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经济纵横

北京通州「1+6」氣候投融資政策標準體系发布 已發放綠色信貸128億

2023-12-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8日,以進一步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取得更多成果為目標,北京通州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隆重舉辦「氣候投融資政策發佈會」。

    2022年8月,通州區正式獲批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一年來,通州區充分發揮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及「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優勢,探索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發佈會上,通州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試點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基礎上,公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企業氣候信息披露指引(試行)》《關於加快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應對氣候變化審核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長效評估工作方案(試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副中心指數評估辦法(試行)》六項文件,標誌着通州區氣候投融資「1+6」政策標準體系基本完成構建。

图2.jpg

通州區生態環境局與北京綠色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通州區副區長姚偉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建華出席發佈會並作主旨發言;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工商銀行、北京銀行、北投集團、中金公司等領導作為企業代表致辭。姚偉龍副區長發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並展示了通州區一年多來氣候投融資試點的建設成效。通州區生態環境局與北京綠色交易所,工商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中金公司、北投基金、通政基金等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為依託,通州區確定了氣候投融資項目支持目錄,明確了入庫範圍,實現首個項目(北泡輕鋼廠地源熱泵供熱、供冷系統工程項目)入庫登記和基於碳賬戶的碳金融產品「碳e貸」創新設計及落地應用,碳金融產品創新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徵集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入庫項目146個,其中51個減緩項目、95個適應項目,涵蓋可再生能源發電、低碳交通、降低工業過程排放、節能技改和綠色建築等領域,總投資額約1601.55億元,預計將實現碳減排129.98萬噸;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26%,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無煤化」。2023年,完成企業光伏備案19個,備案裝機容量28.83MW,完成自然人光伏備案共170戶,備案裝機容量3594KW。副中心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等在施項目面積累計約420萬平方米。全市首個中深層地熱示範項目落地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在全市率先開展用能和碳排放綜合評價試點,截至目前,已批覆西工大北研院、氫能前沿科技產業發展、城市副中心劇院、首都博物館東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工程、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設工程等九個項目的節能審查意見,通過優化調整用能方案共核減二氧化碳排放5795噸,為全市開展用能和碳排放綜合評價工作提供試點經驗。

    據介紹,通州區目前註冊金融類企業超340家。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駐區30家銀行共發放綠色信貸200筆,累計發放金額約128億元,季末貸款餘額約318億元。區內已落地全國首筆綠色信貸財產權信託投資、全市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首筆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質押貸款業務、首支百億規模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綠色金融創新業務,北銀理財完成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投資。設立全國首個城市級ESG研、產、投一體化產業創新引擎,全國領先的ESG產業發展模式逐步構建。北京綠色交易所啟動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中美綠色基金、北創綠色低碳科技基金等一批綠色、雙碳為特色的產業主體落戶發展。全國首家金融機構「綠色網點」工商銀行運河商務區綠色支行揭牌亮相。駐區保險機構已具備完整的綠色保險產品體系,可開展綠色建築性能保險、氣候指數保險等綠色保險業務。

图3.jpg

通州區生態環境局與工商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中金公司、北投基金、通政基金等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通州區目前執行的新建民用建築100%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新建公共建築100%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為北京市最高水平。行政辦公區內建築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水平。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在北京地區首次成功建成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熱泵供暖系統試驗井,可為副中心站樞紐約189萬平方米建築提供冬季供熱,每年可減少8000噸標煤消耗量。成功獲批國家森林城市及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完成首個城市組團級區域綠色低碳能源全覆蓋,實現了「負碳」狀態。城市綠心三大建築相比同類型未採取節能減排措施的公共建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2萬噸。(記者 楊凌雲)

頂圖:北京城市副中心氣候投融資政策發佈會上,通州區副區長姚偉龍宣佈該區氣候投融資「1+6」政策標準體系基本完成構建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