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新媒體科技藝術展在華強北博物館「跨界」展出

2023-12-30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9日下午,「無界——新媒體科技藝術展」在深圳華強北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彙聚了沈少民、費俊、朱迪思·道爾、邁克爾·懷特、保羅·施弼特以及Picture Rhythm Studios等八位國內外藝術家,以及多組跨越媒介、科技、科學的藝術作品。

    深圳市福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海蓉,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陳國龍、副局長陳祖愛、文化藝術科負責人白露,華強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碩等領導均到場參觀,同時到場的還有深圳市電子商會黨支部書記程一木,深圳市木星美術館館長呂紅榮,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副主席、藝灣ARTBAY創始人欒倩,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禤廣瑜,德國藝術家、建築師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簡鳴謙等嘉賓,他們與文博及藝術領域的朋友一道見證了本次展覽的開幕。展覽由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華強北博物館主辦,北京眾創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萬境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協辦。

微信图片_20231230224917.jpg

2d - 复件(1).jpg

    展覽總策劃、深圳華強北博物館館長王曉君在開幕式上介紹,在當今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我們正面臨着一種無界的現實。無界,意味着資訊的自由流動,跨越虛擬和實體空間之間的邊界,聯動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無處不在,同時革新與傳統地不斷延伸再發展。藝術可以超越時空和文化的界限,成為人類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在這個無界的時代,藝術的力量正在重新被發現和重視。科技的發展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數字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藝術家們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創造更具創意和想像力的作品,將觀眾帶入一個全新的藝術體驗中。

3 - 复件(3).jpg

    記者在現場看到藝術家保羅·施弼特 (Paul shepherd) 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和珍珠的象徵意義與科技進行融合,藝術家也將華強北的建築特色投射到作品中的未來世界,呈現出對未來獨有的視野和視覺衝擊;來自北京的費俊與多倫多的朱迪思·道爾共同發起《姿態雲》研究項目,共同展開了對於人類姿態的採集和收藏的技術研發,同時利用藝術作品討論人類姿態的剩餘價值、能量轉換及虛擬勞動等經濟及社會學範疇的話題。《情緒雕塑》則是一次對身體語言和光影魅力的深刻探索,藝術家沈少民將影像的情緒留給了現場觀眾——作品所投射的畫面正如一幕幕流動的情緒雕塑,記錄了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空間的相互作用。Picture Rhythm studios 將物理空間及虛擬元素進行結合,提供給觀眾一個多維度、多感官的觀展體驗。藝術家邁克爾·懷特 (Michael Whittle)的作品以科學和自然界的元素為靈感,通過材料及形態的塑造,創造出獨特的視覺和觸覺體驗。

5 - 复件(3).jpg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不僅僅是一種創新的嘗試,更是一種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延伸和拓展。通過科技的應用,藝術可以與觀眾更深度互動,讓觀眾成為藝術創作的參與者和共同創造者。哲學學者陳鼓應在《莊子的開放心靈與價值重估——莊子新論》提及了「一種物我齊一的一個沒有界限的境界」, 本次參與展覽的藝術家們使用藝術加上科技創作出的「物」——跨界作品,也正在營塑這樣的一種境界。觀眾觀看此展覽時彷彿融入宇宙的無限可能之中,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思想的維度因而變得沒有界限,更為廣闊無垠。

7 - 复件(1).jpg

    藝術通過無界的互聯網傳播,豐富了人們的審美體驗,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科技的發展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藝術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藝術、科技的融合將為我們帶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和創新的未來。新征程催人奮進,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腹地的華強北博物館,面對由互聯網、大數據、5G等前沿科技引領下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積極開拓博物館社教領地,為構建藝科融合教育、研究與學科創新實踐空間,展開積極而理性的探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華強北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機遇,再次以敢闖、敢創、敢幹的精神,用藝術共建人文灣區,以科技助力大灣區文化交流和傳承,用博物館為市民講好灣區故事,續寫「春天的故事」。(記者 蘇偉)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