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學研集】推行電子消費券何不電子到底?

【學研集】推行電子消費券何不電子到底?

責任編輯:靜文 2021-09-06 00:29:57 來源:香港商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特區政府派發每人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部分申請卻搞到亂糟糟。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電子消費券登記期內共收到約690萬份登記,當中約9萬份登記因登記人不符資格被拒,另約50萬份登記因不同原因如重複登記、資料有誤或不齊全等,未獲進一步處理。不符資格不屬於問題登記,有問題的比例是7%左右,也不算低。

 大部分人的反應是批評政府不關心體貼老人家,沒有多派人手處理老人家的實體表格申請。這固然是一種觀點,但反過來問,政府明言搞電子消費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刺激電子支付發展,因此也希望一併用電子技術減少行政費用,如果到頭來花大量行政費用去處理實體表格,是不是與此目的相違背呢?

 我們要搞清楚問題的實質。今次電子消費券登記,超過九成是用電子登記。電子登記不代表一定沒有問題,但從近日出問題去補辦手續的大部分都是公公婆婆來看,似乎出問題的應該是集中在實體表格登記部分。其實實體表格登記,政府的設計不算太麻煩,合資格人士可選擇在2021年7月4日至8月14日把書面登記表格連同香港身份證副本於辦公時間投入郵政局或指定銀行分行內的表格收集箱,毋須親身排隊遞交表格。

 問題正正在於,大家只要將表格投入收集箱即可,偏偏很多人都填錯表格,例如填錯電話號碼、填錯身份證號碼等等。有人又埋怨,那為什麼不派人在收集箱前面核實表格呢?要知道,九成人已經用電子方式,選擇實體表格登記的只有一成人,但卻分散在港九新界各地。收集箱在郵局和銀行都有,如此分散,如果每一個點都找一個職員去核實表格,豈不是要請很多人?如此一來,行政費用大增,而選擇電子登記的九成人,根本不用這些人核實,卻要一起分攤龐大的行政費用,又是否合理呢?

 內地政府早在去年疫情受控之初,就派發電子消費券,很多地方都投入以億元計的預算。我問內地朋友,你們的消費券是如何領取的?答案是登入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小程序,領取之後就馬上可以使用。那麼對於不懂用電腦、沒有智能電話的公公婆婆,如何領取消費券?對此內地朋友覺得很驚訝,這個福利就是透過電子方式發放,你沒有這個工具就拿不到,難道政府還到處設櫃枱為你辦理實體消費券?內地幅員廣闊,怎麼可能?

 技術發展不等人

 問題就在這裏,技術發展不會等人,也不應該等人。既然是電子消費券,那就應該電子到底。極少數人的確是沒有電子設備怎麼辦?那只能說聲對不起了,你已經被技術淘汰,難道全社會要等你一個人嗎?這又公平嗎?我相信如果政府派發5000元消費券能一開始就堅持電子登記一途,絕大部分不懂電子設備的人都會自我裝備起來。政府要做的,是幫助這些人自我裝備,而不是一味遷就他們。

 數據傳輸技術發展,香港的電視信號已經沒有模擬制式,只有數碼制式,你沒有數碼電視,那就不看好了,為了少數人就佔用信號資源,公平嗎?同樣地,香港要推行證券無紙化,但極少人就是喜歡拿着紙質證券,甚至當牆紙貼在牆上,怎麼辦?難道又不推無紙化了?任何技術發展都不可能等待所有人準備好才推進,因為,永遠有人沒有準備好。

 如果政府真的要好人做到底,要照顧到每一個人,那我認為也應該秉持「用者自付」的原則。很明顯,電子登記的成本遠比實體表格登記低,那麼就應該將兩部分成本分開計算。或許電子登記的人可以拿到5000元消費券,實體表格登記的人,就只能拿到4000或者4500元,那麼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成本,專門僱人為這些人填表、改錯。這既可以激勵大家使用成本更低的電子方式,也算給傳統的人留下了一條路。(中通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學研集】推行電子消費券何不電子到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