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加強與內地教育科技人才交流 中大推創新研究成果轉化

加強與內地教育科技人才交流 中大推創新研究成果轉化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1-28 17:22:37 來源:

11月27日,由二十餘家內地主流媒體代表組成的逾30人考察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深入了解大學頂尖科研成果。考察團走進港中大文物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進行參觀交流。

微信图片_20231128172824.jpg

參觀創新診斷科技中心。

今年是港中大建校60周年,跨過一甲子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隨着大學新里程的到來,港中大正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教育、科技、人才交流,推動創新研究項目成果的轉化,為社會創新與繁榮作出貢獻。

在國際舞台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阮健驄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金江先生及大學相關代表出席活動。

微信图片_20231128192845.jpg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

段崇智介紹了港中大的策略計劃、代表性科研成果、產學研合作、內地發展和國際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港中大努力確保教研成果,能推動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今年,港中大成功在全國布局六個新的產學研基地,在京、滬、深建立強大的科創網絡。國際方面,段崇智當選為新一任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主席,6月港中大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亞洲大學高峰2023」並將於12月舉辦「校長論壇」。「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港中大善用全球網絡,在國際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段崇智說。

當天,考察團走進港中大文物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進行參觀交流。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於1971年建館,現有藏品逾一萬六千件。藏品涵蓋中國藝術各個領域,其中尤以青銅印章、國寶級碑帖、宜興紫砂、嶺南畫派作品最負盛名。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長姚進莊教授表示:「中國文化向來是港中大的重點研究且優勢領域,來自內地、香港以及全球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文物館為平台進行交流,挖掘出更多文化寶藏,有利於傳統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據了解,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文物館正舉辦「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特別展覽供公眾參觀,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5月5日。

推動創新研究項目成果轉化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向考察團展示了其團隊超過二十五年的大豆研究,從作為世界大豆基因組研究的先鋒,到創造甘肅農民可應用的耐逆大豆、開展巴基斯坦和南非的合作,最近還進行了大豆和固氮根瘤菌太空搭載實驗。林教授指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任務是引領年輕學者為國家重要農業問題作貢獻,並建設香港成為中國結連世界的橋樑。引用胡適先生的話:『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會白費。』」

微信图片_20231128172729_副本.jpg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科研總監盧煜明教授介紹了血漿內游離DNA的生物學及診斷應用,並分享了其團隊在香港以及大灣區的產學研合作經驗。盧教授是第一位發表有關於孕婦血漿內發現胎兒游離DNA的研究的科學家,並利用血漿游離核酸就癌症檢測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盧教授認為:「緊密的合作關係是取得各項重大成果的基石。大學在知識產權和創造專利方面的優勢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樣本資源優勢結合,將有助於醫學方面共同進步,為更多人帶來福祉。」盧教授與內地企業和澳門高校均有合作,「相信大灣區有很多機會去發展。」

微信图片_20231128172736.jpg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科研總監盧煜明教授。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與香港、大灣區以至中國內地的學界與業界緊密合作,依托深圳港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構建了深港智慧醫療機械人開放創新平台。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說,「機械人學是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科技,在製造業、服務業、醫療、航天等領域廣泛使用。目前我們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也仍在挖掘更多利用機械人解決人類問題的場景。」劉雲輝表示,技術變成產品需要與企業合作,在河套地區更容易接觸到企業界富有經驗的工程師,更容易接觸用戶,也更好進行產品測試。

微信图片_20231128172800_副本.jpg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


雙主修課程「2+2大於4」

段崇智還提到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兩校攜手合作,融合發展,共創教育藍圖:「今年是港中大創校60周年,大學籌備了超過120項的慶祝活動,希望各界人士一同見證港中大跨越一個甲子,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對國家與全球做出的貢獻。明年,港中大(深圳)將迎來創校10周年,港中大(深圳)建設逐步完整,整體的質量不斷在高位攀升,水準之高有目共睹。」

段崇智表示,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從20%增加至40%,中大將聯合港中深加大招生,讓更多內地學生認識中大,「我們是一個品牌兩個校區,共同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當前,兩校共同推出了大灣區首個讓學生於深港兩地校園修讀雙主修本科課程的項目,明年再推航天科學課程,「相信2+2肯定會大於4。」(記者林麗青)

責任編輯:林鏗泓 加強與內地教育科技人才交流 中大推創新研究成果轉化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