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商報時評】輸入外勞須做好配套

有片 | 【商報時評】輸入外勞須做好配套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4-01-17 08:24:5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香港勞動力供不應求問題日益嚴重,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也逐漸浮現,必須正視和加以處理。年初曾因人手不足而令大量航班延誤以至取消的國泰,昨宣布剛完成培訓考核的首批約100名內地機艙服務員將陸續投入服務,而明年招聘的1萬名空服員中亦料有1500名來自內地。對外援來投,各界無疑樂見。同樣,建造業人手亦緊張,預測今年有1.5萬至2萬名技術工人短缺,而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最新審批的第二輪申請,33份公營工程合約便批出6349個配額,雖然未必完全滿足需求,但定可發揮紓緩作用。

 其實,因應勞動市場狀況,近年香港已放寬了輸入人才及勞工計劃,可是部分行業及工種的供求矛盾依然尖銳。要真正解決勞工問題,除了用好政策,還須做好配套,才可達至輸入目標。高端人才方面,香港引才卓有成效。截至去年11月,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接逾20萬宗申請,當中超過12萬宗獲批,約8.1萬人才已經抵港,遠超每年至少引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這證明了「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對全球人才來說極具吸引力。至於其他勞工,引入進度則不太理想。除了航空、建造業嚴重缺人,酒店、運輸物流、零售餐飲等行業,以至院舍護理員亦然。去年8月政府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數十個招聘困難的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薪酬條件包括不得少於本地工人相關中位工資,對外勞來說理應不俗,惟計劃推出3個月來,僅收到總涉2.3萬名外勞的申請,數字遠低於前述的高端人才。

 何以故?相信住屋或交通當為必須跨越的配套障礙。高才們薪酬足以應付本地住屋開支,但其他勞工則未必。解決方法離不開兩個:一是即日來回,但這主要限於毗鄰香港的內地勞工,以至在口岸、機場上班等靠近邊境的職位。這有別於跨境上學,香港工時既普遍較長,亦無類似校巴接送的方便。研究在跨境交通上加大便利,譬如推出較廉宜的跨境巴士以至高鐵月票等,都是辦法。不過,跨境勞工人數始終有限,要每日數以萬計以至十萬人次計跨境通勤不切實際。故第二點是讓外勞在港安頓,除30多萬名外傭可留宿僱主家中,元朗潭尾宿舍亦從疫時隔離設施改為約7000名建造業外勞居所。由航空到醫療、教育等的某些職位,業界過去有提供宿舍或住屋津貼支援外來人員,但其餘多涉基層工種及較沒條件的行業,例如隨着老齡化和少子化而供求矛盾更趨尖銳的院舍護理員,當局又能否研究多予協助?

 勞動人口減少,乃香港不可迴避的大問題。本地勞工權益確要優先滿足,也要緊守機制防止濫用外勞政策;但當確定本地供應確實無法滿足需求,求諸外勞實屬必須,否則服務受礙或水準下降就是必然。國泰航班問題正是顯例。人手不足具傳導性,此行業不夠人就會向彼行業搶人;要避免多個行業進一步浮現負面影響,就須務實輸入外勞,這就要求掃平人才來港與留港的障礙,兩者缺一不可。就此,人才辦已關注為人才提供來港後的支援,聽取回饋聲音,當局尚要理順來港前的配套,預先照顧所需。惟當勞工市場供求平衡,才可止住由此接連衍生的經濟民生問題。

  

責任編輯:羅維維 有片 | 【商報時評】輸入外勞須做好配套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