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FUN現 | 透視港人北上就醫熱

港深FUN現 | 透視港人北上就醫熱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4-17 16:23:5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港深融合的加速前進,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北上就醫。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全市範圍內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201家(不含640家非獨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及151家醫院可供診療服務,「價格平、速度快、距離近」已成為他們選擇深圳看診的最大因素,僅羅湖關口附近某醫院一年就接待港人近4萬人次。

一站之隔 看診一日搞掂

步行1公里,地鐵1個站 ,打車7分鐘......日前,我們探訪了距離口岸最近的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由於靠近羅湖口岸和文錦渡口岸,港人過關後可「絲滑」就診。踏進醫院門診部,就聽見幾位講粵語的患者詢問工作人員相關流程,門診部護士長劉輝拿起患者手機,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在這裏填上您的姓名和港澳通行證號碼就能成功綁定了。」

微信圖片_20240417161054_副本.jpg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門口。(圖片由院方提供)

前來詢問的不少是港澳籍患者。劉輝告訴記者,這裏離口岸近,一天有不少香港患者來來往往,醫院也配備了懂粵語的醫護人員隨時替他們講解,以便醫患更好地溝通。「有些年紀較大的患者不會用手機,我們也會帶他們去窗口進行人工辦理。」劉輝說,根據現場觀察,前來羅湖醫院看診的港澳籍患者多以年輕人或中年人為主,老年人較不多見。

我們跟隨護士長的腳步穿梭在醫院各個科室,發現口腔科、超聲科、生殖科人氣最高。抵達超聲科,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執行院長熊奕稱,自己每個星期都會接診不少香港孕婦,因為香港私立醫院做檢查價格較為昂貴。他提到,內地醫院針對孕婦產檢所做的項目非常詳細,最重要的是價格不到香港私立醫院的三分之一,可謂性價比十足。特地來做超聲檢查的港人吳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香港公立醫院預約超聲檢查或手術,需要排期幾個月甚至幾年,而在內地醫院的預約周期短,看診和檢查的過程也很順暢。「這裏離我香港屋企很近,所以特地選擇來這裏就診。」吳女士說道。  

微信圖片_20240417161123_副本.jpg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門診部大堂。(圖片由院方提供)

港人北上看診有偏好

穿過超聲科來到樓下,便是醫院大熱門的口腔科。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曹偉靈為我們介紹,為了提供更加便利和專業的診療服務,醫院專門推出「港澳居民口腔門診」,主要面向港澳居民患者提供服務,今年第一季度已接待港澳居民診療量1000人次。

微信圖片_20240417160616_副本.jpg

醫院為港澳居民推出的「港澳居民口腔門診」。(圖片由院方提供)

據介紹,口腔科特地建立了港澳醫患溝通群,患者既能在群內預約複診時間,還能提出相關疑問,醫護人員都會對此進行診療隨訪服務,和患者保持緊密的溝通。剛看完診的梁女士告訴我們,自己已來羅湖醫院複診數次,對這裏的服務很滿意:「醫生平時和我們都會保持聯絡,我有不明白的問題直接在線上問,馬上就能得到滿意的回答。」

微信圖片_20240417160511_副本.jpg

「港澳居民口腔門診」內的專科介紹及相關指引均使用繁體字。(圖片由院方提供)

記者還了解到,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羅湖區人民醫院香港居民的門診急診量為4.48萬人次、住院患者748次。整體上,近五年醫院年均接診香港在深居民3.8萬人次,而香港居民看診最多的科室分別為口腔科、消化科、生殖醫學科、婦科及皮膚科。

港式服務 便利港人就醫

有別於羅湖區人民醫院中青年港人患者較多,記者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見到的就醫港人以老年人居多,置身門診醫技樓大廳,聽見此起彼伏的港式粵語聲。

大廳設有「60歲以上老年人、孕婦、殘障人士、香港醫療券患者專用窗口」,數位說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話,拄着拐杖的香港長者走上前詢問工作人員如何取號排隊。

微信圖片_20240417165106.jpg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門診醫技樓內的指引。(徐樂釗 攝)

大堂正前方,幾塊LED屏和印有幾個大字的諮詢台映入眼帘,三兩對老年夫婦和幾位中年人在「香港醫院管理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病人先導計劃」幾個大字下排隊,等着前台小姐替他們答疑解惑。觀察中發現,他們多來諮詢如何使用「支援粵港澳大灣區病人先導計劃」(以下簡稱「先導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以下簡稱「醫療券」)的。

微信圖片_20240417165050.jpg

患者在諮詢台前排隊等候詢。(徐樂釗 攝)

眼看前台小姐忙不過來,有幾位患者走到一旁的LED屏下仔細閱讀,上面寫着參加先導計劃或使用醫療券的就診流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港澳患者設立了一處「服務專區」,無論是導診台、大堂窗口還是醫院各個角落,都隨處可見針對港澳患者的清晰指引。

微信圖片_20240417163336.jpg

圖片來源:網絡

據悉,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深圳唯一一家接收「先導計劃」合資格病人的醫院,合資格病人每年可報銷上限2000元人民幣的醫療費用,計劃服務涵蓋主要專科及普通科門診服務。而「醫療券」同樣在該醫院適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內常有港籍長者前來就診,多半以參加該兩項計劃為主。

微信圖片_20240417165055.jpg

門診醫技樓內設有不少「專用窗口」。(徐樂釗 攝)

觀察間,我們發現一位老伯因視力不佳,將手機遞給工作人員幫忙操作相關流程。與別的長者不同,他沒有特地詢問如何申請「先導計劃」「醫療券」等問題,看起來對各項流程已熟練掌握。得到老伯同意後與他邊走邊聊,我們擔心他分心找不着去科室的路,老伯胸有成竹地說:「放心啦,我識路,成日嚟!」了解得知,老伯姓趙,定居深圳多年,有任何不適他都是來港大醫院看診,早已對就診流程和科室樓層位置遊刃有餘。問他是否會選擇回香港看病,他連忙搖頭:「這裏醫療條件那麼好,我何必再回去香港看呢?」趙伯的話語中流露出對醫院的信任和滿意。

微信圖片_20240417160349.png

圖片來源: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

香港特區政府當下提供的「先導計劃」「醫療券」等福利計劃,為居住在深圳或周邊城市的港人提供了門診就醫便利,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深圳有五間醫療機構提供「醫療券」服務。一位家住羅湖的受訪患者就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深圳的醫院加入港府提供的「先導計劃」和「醫療券」等福利計劃,讓他們北上就醫的選擇更多,可以到離家最近的醫院就診。

醫院工作人員表示,現時「先導計劃」「醫療券」等福利計劃不包括住院費用,有患者經常來詢問住院能否享有優惠政策,答案是住院需要全數自費。

微信圖片_20240417165100.jpg

不少港籍患者在大廳等候叫號。(徐樂釗 攝)

眼下,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各類醫院掛號攻略及各大醫院的交通指引,這無疑證明了港人北上就診已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熱潮。未來,我們期待港深兩地在醫療領域的合作能更進一步,為兩地居民提供更多專業、便利的「一條龍」健康服務,為港深深度融合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徐樂釗 視頻 趙師越 監製 李穎 嘉敏)

責任編輯:徐樂釗 港深FUN現 | 透視港人北上就醫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