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日趨鞏固,金融市場得到多方面的長足發展,除了有賴中央對香港堅定不移的支持,以及特區政府致力創造的有利營商環境外,中資金融機構擔當的角色也不可或缺。長期扎根香港的中國太平(966)一直秉持「植根香港、心繫祖國、服務社會」的初心,認真履行在港中資企業責任。
為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維護和促進香港繁榮穩定,該集團從多方面全力服務香港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太平指出,第一,集團完善在港機構布局。目前,中國太平在香港設有1家上市公司及5家子公司,分別是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及太平香港(產險)、太平人壽(香港)(壽險)、太平再保險、太平再保險顧問(保險經紀)和太平金控(境外投資平台)。
支持香港建設國際風險管理中心
二是支持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建設。太平再保險與央企國企在港自保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以香港為平台,2024年承保「一帶一路」項目60個。2024年底,太平再保險在香港成功發行亞洲首支雙風險、雙觸發機制巨災債券,促進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太平再保險行政總裁于曉東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在此巨災債券的發行過程中,公司獲得了諸多國際投資者和全球專業服務商的支持,有效促進了本地區保險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了以香港為巨災風險的集散中心,將相關巨災風險通過保險風險證券化技術分散到全球資本市場,助力香港發揮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于曉東指,太平再保險助力香港發揮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三是助力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太平香港創新開發跨境機動車保險,首創「一地投保三地出單」、「一地承保三地通賠」投保理賠服務模式。2023年簽出「港車北上」行業跨境車險第一單,並於2025年3月進一步優化推出升級版產品。太平香港助理總經理李毅翔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通過粵港澳三地跨境平台的高效協作,整合三地的服務資源,可顯著節省溝通成本與時間成本,實現投保、理賠等業務的即時處理,為跨境車主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跨境保險服務。
李毅翔說,太平香港將持續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服務大灣區建設。
同時,中國太平指,針對香港市民「北上養老」需求,太平人壽(香港)在香港發布了「港人灣區養老太平方案」。太平人壽(香港)副總裁何德輝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是一套完善的「保險+養老」的綜合解決方案,真正做到「享老有社區,服務有平台,照護有資源,支付有保險」,相信大灣區會成為解決香港養老問題的重要平台。
何德輝相信,大灣區會成為解決香港養老問題的重要平台。
加大對港金融資本市場投入
四是加大在港投資力度。2022年,太平金控發起設立了太平香港保險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是特區政府2020年頒布《有限合夥基金條例》後,首隻由中資保險機構自主發起設立和運營管理的私募股權基金,已落地多個創科項目。同時,太平金控豐富保險資金運用形式,通過股權、債權、資管產品等方式,加大對香港金融資本市場投入,先後投資了香港機場、港鐵等支持香港公共事業的企業債券,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華僑城亞洲永續債、中飛租高級私募債等惠港項目。
全力服務北都建設
五是服務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中國太平與特區政府簽署《支援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全力服務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承保了香港北區醫院擴建、都會區內安老院所擴建、粉嶺公路改善工程、水庫建造工程、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大學教育城建設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是服務香港民生保障。發揮在港業務優勢,為香港經濟社會穩定提供保險保障支持。面對2023年颱風「蘇拉」,中國太平迅速回應和高效處理,反映在港客戶與受災群體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累計已報告毛賠付額超1.7億港元,立案近1600件。集團長期堅持踐行「中企關愛 同路同行」理念,服務香港、回饋社會。
中國太平又指,2025年2月,中國太平制定印發《中國太平關於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行動方案》,提出立足新發展階段,中國太平將積極主動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把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集團的重要職責,當好排頭兵、主力軍。
中國太平木棉人家深受港人歡迎
自疫情過後,港人北上消費持續,也帶動港人北上養老的需求。為此,中國太平(966)推出「港人灣區養老太平方案」,太平人壽(香港)副總裁何德輝接受香港商報訪問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背景,以及粵港澳同根同源的文化歷史條件下,在大灣區為港人提供養老服務將會受到市場的歡迎,這不僅有助於解決香港養老的社會困境,還豐富了港人的養老生活選擇,相信大灣區會成為解決香港養老問題的重要平台。
木棉人家健康驿站。
「養老頤積分」計劃有三大優勢
針對港人「北上養老」需求,太平人壽(香港)將香港本地保險產品與中國太平在內地建立康養社區網絡有機結合,推出「養老頤積分」計劃,保險客戶可通過投保合資格產品獲得積分的方式,獲得中國太平康養社區的入住資格。何德輝指出,計劃主要有三大優勢:一是分布廣。「樂享家」所包括的中國太平旗下康養社區超過16家,覆蓋全國多個省市,可滿足港人高品質的綜合養老服務需求。二是成熟的CCRC(持續照料康養社區)服務體系,為長者提供自理、介護(坊間稱「半護」)、介助(坊間稱「全護」)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可以滿足不同入住者的需要。三是作為灣區養老社區旗艦的廣州木棉人家主打港澳特色服務。中國太平與大灣區醫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讓入住長者可選購大灣區醫療集團的管理式醫療服務產品,享受一對一專屬家庭醫生服務,即由香港醫療網絡醫生及廣東省內經香港認證培訓的金牌醫生提供「港式門診」服務,包括專屬家庭醫生實現專人健康管理、港式全科醫生門診、跨境轉診、粵港藥械互通等。
木棉人家医务室。
採用中國太平獨創5H頤養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深受港人歡迎的中國太平廣州木棉人家於2023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2023年12月開始正式接受長者入住,首批入住的就有香港長者。木棉人家康養社區以CCRC理念為藍本打造,並採用中國太平獨創5H頤養體系,提供囊括居所、醫療、管家、文娛、營養膳食五大方面、46項專屬特色服務,社區毗鄰廣州番禺國際康復頤養中心、祈福醫院、番禺第五人民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入住長者可享受專屬醫療服務,實現一站式康養。
木棉人家康養社區採用中國太平獨創5H頤養體系,提供囊括居所、醫 療、管家、文娛、營養膳食五大方面、46項專屬特色服務。
中國太平‧木棉人家總經理劉行帶領香港商報記者參觀木棉人家時表示,現在港人北上消費好像成為一個潮流,也帶動了港人北上養老需求,單計2024年數據顯示,近800位香港長者過來參觀或體驗入住木棉人家,到現在平均一周大概有40位港人過來參觀,都是通過兩大渠道來參觀的,分別是來自集團保險的客戶以及來自香港社會營銷渠道。從個人觀察來看,來參觀的香港長者大多是70歲以上。他預計,今年香港長者來木棉人家的參觀人數應該不會低於2000人。
劉行帶領香港商報記者參觀木棉人家。
劉行又指,香港長者養老需求和內地長者差異不大,但香港長者特別關注醫療方面,木棉人家醫療室將於5月正式投入服務,屆時可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還有中醫門診服務等。迄今已入住木棉人家的港人有5戶共7位香港長者,全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木棉人家4号楼。
入住長者大讚服務貼心幫得手
有兩位入住木棉人家的香港長者均大讚木棉人家的服務到位,滿足到長者需要。入住木棉人家已一年零四個月的尤阿姨表示,這裏護理員都好貼心,隨傳隨到。「你有何問題,他們即刻幫你解決」,又指「我哋長者對手機運用『好渣』,淘寶退貨等都會搵佢哋幫手」。她坦言,目前返港次數已開始不多,兩三個月返港一次,來這裏重新學習識朋友,認識了不少新朋友。
(左起)廖阿姨与尤阿姨
長期病患的廖阿姨則透露,即使自己年過80歲,想排隊申請由香港政府資助的老人院,卻因仍能自理,連輪候資格都沒有,而子女都長居廣州,最後就決定入住位處廣州的木棉人家。她指,在這裏,當身體出現問題時,都可以即時睇到專科醫生,即使價格較貴,但仍然平過香港睇私家醫生,而且在這裏都可以取得平時食開的藥物。
木棉人家内老人家的兴趣班活动。
「港車北上」車險產品車主反映佳
當「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後,中國太平(966)旗下子公司太平香港就推出「港車北上」車險產品,接受香港單牌私家車客戶的投保申請,並於當日成功開出全港首張「等效先認」跨境車險保單。太平香港助理總經理李毅翔接受香港商報記者訪問表示,多數投保人回饋,「港車北上」跨境車險的投保流程簡便快捷,理賠速度快,保障範圍全面,為北上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李毅翔指出,通過創新產品和優質服務,中國太平跨境車險產品在大灣區的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港車北上「等效先認」產品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升。截至2025年2月,中國太平累計為超過2.5萬名跨境車主提供便捷的跨境車保險服務。
他透露,在全力保障「港車北上」計劃順利推進的同時,太平香港也將緊密跟進「粵車南下」計劃的進展,深入研究相關政策與市場需求,積極探討「粵車南下」相關新產品的可行性。(記者 林德芬 沛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