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3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三波導彈襲擊,以境內多處建築物被擊中,並導致至少50人受傷。伊斯蘭革命衛隊稱對數十個目標實施「毀滅性精確打擊」。以色列國防軍則表示,在過去一個小時監測到兩波來自伊朗的導彈襲擊,導彈總數少於100枚,其中絕大多數被攔截或在中途墜落。以色列境內有部分建築物被導彈攔截產生的碎片擊中。
綜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陸軍退役中將、軍事分析師斯蒂芬·特維蒂評估指出,伊朗此次對以色列的襲擊「並非過度複雜」,主要依靠彈道導彈攻擊,可能還用了無人機,但絕大多數攻擊已被以色列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他認為,此次行動整體呈現出「單一維度」特徵。
在網絡戰層面,谷歌及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Check Point監測數據顯示,伊朗尚未針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網絡反擊。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擁有全球最活躍的網絡作戰力量,美以兩國長期指控其從事網絡攻擊與間諜活動。不過專家指出,網絡行動通常需要長期籌備,對實時戰場態勢影響較為有限。
谷歌威脅情報組首席分析師約翰·霍特奎斯特通過郵件分析稱,儘管伊朗具備實施網絡間諜活動、破壞性攻擊和信息戰(如數據洩露行動)的能力,但多數行動的實際效果有限,這類網絡攻勢往往更側重於心理威懾而非實質破壞,其戰略價值不宜過度誇大。(靜文)
頂圖:6月13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一棟大樓被導彈擊中。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