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北京车展的一百万种表情

2014-04-22
来源:汽车之家


    6年前的4月,某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凹凸先生的好基友二条周同学,在面对着电脑发了半天愣、抽了两包烟之后,郑重地在空白屁屁踢上打下了一行标题——北京车展36计。

  那是二条周第一次为北京车展做大规模的特刊策划,64个版,在当年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规模。选题立刻得到了很多企业的欣赏,并顺理成章地在特刊中投放了广告。

  春风得意的二条周没想到,这个颇为中文系风格的选题,后来在制作中让他费尽了心思,因为他在策划的时候,大约只想到了美人计啊、声东击西啊、欲擒故纵啊这些很容易往企业身上套的计策,而忽略了36计中更多的其实是借刀杀人、死而不僵、趁火打劫、瞒天过海,这些怎么看都不顺眼的计策……

  更让二条周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他会被每年的车展特刊折磨得欲仙欲死,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北京车展时。

  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规模越来越大,表情也越来越丰富,至少在胖哥围观过的车展中,北京车展是表情最为丰富的车展。

  遥想24年前,在最初的那个年代,北京车展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展览会,屈指可数的品牌,绝对没有一款全球首发的新车,多数是专业型的观众,媒体也就数得过来的那么几家,而今年,北京车展参展企业超过2000家,而预计参观的人数将达到百万。一百万个人就有一百万种表情。

  8年前,当时的北京车展还在北三环和平桥附近的展馆,地方没那么大,但是足够累人,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地跑。那时候车企还没有时兴送太好的礼品,忘了是哪家车企,一时冲动在现场对媒体赠送起了zippo打火机,引发哄抢至局面几欲失控。有位老兄眼看着发完为止、存货不多,遂不管不顾地几乎横到了人群上面,操着一口如假包换的川音大叫道:老子也是记者——这个画面过于生动,以至于事隔这么多年,我还历历在目。

  由于经验不足,后来厂家在统计中发现,其实很多打火机都被一些冒充记者的人拿走了,这可能是会虫进入车企公关防线的开始。后来会虫越来越多,甚至有专业化和产业化的趋势。他们手里拿着记者的名片,熟练地背出记者的手机,甚至对汽车圈和产品都有基本的了解,斗智斗勇之下,虽然不能例不虚发,但总能在一两家现场趁乱得手。北京车展,总能见到几个被会虫忽悠了的可怜的公关公司小姑娘,委屈地在那里哭。

  为了杜绝会虫和主要从事盗窃手机、镜头、车马费的闲杂人等进入会场,2008年,第一次在顺义新会展中心举办的北京车展,特意把后面通往外场网站直播区的路也给封死了。

  不巧的是,那届车展媒体日下起了瓢泼大雨。这下可苦了车企的老总们,位于e5、w5馆的企业老总,眼看着就在对面的网络专访区就是过不去,得走上七八分钟从前门出展馆,再冒着雨绕回展馆后门。胖哥至今记得当时上汽的胡茂元和陈虹,浑身半湿、两腿裤管卷起来还都是泥地回到室内的样子,十足一高一矮的哼哈二将……车展上的领导们什么样子大家都熟悉,所以这两位的这个形象,倒是十分少见的一份表情。

  结果,贼和会虫该进的还是都进去了,胖哥在那届北京车展就丢了一个手机。当时还很傻很天真地跑到门口的警察值班室去报案。

  接待的警察叔叔人很和蔼,一边记录着我说的话,一边一直嘴角挂着很耐人寻味的微笑。等到登记完毕离开走到门口了,我听到里面说了一句,在这儿丢了手机,还想能找回来?那一年,一届北京车展据说失窃的相机镜头就有百来个。

  还是那一年,新的展馆已经修好,但是北京似乎没考虑到这么大的展馆需要的外围交通集散能力,加上下雨泥泞,大巴怎么都开不进来。胖哥和很多媒体跟着丰田走,在雨里等了半个多小时,车子还不来,很多年轻记者都开始骂骂咧咧,只有一位快到退休年龄的老记者默默站在雨里不说话,和我们一起等着。当时,胖哥我几个朋友就在嘟哝,写稿真的不是出路,还是得去做经营啊。而咱毒舌韦青青童鞋,那次在接受一家网络媒体采访谈车展印象时,据说足足奚落了帝都服务水准半个小时……

  后来,在胖哥不明就里、毫无头绪也毫无成就地做了几年业务之后,和韦青青童鞋一起回到了写稿做内容的事情上,而那位老记者居然也在高龄之下写起了移动端阅读的稿子,并且越写越好,完全没有年龄而附带的暮气。胖哥很想对这位老记者说声对不起,为当年在北京车展的雨中,那份浅薄的不敬。

  有人说看车展的,一多半其实是去看车模的。那么你去北京车展得偿所愿的概率高些。上海车展的车模一向广受诟病,也没有什么看点。这不当年奥迪的首席车模兽兽、钻石钻石亮晶晶的李颖芝以及在各类车展上脱得最成功的干露露,都是在北京车展出的位。车模是个挺辛苦的活儿,如果你是个有点名气的角儿,那可能还好些。如果你就是一些日韩企业低价雇来的,或者是学生车模,那一个星期站下来,整个人都不是自己的。

  胖哥就跟一位在学生时代开始就站过北京车展,后来算是进了圈内的姑娘聊过,一个星期,每天三组轮班,站8个小时,她和两个同学总共也就挣6000块。她跟我说,从小就臭美,小时候电视上看见一个车模,斜靠在一辆车边,上半身又像个问号一样绕回来的造型,觉得太好看了。这次学着那样儿站了一天,你猜怎么着,就感觉脊椎骨分成两段,挺不回来了。

  我逗她说,就你这个条件,毕业了继续当模特也不错啊,说不定遇到个伯乐,就把你给捧红了。她笑笑说,当时去干这个,就是因为在台下看着这些车模觉得光鲜亮丽,风光得很。真的去干了吧,每次站台结束,走到后台,一个个都累得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假睫毛什么扔了一地,顿时觉得这个行当好荒凉。

  荒凉的不只是车模。在车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观人数越来越多的今天,企业、公关公司、媒体们心中也在变得越来越荒凉。

  公关们提前一个多月下班没点、加班没够,写出那些老板们喜闻乐见,读者们不知所云的公关稿,一篇千把字的稿子,想开了看,横竖都不可能出事儿,也不可能出彩,三四层领导,东审西审,能审到夜里三点半。比政府弄个会议文件还熬人。然后,接送机、酒店安排、现场签到、机票改签,等等,说出来都是事儿,又没一件能叫个事儿。

  每次车展新车都超过100台,今年据说超过200台。可是报道车展的记者们,却几乎看不完一场发布会。每个人都同一时段要赶到天南海北的四五个展台。碰到“懂事”只求发稿的小企业,跟你说一声,知道您赶,您就全天随时过来签到就成。遇到大一点的企业,还希望追求上座率的,把现场严严实实围起来,每个出口都派人盯守,你要签到,就得进去,进去了要走,那就得过上几道人情关。后来很多记者都学会一招,签完到进去溜达一圈,出来的时候假装打电话,甭管谁来拦着,就当看不见,一个箭步跨出去,迅速消失在人海。

  最让我觉得荒凉的是网站的摄影记者,那些对车模美女的各种走光照有任务的那种。

  我曾经在北京车展门外抽烟的时候,听到几个网站摄影聊天,大家把自己忙活了一上午,斜着、趔趄着、躺着拍到的照片在那里炫耀,比谁拍到的露出的内裤的面积大。他们完全无视车模作为美丽女人的存在,谈话之中既没有男人的猥琐,也没有应有的兴奋。谈话很技术,不知道的会觉得这是纯粹的摄影角度、光线、对焦的切磋——你说你要是光喜欢拍照,不喜欢姑娘,干嘛上这儿来拍啊,找个荒山野岭的风景又好,又清静的,多好。

  每一个去北京车展的人,不管是厂家、记者,还是观众,在一个一周一百万人的盛会之中,或许走进去的时候,各自都带着各自的表情,而走出来的时候,大家脸上都写着大大的俩字儿——逃离。

  和这个越来越巨大的展会一样,我们在这逃离之中看不到灵魂。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车展实在是件无聊的事情,或许只有在那特别的灯光幻影下,变得更容易促成的订单,或者在网站的首页上、报纸的各种版位上,以及一整本的汽车杂志上,挤得满满的广告,才能让人感受到北京车展的那么点儿意义。

  二十四年时间,大家齐心协力把一生意做大了。以后呢?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