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石瓢長盛不衰的奧秘

2014-08-25
来源:香港商报

  石瓢作為紫砂壺中的經典壺型,從古到今,長盛不衰。眾多愛壺人「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獨鍾情石瓢。它的魅力何在?

  相傳,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發現當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他便就地取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銚」也即后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

  從留傳於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更趨向文人化、藝術化。「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曼生石銚」與「子沾石銚」相比,雖同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后者則剛烈而古拙,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

  紫砂「石銚」稱「石瓢」,緣於顧景舟,他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稱「石銚」為「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大師石瓢壺各具特色

  顧景舟所做石瓢,把現代美學思維融入壺中,他的「石瓢」身、蓋、把比例恰到好處,工藝精到、技法老辣,成為一代「石瓢」之楷模。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所制石瓢壺是另一種特色,他的「容天壺」一改「曼生石銚」壺無頸之習俗,在誇張的壺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成為當代「石瓢」又一杰作。汪寅仙、徐漢棠等大師的石瓢壺也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石瓢壺簡潔、適用、典雅,就好比一位音樂家創作了一首動聽的曲子,美妙動人,后來的演奏家重新演奏時,都發揮自身的理解與才能,演繹出具有不同的風格,常演常新,常演常盛;紫砂石瓢壺形制比例均符合美學的「黃金分割率」,既符合審美要素,又適於實用要求,相信隨著時代和人們審美意趣的變化將繼續發展演變。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