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各国媒体和有关人士关注“占中”

2014-10-23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汴 吉

  导语:香港“占中”事件发生以来,各国媒体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一些国家的政要和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各自看法。

  关注“占中”造成的危害

  英国《泰晤士报》称,“占中”行动彻底打破了香港稳定、安全和法治的国际形象,使海外富商、香港精英和普通商户感到“恐惧”。报道引述经济分析人士称,目前香港的经济已经非常脆弱,如果示威抗议持续,有可能将香港经济拖入衰退的谷底。

  《独立报》称,“占中”如久拖不决,将沉重打击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重创世界市场。

  日本主流媒体普遍报道,“占中”行动发生后,示威人群持续占据香港金融街、商业街和交通要道,包围特区政府大楼,致使香港城市功能近乎瘫痪,面临1997年回归以来最严重的混乱局面。“占中”导致香港股市大跌,对香港金融、零售、饮食、旅游等行业均造成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可能超过400亿港元。非法集会还导致香港交通不便,四成香港居民约150万人受到影响,多家中 小学被迫连续停课。不少市民开始对“占中”表示不满。一些香港民众在接受NHK、《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媒体采访时称,“占中”行动导致世各地来港游客锐减,抗议学生提出的口号太偏激,不能反映香港主流民意。

  俄罗斯媒体称,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对中国来说,1997年的香港GDP占中国GDP总量的18%,现已跌至3%。香港曾是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在中国资金缺乏的年代,香港地位确实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中国资金充盈,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下降。

  “占中”若长期持续,将对香港形象造成巨大冲击,给香港资深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以及吸引外资能力带来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看好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众多大型跨国企业才来港投资兴业,但因“占中”影响,近几个月已有不少企业迁往新加坡。与2011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类似,随着时间推移,香港 “占中”或将逐步趋缓,直至平息。

  认为中国政府在香港政改问题上并未违背承诺

  9月29日,英国皇家研究所研究员夏添恩在接受BBC“新闻之夜”栏目采访时就香港问题表示,中英之间从未就普选问题达成协议,因此根本不存在中方违背承诺之说。如何实现普选完全应由中方依照法律程序决定。

  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的私人秘书、现任上议院议员鲍威尔认为,香港的“占中”示威者应该珍惜已享有的自由,又指他们“不切实际”。鲍威尔由1983至1991年担任戴卓尔夫人的秘书,曾陪同戴卓尔夫人访华。 鲍威尔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台访问时说,香港人有权和平示威,而抗议亦大致和平。 他指出,香港已拥有广泛自治权,自治程度远超当年英方就香港问题与中方展开谈判的预期;又说,自基本法颁布以来,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选举的立场一直清晰,不相信中国会改变这基本立场,“占中”参与者“不切实际”。鲍威尔又说,香港是中国一部份,英国曾经租借这地方一段时间,没有引入民主,原因之一是知道香港最终将回归中国,假如引入全面民主而后来又拿走,情况将更糟。

  新加坡外长尚穆根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西方媒体对香港做了许多不实、带有反华成见的报道,反之中国中央政府的观点被忽视。尚穆根提醒说,根据北京现在提出的政改方案,香港得到的民主空间,已超过在港英时代所得到的。中国中央政府的做法符合《基本法》,香港民众倘若求变,要考虑代价问题。他也认为,香港出现激烈的政改争执与“占中”示威,不会对新加坡造成影响。

  《星期日电讯报》报道,“占中”使香港主要街道陷入瘫痪,45%的公交线路被迫停运或改道,严重影响香港市民出行。“占中”行为遭到许多人反对。香港回归近20年来,中央政府一直恪守相关承诺,香港得以保持言论、新闻和抗议的自由,保留着廉洁、独立的司法体系。

  分析“占中”事件产生的多重原因

  英国《卫报》10月1日刊登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署名文章《中国是香港的未来而非敌人》。

  文章称,香港当前面临的动荡原因错综复杂。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民主派不满中方提出的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但是,在作为英国殖民地的155年时间里,香港毫无民主可言,28位港督均由远在6000英里以外的英政府任命。尽管香港后来也享有了法治和抗议示威等权利,但在英统治下,香港从未有过真正的民主,在香港实施民主的想法恰恰来自中国政府。

  大陆和香港的关系仍在变化,这种变化应是导致目前动荡的重要原因。面对大陆日益强大和发展,香港一部分居民失落和不满与日俱增。回归前的20年里,香港经济发展经历黄金时期,这是由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而非得益于英国统治。

  香港是因为中国而实现富裕,但与此同时却滋生了傲慢与不知感恩的心态。许多香港人在享有更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以高人一等的地位自居,对西方人的认同感远超过大陆人。97年以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经济成倍增长,香港已丧失其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

  20年前,香港大多数游客来自西方,现在大陆游客已成为大多数,其中不少比港人更加富有。如果说以前中国大陆需要香港,现在则是香港离不开中国大陆,离开就会麻烦不断。许多港人都在挣扎着接受这一现实,经历着身份认同的危机。

  香港回归17年来,中方一直坚定不移遵守“一国两制”方针。香港保持以英国法律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维护法治和抗议示威权利。最近香港发生的示威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回归以来,包括我本人98年后在香港居住的3年时间里几乎很少见到中国国旗,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中央不会接受一个敌视的特首执政,如果当前动荡长期持续,只能带来香港民主的倒退。

  “占中”事件也反映出,中国大陆一直以来对香港坚持“放手”和间接、幕后决策的做法,这对外界认知中方的政策不利。今后,中方应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清晰和直接地向港人及外界表面自己的立场。

  《每日电讯报》从北京发表报道表示,一些大陆的学生认为香港的抗议者是“被宠坏的一群”。

  一些从大陆到香港的学生拒绝参加有关的抗议游行,认为这不仅无济于事,还有可能失控导致暴力出现。有学生匿名对记者表示,中国优待香港的学生,而大陆的学生要付出比香港学生高得多的学费来上学。大陆学生中很多人虽然理解北京试图控制下届香港的选举,但认为香港享受了过多的优待,香港对中国的抗议者的行为是幼稚和以怨报德的。

  但一名香港的大学教授认为这种把香港抗议者认为是“被宠坏的一群”的想法是因为对香港贫困民众生活的不了解。 报道认为,目前的抗议者人数如果保持不变,抗议势头可能会逐渐减弱。而北京已经在周二晚7点的新闻中首次报道香港的抗议,说明了它对局势还是感觉稳操胜券的。

  “占中”具有“颜色革命”特征

  俄罗斯《生意人报》、《独立报》、《俄罗斯报》等媒体称,“占中”已由初期的学生和平示威游行转化为大规模的筑街垒、搭帐篷行动,具有“颜色革命”特征。受“占中”影响,赴港游客减少20-30%,香港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俄罗斯主要媒体称,“占中”示威者佩戴黄丝带,撑黄伞,筑起街垒,搭起帐篷等,社交网络上充斥着“香港居民和大陆居民永远不会和睦相处”等煽动对立的言论,这些都与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发生的“颜色革命”场景如出一辙。

  俄罗斯媒体分析称,美国担忧中国内外政策,担心中国和俄罗斯相互走近。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各领域合作日益加深令美国“如鲠在喉”。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冲击美国全球领导者角色的实力也令美担忧。

  香港问题似乎不可避免,这只是美国操控的“大棋局”的一部分。美国企图借香港、台湾问题以及乌克兰、“德左”问题遏制中俄发展,阻止两国继续走近。为维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搅乱中国国内政局,美国复制了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版本,通过“香港美国中心”对抗议学生进行培训,在香港这个西方通向中国的“车站”导演了“雨伞革命”。如同“阿拉伯之春”一样,美国操纵的这场地缘政治游戏意在警告中国。同时,通过此次“占中”,西方也在试探中国政府坚持既定政 策、维护政治稳定的决心。如中国政府让步,则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类似情况可能再中国各地重演;如中国政府镇压示威者,又会成为美西方谴责、制裁中国的口实。

  俄罗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俄新社社长兼“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总经理、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副总经理基谢廖夫近日在俄罗斯电视台“一周新闻综述”节目中谈及香港“占中”非法活动。

  基谢廖夫说,香港回归后,港人已享有充分选举权和民主。97年之前,港督完全由英国人任命,在香港没有任何选举,更不用说民主。香港在回归中国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可通过选举委员会行使民主权利。尽管这并非完全直接选举,但已足够民主。美国也没有直接选举,而是通过选举人制度间接选举。

  基谢廖夫说,在民主和社会治理方面,中国有其自身特色的历史传统,忽视本国国情随意移植民主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占中”人士要求彻底改变选举法,实行直接选举,这将为外部势力介入香港并在此制造“颜色革命”打开方便之门。彻底改变选举法就如同让中国政府同意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这绝无可能,中国政府不会答应。

  基谢廖夫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十分紧张,想方设法给中国制造麻烦和困难,以遏制中国。美国不愿看到香港在各领域日益与中国内地融合,遂使出惯用手段,通过有美国官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鼓动和资助“占中”,欲将“颜色革命”祸水引向中国,以香港为撬板,扰乱中国社会稳定发展。但是,中国拥有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美在华有大量投资,在经济、国际合作等领域依赖中国。因此,美国在这场由其导演的地缘政治游戏中不会与中国彻底决裂。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