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柴茂:“積極+穩健” 改革是關鍵

2014-12-15
来源:人民日報

  ■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組合”已連續實施5年。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延續這樣的政策“組合”, 既體現了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頗有新意和深意

  2015年離我們越來越近。辭舊迎新之際,很多人盤點著今年的得與失,也對明年充滿更多期待:安居保障房,能不能輪到我家有一套?辦企業做生意,貸款能不能更容易些?融資成本能不能再低一點?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明年宏觀調控的政策取向定了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積極+穩健”,這一“組合”連續實施進入第五個年頭。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延續這樣的政策“組合”, 充分體現了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而在具體操作上又頗有新意和深意,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三期疊加”,下行壓力增大。這一壓力也明顯傳導到了市場和企業。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壓力、激發市場活力,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發力,這套“組合拳”打出去,對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常態下,新機遇、新利好很多,但困難和挑戰也不少。比如,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市場需求疲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尚未完全緩解。“積極+穩健”這一政策組合,如何主動適應新常態,為明年和今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動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握好穩中求進的主基調。“穩”,就是保證經濟轉型平穩進行,既不要過度刺激,追求快速增長,也不能忽視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平穩;“進”,就是要唱好改革的“重頭戲”,更多地釋放改革紅利,使中國經濟內生動力澎湃,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明年的財政赤字將會擴大。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這樣的“積極”取向對經濟社會發展十分必要。適當擴大赤字的同時,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當放在如何把財政資金用在實處、花出效益。財政資金有限,就要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分清輕重緩急,優先保障民生,加大社會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應穩步推進財稅改革,加強預算管理和公開力度,讓公眾了解國家的錢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產生了哪些效果;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完善,進一步公平稅負,減輕小微企業負擔,讓市場活起來。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特別是在當前融資依然“難且貴”的情況下,貨幣政策需要下大力氣消除經濟運行中的“梗阻”,讓“金融血液”源源不斷流入實體經濟,讓廣大企業獲得更充足的發展動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打破壟斷,鼓勵民營銀行積極發展,創新互聯網金融,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服務,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地位舉足輕重;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牽一發動全身。深入推進財稅金融改革,是明年“積極+穩健”政策組合實施的應有之義。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改革措施到位,釋放紅利充分,經濟的基礎才會筑得更牢,百姓得到的實惠也將越多。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