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災情面前莫過度渲染“領導重視”

2015-01-04
来源:華商報

  作者:馬九器

  在災情通報、信息公開這件公共事務上,公眾迫切希望得到的信息是那些傷亡的生命、是現場瞬息萬變的險情、是事故的原因、是哪些人因此承擔責任等等。

  1月2日,哈爾濱市發生大火,多名消防戰士在救災中不幸犧牲。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爾濱”1月3日凌晨發布消息,公布“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庫房火災基本情況”。該通報中火災約600字,其中近半都是“領導高度重視”,一時之間輿論嘩然。(1月3日《東方早報》)

  從時間上來看,這則消息的發布距離樓體坍塌掩埋數名消防戰士的慘劇6個多小時;從通報內容看,民眾最為關注的傷亡情況一筆帶過;從輿論反饋看,這則本來是體現信息公開透明的消息,反而成為輿論吐槽和質疑的導火索。如果用這幾年流行的危機公關、輿情應對標準來衡量這次信息的發布,其結果就是:正面效果微乎其微,反面效果如火燎原,“高度重視”正成為一個飽含情緒與反諷的詞語,在新媒體上迅速傳播。

  顯然,在災情通報、信息公開這件公共事務上,公眾迫切希望得到的信息是那些傷亡的生命、是現場瞬息萬變的險情、是事故的原因、是哪些人因此承擔責任等等,這是常態社會的一種正常需求與心理預期,也是信息時代真相與謠言博弈的常規模式。然而,哈爾濱官方的這則通報,顯然在主次輕重上背離了民眾的需求與信息披露的規律,更具體地說,是“領導重視”搶了災情通報的戲份,導致民情洶涌,引發了公共事件在輿論上的“次生災害”。

  今天,如果想要了解輿論,其實門檻很低、途徑很多,去微博去朋友圈去知名論壇轉一轉,很容易就知道民眾最關心的是那幾位犧牲的戰士、是那些橫遭火災的受害者。雖然他們與圍觀者素不相識,可是悲天憫人、生命至上的理念畢竟深入人心,每臨大災大難之時,對人生死存亡的聚焦、對苦難痛徹心扉的關注瞬間油然而生,作為維護社會秩序、拯救國人生命的公共機構,其“重視”理所當然,救援天經地義。因此,公共信息的公開與傳播中,戲份最重的理應是有關災情的種種“硬通貨”,而不應喧賓奪主,否則不僅會讓“重視”的主角們被放置到輿論的“烤架”上,還會讓整個政府的救援工作受到質疑,公信大打折扣。

  類似的案例這些年并不罕見,有的地方遇到災難就只會生搬硬套“災情形象設計”,虛多實少,避重就輕,在人人都是麥克風和民智水漲船高的時代,這樣的思維顯然不合時宜,常常會弄巧成拙,反而讓那些正常的公共救援、責任擔當失去了輿論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得不償失。

  哈爾濱大火之后,整個輿論形成了多個焦點,其中一個是呼吁“消防職業化”,竭力降低救援中的傷亡;還有一個就是反思災情發生后的權威信息發布模式,必須把生命、損失、一線救援、原因這些信息作為“主角”第一時間推上發布平臺,千萬莫因過度渲染“領導重視”而搶了戲,最終引發輿論上的“次生災害”。其實,面對災情,政府開誠布公,該擔責擔責、該道歉道歉、該反思反思,這比層層重視更能彰顯責任政府的態度。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