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單程證「返回機制」雙非童須棄港人身分

2015-01-14
来源:巴士的报

   單程證「返回機制」雙非童須棄港人身分

  內地當局研究推出「返回機制」,助居港未滿七年的內地單程證持有人,及在港出生的雙非兒童,可以向內地當局申請放棄港人身分,再重新申請加入內地戶籍,回國生活,享用福利。知情人士解釋,單程證人士及雙非兒童返內地如常生活,需有內地戶籍,但現行機制未能供他們取回戶籍,故中港兩地擬以行政措施方式幫一把,料可紓緩本港社會壓力。
 
  每日長途跋涉跨境上學的雙非童,或可通過返回機制重新在內地申請戶籍 。
 
  每日來港的內地單程證配額一百五十個,每日跨境上學的雙非兒童更多。內地計畫推出全新「返回機制」,適用於居港未滿七年的內地單程證持有人,及在港出生、擁永久居民資格的雙非兒童。在新機制下,他們可以向內地當局提出申請,簽署承諾書放棄港人或永久居民身分,再重新申請內地戶籍,回國生活後,可享政府提供的醫療、教育等福利。
 
  知情人士說,兩地理解部分單程證持有人,未必適應本港生活;而雙非兒童,如回內地生活需入讀國際學校,家庭負擔不輕,部分或需與內地家人分開留港獨自生活,或每日長途跋涉跨境上學。據知,雙非兒童在港出生,屬本港永久居民,亦是中國籍,在國籍不變下,不存在取消永久居民身分,現時也無途徑讓他們申請內地戶籍,故推出「返回機制」可讓他們有選擇空間。
 
  而且,本港入境處會接獲申請個案資料,紀錄在案,如日後有人回港申請身分證,處方即通報內地跟進。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
 
  身兼人口政策督導會委員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認為,落實「返回機制」有助完善本港整體人口素質,不會構成如人才外流、生產力削弱等問題,「制度的關鍵在於申請人本身的意願,如果他們發覺在港真的生活不了,選擇回去也無可厚非,相反勉強留在本港,一來不利他們發展,二來未必會對社會有幫助、有效益。」
 
  葉指,社會需要較長時間才可掌握新制度對本港帶來的影響,「早前不少人才擔心更多內地人來港將會佔去本港資源,現時卻同時害怕返回機制導致本港人口外流,其實這非簡單的一出一入問題,實際上還要注意申請人本身背景。」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預期,近年才來港生活的內地人,會有較大機會選擇透過機制返回內地,「一方面中港兩地經濟發展此消彼長,本港向上流動情形一直減慢,工資增長不及以往,另一方面目前社會氣氛亦不和諧,近年更加興起如『驅蝗行動』等排斥風氣,的確難以令人融入社會。」他補充,「那些前來家庭團聚的人,或許已經初步紮根,就算生活艱難,未必輕言離開。」
 
  針對上述報道,香港保安局回應說,有關課題涉及內地戶籍等復雜的法律和社會問題,需要審慎研究。工聯會副會長黃國健稱,新移民因種種原因未能適應香港生活,例如內地學歷在港不獲認可無法找工作、離婚后在港無依無靠,以及年老父母過世后欲返回內地居住等,但他們一旦領取單程證來港,便會取消內地戶籍,變相失去各項社會福利,因此該會多年前已要求設“返回機制”。據悉,工聯會每年接到相關求助數十宗。
 
  不少內地新移民表示歡迎。35歲的小英來自東北,數年前在深圳打工時結識現在的港人丈夫,并隨對方到了香港。婚后與公公一起生活,常發生摩擦,加上社交圈子甚窄,夫妻感情變得淡薄。另一邊,她眼看著兄長在內地好吃好住,生活富足,不禁直呼后悔。對于內地擬推出“單程證返回機制”,小英大表歡迎,認為可讓內地新來港人士多條后路。不過,也有人持觀望態度。
 
  被習慣稱為“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是由內地發出的,實施配額制,由最初每天75個配額逐漸增加到現在的150個,其中60個指定給港人內地子女、30個指定給配偶團聚,剩余的則包括照顧無依靠父母、親屬或繼承產業等。1997年,單程證又推出“打分制”,由內地確定審批準則,并按此審定申請人的資格及赴港次序。
 
  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系主任周基利認為,“返回機制”的推出可能令單程證的申請略微增加,但不會造成“涌港”現象,因為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差距日益縮小,香港對內地人的吸引力早已不如二三十年前。他反而擔心“雙非可返回”會進一步加劇內地與香港的矛盾,因為“雙非兒童”可選擇先享受本港教育,再選擇返回內地,令港人感到應有福利被搶奪。社協小區組織干事施麗珊認為,有關機制不會引起新移民回流內地,因為大多數持單程證來港者均為內地婦女,她們要照顧子女及丈夫,即使再不適應香港生活,也要硬著頭皮留下。新家園協會則認為,“返回機制”讓不適應在港生活的新移民及“雙非學童”多了一個選擇,有望緩和日益緊張的陸港矛盾。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