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當中紀委也開始談論足球的時候

2015-01-27
来源:海外網

  最近足球上頭條的頻率也是醉了。

  先是在澳洲的亞洲杯,頂著“史上最弱”名號出征的小夥子們,小組賽令人驚喜地三戰全勝,破掉一個又一個十幾年沒破過的尷尬曆史記錄;雖然在隨後的比賽中遺憾地負於東道主,但拼到最後的中國隊依然贏得了球迷的掌聲。

  之後,出人意料地,他們上了中紀委網站的頭條。這一次的文章標題,叫《亞洲杯,從國足進步看到什么》。

  然後是今天,中紀委繼續發布了第二輪巡視的整改情況。霸占頭條的,依然是與足球有關的東西——體育總局的整改意見。

  島叔曾經在國足贏了第二場的時候發朋友圈說想寫一篇《新常態下的國足》。那天沒有寫的,今天終於又有機會了。

  隱喻

  體育,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隱喻。或者說,是理想型社會的一個隱喻。

  拿足球來說,22個人,外加一個裁判,就可以在一塊界定了長寬、球門同樣大的場地上開打了。人數相等,規則明確,時間有限,誰進的球多,誰就贏。

  如果換成更加簡單一點兒的田徑——那就是,聽見槍響了,你就跑,一樣的距離,誰先跑到誰贏;同樣重量的鉛球或標槍,大家在一個起點上扔,誰扔的遠,誰就贏。

  如果用學術一點兒的話說,這應該叫做“機會平等”。在一樣的起跑線前,大家只比誰更高、誰更快、誰更強。

  像是市場上的公平競爭——面對同樣的需求,誰的產品更好、更便宜,誰就能贏得用戶。

  確實很理想,很單純,像是少不更事時的校園戀情。

  但就如校園戀情一樣會被工作、異地、家世、房車擊碎幻想一樣,體育,也一樣可以變為名利場和角鬥場。數以千億美元計的體育市場,數量更大的賭博市場,再加上與之掛鉤的金牌、政績、利益,背後的江湖,就遠非賽場之上的爭奪一般一眼望穿。

  這一層意思,在今天體育總局的整改意見裏有體現。蠻簡單的一句話:“金牌至上的政績觀扭曲了體育精神。”

  扭曲

  人們常說,中國是一個金牌大國,但不是一個體育強國。由此,人們會詬病我們的“舉國體制”,也會反思金牌生產背後的故事。

  比如,今天的通稿裏有這么一句話:“取消亞運、奧運貢獻獎獎項的評選”。

  既然有取消,就一定有取消的原因。稿子裏沒說,但熟悉的人都會明白:這背後肯定會產生扭曲的鏈條。

  拿金牌來說,一個省出一個冠軍運動員,大家自然臉上都有光。先是運動員的老家,肯定會發一朵大紅花,豎起大拇指說,“你為家鄉爭了光”;之後是從下到上的體育部門主管官員,年度總結裏都會有這個突出亮點。至於獎金、配套撥發的資金,也都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

  於是,激勵效應產生了。有金牌,從體育部門到行政劃分,條條線線上的領導都會有面子。至於金牌怎么產生的、運動員是怎么培養和選拔出來的,不必在意。既然我們只需要一只可以拎出去誇耀的“世界第一蛋”,又何必在意下蛋的機制、有沒有激素催生呢?

  你說圍觀這只蛋的其他同胞?他們高矮胖瘦、體質如何,又跟我們討論的話題有什么關系呢。

  打黑

  如果故事只是“如何在30天內產生一枚金牌蛋”這么簡單,體育就不是一個江湖了。

  有江湖,就有利益,有恩怨。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還是拿島君最熟悉的足球來說吧。有個段子說,國足贏球之後,有激動的球迷跑去圍攻大巴。球員不解:為什么我們輸球被罵,贏球也被罵?知道真相的群眾說:別生氣,那不是球迷,是彩迷。

  有體育的地方,很多時候就有賭博。

  比如看球,我可以下注誰贏,也可以買比分最後是幾比幾,還可以買上下半場的勝負情況;如果你再資深一些就會知道,這場比賽中會不會出現紅牌、全場有幾個角球、誰先扔第一個界外球,都可以成為賭注。

  有預期,就有賭博。有賭博,就有操作。

  中紀委的那篇文章說,中國足球有今天的“觸底反彈”,是跟“土壤淨化”分不開的。而土壤淨化,說的就是2009年的那一場“打黑風暴”。

  打開百度百科,輸入足球打黑,你就能看見當年受審的情況。

  31人,角色各異。有球員,有俱樂部官員,有裁判,也有足協和體育總局的官員。

  他們當中,有踢假球的國腳,有收了賄賂的“金哨”,也有足協副主席——實際上的中國足球“掌門人”。在國足贏球的那天晚上,微信朋友圈裏,他們的頭像被一一列出,題為:中國足球狂歡夜,只有這些人抬不起頭來。

  故事

  體育應該是什么樣的?島叔想講個故事。

  1968年,墨西哥。

  42公裏的馬拉松,奧運選手一般2個小時左右就跑完了。但那一天的比賽,在槍響後近4個多小時依然沒有結束。

  觀眾們在等一個選手——坦桑尼亞的艾哈瓦裏。當天,他在比賽中受傷,腿上的繃帶止不住流血。當他最終一瘸一拐地獨自跨過終點線,被問及“為何不退出比賽時”,這個年輕的黑人只說了一句:“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裏外送到這裏,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島叔囉嗦,還想講一個熟悉的足球故事。

  那是球迷們經常會看到的一個視頻。一名叫做迪卡尼奧的意大利球員,踢球時常被稱作“惡漢”。但是在一場比賽中,當對方的守門員因為膝蓋受傷而倒地,本可以輕松將球打入空門的他,卻用手抱住了隊友的傳球,然後交給了裁判。

  原因?只是因為他不想趁人之危。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比拼輸贏勝負的體壇,他們顯得彌足珍貴。因為,相較起勝利,他們更能代表“體育的精神”——沒錯,我們是在競爭,但我們更加看重的,是競爭背後的人性、淳樸、以及對身為人的突破極限的追求。

  體育,作為現代社會的隱喻,體現的是人們對公平的向往,對突破極限的追求。而當這個看上去遠離權力中心的領域都開始被腐敗侵蝕的時候,人們就會明白,其實“權力”並非只限政治領域。只要有人、財、物,只要有審批、有限制,就可能帶來權力尋租的空間。小到賽事審批,大到運動員選拔。一支筆,一張嘴,一個章,很多時候都比苦練20年來得有用。

  所以你就可以看明白,為什么巡視的整改中,體育總局要“取消商業和民間賽事的審批”,要把一些項目的組織權完全交給“協會”,並且要“限制領導的協會兼職”,也要“取消省市排名”。

  通稿平淡,但都有信息量。被嚴禁的、被取消的,往往都是之前出過問題的地方。就像被大家詬病的信訪,以前弄一個排名,哪個省信訪多,哪個省就被相應扣掉考核分數。在這種扭曲的政績考核機制下,截訪、黑監獄、花錢“銷號”,就是大家都想得出來的應對手段了。

  所以,“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權力的手,能不伸,還是少伸一點兒好。而足球的事已經告訴我們,反腐其實並不影響穩定,也不會讓做事的人碌碌無為。強勢的反腐滌蕩之後,本該純淨的東西反而會煥發出我們“意想不到”的生命力來。(文/公子無忌)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