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毛「內閣」換腦能否接近民意?

2015-02-02
来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為因應網絡時代的民意新浪潮,行政院啟動「換腦計劃」,由毛治國院長親自帶領112位部會正副首長,集體接受網絡高手特訓,深入探索「婉君(網軍)」世界。這個場景顯示毛「內閣」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求新求變的決心,但更重要的意義是,凸顯現代民主政治的運作已經進入新的局面,不再是過去強調單向的政令宣導,而是重視雙向的意見溝通。

  傳統政府長期施政,真的漠視大量隱性網絡選民的意見嗎?大政府與小鄉民間,該如何拉上線,才能產生施政感情?

  網絡民意非唯一王道

  為讓執政黨從廢墟重生,只剩下一年多執政時間的行政院,啟動「換腦計劃」,希望在行政官員的腦袋植入「網絡DNA」,可以快速變身走入網絡時代,黨內則希望吸引年輕人參與政策制訂,增進互動了解彼此。這樣的方向大抵正確,但能否落實才是關鍵。

  自毛治國就任以來,在許多場合都強調加強網絡溝通的重要性,要求各部會結合實體政策、虛擬科技推動「網絡分身」。

  最具體的措施是去年底宣示要靠「開放資料」、「大數據」與「群眾外包」等所謂「毛式三箭」,讓民眾對政策有感,日前啟動的「換腦計劃」,無异是這三支箭賴以發射的長弓,只有強而有力的弓,才能讓三箭準確地命中標靶。

  從行政院規劃推出「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台」網站,研擬「網絡發展與應用政策的白皮書」等連串作為,可以看出強化與網民溝通不是口頭宣示而已,更是落實為具體的行動作為。但要將網民零散、自由發揮的意見整合為具體可行的政策,仍須精進和細緻化;例如「大數據」的應用,目的是從巨量資訊中汲取有價值的部分,這方面除了仰賴分析科技與技術外,若能主動設定議題、引導議題,對意見的聚焦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網絡民意雖然益受重視,但絕非唯一王道,它只是民意的管道之一,不應取代傳統的民意表達,特別是民主代議機制,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實宜慎思。

  尤有進者,毛「內閣」要求行政官員「換腦」,若前提是要爭取支持,而不是真心想理解青年與網民,很難感動、說服年輕世代。其次,參與「換腦」成員多已久歷社會風霜,已有一套根深柢固的價值觀,注入新思維后,是否能落實於行動,也是問題。

  莫使傾聽成假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專家能帶動行政官員的思維。但行政官員不需要太花時間去認識一些無厘頭的敘事「表達」。婉君大量「新詞」注入能產生活水,但也極可能污染正確的表達方式。

  所以為政者,不必迎合所有新創的網絡詞汇與發言,但卻必須了解新世代媒體人是怎樣去「演」自己。官員守成有許多不能變的堅持,但在新媒體這塊,至少學着用「婉君」的方式,好好解釋政策。例如,政治人物經營臉書,想把粉絲的距離拉近,除了制造或停看聽消息外,更必須具備「多媒體」靈活運用的操作技巧。

  總之,我們樂見行政院能體認這趨勢,從參與「換腦計劃」行政官員的正面回應,也看得出這個計劃已獲得初步成功。但是更重要的是,國民黨長期與青年與網民疏離是事實,傾聽是一定要做的,但若傾聽只是假動作,施政仍與民意背離,「換腦」將淪為口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