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論“中”字頭整合的必然性

2015-04-28
来源:金融投資報

  中國南北車合并成中國中車,資本市場的示范效應相當明顯,最近但凡帶“中”字頭的公司,都是資金追逐的熱點。中國由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種各樣公司也多,特別是“國”字號“中”字號背景的,很多。這些公司,基本都是小集團性質的,或者大集團性質的,合并到一起,就成了巨無霸,能顯露出無窮的力量。

  曾幾何時,我對這種簡單粗暴的整合也是持保守態度的,認為這種簡單的合并除了把規模做大,解決不了多少實質性問題,大而不強。但現在,我不得不承認,這種認識是比較膚淺的,你不先做大,就可能在內耗中被消滅掉,就可能沒有做強的機會。現在,我們要先做大,這樣才有全球化競爭的本錢,而所謂的實力,則是多方面的,占有市場是一種實力,占有渠道也是一種實力。但這些的前提,就是必須先做大。

  怎么來理解這種思想的轉變呢?南北車為什么合并?是因為這兩個旗鼓相當的公司,在國內外競爭都是刺刀見紅,國內還好說,你有我有大家有,井水不犯河水,南北劃界。但到了海外,這就是笑話,而且會被人鉆空子,比如你報價低1億,我就低1.5億,自相殘殺。合并成中國中車,你就團結起來直接面對西門子和龐巴迪了,你代表的是中國形象,是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所以必須強大到令人震撼,而不是內斗。從這個層面去理解,這種整合是必須的,是中國制造中國產品全球化競爭的必須過程,是一種國家主導的“走出去”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是一種新常態下舉全國之力努力實現中國崛起必須經歷的過程。

  對于很多人來說,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現在居然是不夠大,這似乎難以理解。但是,這確實又是一個現實問題。在最新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中國只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三家公司進了前20,即便算上工商銀行等幾家全球最大的企業,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其實也是不強的。我們把中國國內前10強企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建筑、中國移動、工商銀行、中國鐵建、上海汽車、中國中鐵、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的年營業收入加起來,有約10萬億左右,但僅僅全球最大的兩家企業沃爾瑪和荷蘭皇家殼牌加起來的年營業收入就超過5萬億人民幣,一個蘋果公司的總市值就超過5萬億人民幣,用單個企業去全球抗衡,實際上力量是很微弱的。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必須走出去參與全球化競爭,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亞投行,都是要走出去,而國內這些企業與國際百年老店和新銳相比,競爭力差了很多。因此,先做大,把國外市場占據,然后再輸出產品輸出資本輸出文化,這是根本。此外,從國內企業來說,即便“中”字頭“國”字頭加身,但同質化競爭相當普遍,如銀行、電信、南北車、航空、鋼鐵,都屬于畫地為牢性質的經營,即便全國性整合,對主營不構成任何改變,整合的難度只在于人員和機制,而這些東西在新常態下必須有新思維,沒有那么多資源拿給大家消耗了,沒有那么多市場拿給大家瓜分了,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才可能制勝。

  從這個層面去理解,央企從122家減少到50到60家都多了,一個行業一個能代表中國的巨頭就夠了。中國夢必須承載在中國崛起的基礎之上,國家意志決定一切。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