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電商“進村”:阿里京東加速布局農村生態圈

2015-07-29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城市用戶增長放緩,流量紅利時代結束,電商企業急需新的增量,來維持平臺的高速發展。這種情況下,農村市場自然成了電商平臺覬覦的目標。眼下,阿里和京東正紛紛加快進軍農村市場的步伐。那么,互聯網將如何改變農村原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農村電商的發展,又會對電商企業,乃至整個區域產業鏈形成怎樣重大的影響?

  7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阿里巴巴與菏澤合作的電商項目即將啟動。對于具體內容,阿里方面不予置評,但從菏澤市委市政府目前對電商的扶持力度來看,電商在地方政府層面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互聯網+”席卷傳統工業、商業區域的同時,農村市場也正借助電商進入互聯網領域,由此開啟互聯網+農業/農村的新模式。結合中國目前的農村狀況,“電商進村”正在改變著原有的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勞動力、土地、資本、產業等各個方面也將逐步重組。

  事實上,國內的互聯網巨頭早已對農村市場虎視眈眈。去年,兩大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均加快了進軍農村的步伐——阿里上市后即推出了以“千縣萬村”計劃為主體的農村戰略,宣布將在未來的3-5年之內,投資100億元,建立一個覆蓋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京東今年年初也宣布年內將開500家縣級服務中心。

  淘寶村是阿里近幾年推出的一個項目,阿里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納入統計的淘寶村的數量已突破200個,并出現了19個淘寶鎮。從區域分布來看,發達的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等,“淘寶村”最多。但從今年的發展來看,“淘寶村”也開始在內陸地區,如河北南部、山東西南等大量出現。

  曹縣“觸網”標本

  曹縣是菏澤市人口最多的一個縣,擁有170多萬人口。據了解,曹縣當地人在淘寶的開店數量超過2萬個,今年上半年,電商企業達到300家,電商大型個體加工戶800多家,從事網店銷售的家庭有4500戶,僅這一個縣就有7個淘寶村。

  “現在我們村的身份證都不夠用了。”曹縣大集鄉丁樓村一位淘寶店店主接受記者采訪時笑稱。按照淘寶的規則,開店必須進行身份證認證,并且一個身份證只能注冊一個店鋪。

  從2010年開始,丁樓村開始接觸電商,據該村黨支部書記任慶生介紹,丁樓村300戶家庭有280戶開設淘寶店。在丁樓村走訪時,記者發現整個村子都被各式各樣的廣告牌覆蓋,墻上甚至刷著“寧可東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寶”的標語。這幾乎是一個全民“觸網”的村莊,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

  以丁樓村為例,其大部分網店主營影樓服飾、戲服道具以及Cosplay服飾等。其通過電商的方式改變了以往線下尋找客戶的方式,并且通過規模效應形成一個產業。

  據了解,該村基本以家庭為單位經營淘寶店,甚至有大學生畢業后回家參與家庭創業。一般來說,中國現在很多農村已經很少看到年輕人,但丁樓村卻隨處可見。對于大多數40歲以上的農村人來說,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年輕人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網店運營的任務。

  “很多本地上大學的年輕人,畢業后都回到當地參與經營。”曹縣張莊村一位淘寶店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相比城市的淘寶店主,農村電商在人力成本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據了解,當地雇傭一名員工,每個月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力成本至少翻倍。當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時,中國的農村借助互聯網卻正在享受著存量的人口紅利。不過,這同樣是一個潛在的危機,任慶生表示,隨著競爭加劇,淘寶村也必須向品牌化方向發展。

  淘寶村的規模化,也帶動了當地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一位服飾輔料企業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每年為成品生產企業提供的輔料達到數千萬元。而每個生產工廠則供應當地100-300家淘寶店鋪。相比傳統跨區域的產業鏈格局,由網店拉動的當地全產業鏈形成,大大降低了成本。

  農村電商的發展,也引發快遞行業的集體“進村”。據曹縣大集鄉黨委書記蘇永忠介紹,目前該鄉已有16家快遞企業進入。他曾安排工作人員到一家快遞公司的收貨點“蹲點”發現,每天的發貨量達到22000單。記者走訪發現,在中國大部分的農村,很少看到快遞行業如此大規模的深入農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快遞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農村網購用戶的增加。這對于電商平臺而言,無意是其獲取農村龐大用戶的基礎。

  在丁樓村,記者還發現一家電商資金互助機構。據了解,圍繞淘寶店主,地方政府和相關協會通過貼息貸款、創業基金等方式為當地的電商從業者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圍繞電商,一大批諸如服飾拍攝、網店代運營等周邊產業也被帶動起來,當地的網絡普及程度也遠遠高于國內的其它大部分農村。

  拼搶農村市場

  從目前互聯網對農村和農業的滲透來看,電商打響了農村“觸網”的第一槍。對于國內的互聯網巨頭而言,農村地區也是其發展至今尋求增量市場的關鍵一步。

  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對于農村市場都覬覦已久。城市用戶增長放緩,流量紅利時代結束,電商企業急需新的增量,來維持平臺的高速發展。

  阿里的“淘寶村”試驗是在農村自發形成產業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對農村B端商家的整合。此外,阿里和京東通過自建體系,正激烈地爭奪龐大的農村C端用戶。

  據了解,兩家公司目前的策略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京東的縣級服務中心模式,通過該中心向農村推廣和銷售商品,普及網購;淘寶的“村淘”服務中心則直接建在農村,幫助農村消費者網購;第二種則是“村淘”服務中心實現另一個功能,即通過電商進行農副產品的銷售。

  顯然,類似跨境電商的進口和出口模式,電商平臺試圖打造國內商品從農村到城市,從城市到農村的雙向流通機制。這也是目前互聯網“進村”最佳的切入口。

  從農村生態的角度來看,玩家并不只有阿里、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一大批針對農村農業的垂直創業互聯網公司正在深入農村和農業的各個環節。

  據悉,近期剛剛上線,號稱國內最大農業電商平臺——農商1號,就是基于農村、農民和農業本身的互聯網嘗試。

  據了解,“農商1號”根據農業的特性,試圖構建起集“互聯網+農業+渠道+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它的模式是通過互聯網連接農民和相關企業機構,比如農藥、化肥、種子等。農民可以通過該平臺采購,同時還可以獲得技術方面的指導;最終,農民還可以直接在該平臺進行農副產品的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農業/農村的互聯網創業在今年爆發,就在7月,云農場在獲得聯想控股千萬美元投資后,再次對外宣布獲春曉資本逾億元投資,雙方將合力共同打造農業互聯網高科技全產業鏈模式;今年5月,一畝田在小米董事長雷軍撮合下,與國內農業龍頭公司新希望達成戰略合作。

  顯然,在工業品幾乎全部“觸網”的背景下,互聯網公司正在將目光對準農業和農產品這個龐大的市場。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