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敢言為民 周王二公贏得百載稱頌

2015-07-30
来源:香港商報

 

周有德畫像(左)和王來任畫像(右)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年尾又是錦田鄉十年一屆太平清醮之期,這個醮最獨特的地方,是鑒醮的主神為「周王二公」,非常見的天后,也為此,錦田打醮的牌頭是「酬恩建醮」四字,所酬者正是周王二公的救族之恩。

  人民敬重化而為神供奉

  「周王二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官員周有德和王來任,二人都是歷史人物,死後同得前新安縣(按:包括香港和深圳)和潮汕沿海一帶人民的敬重,化而為神,很多地方都設廟或祠供奉二人。

  周有德( -1680)字彝初,漢軍鑲紅旗人,康熙六年(1667)為兩廣總督(按:即廣東和廣西兩省的最高行政長官)。王來任( -1668)字宏宇,又名毅菴,康熙四年(1665)為廣東巡撫(按:相當於現今的廣東省省長)。

  周王清朝官員為民請命

  話說順治帝最後一年,清朝為了打擊鄭成功,採立降將福建人黃梧之議,自1661年起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沿海一帶厲行無人地帶政策,稱「遷海令」,以杜絕沿海百姓對臺灣的補給,結果令下涉及的省份,其沿海三十至五十華里鄉村旦夕間給武力清場,當中廣東尤慘,界線接連後退了三次,今日的香港全境遭遷,錦田鄧氏家族自然亦身逢此劫!

  就是在這個時候,周王二公敢於駁斥朝廷的盲目政策,屢次上書,反映治下廣東沿海人民的疾苦,雖然王來任在1668年自殺死,但幸得其上司周有德的接續爭取,終在1669年說服北京解除禁令,陸上全面復界。

  廣東沿海百姓為感激二人,多年後便紛紛建祠或立神主紀念,單是新界一處,鄧文彭侯廖陶六大家族的廟宇或神廳,便都奉有王來任或周王二公的神位,其中規模最大者,就是錦田鄉打醮的主場地--北圍便母橋旁的周王二公書院。

  錦田亦有賀周王二公誕

  除了打醮,錦田鄧族每年農曆五月十九日亦有賀周王二公誕,當日鄉民代表會在周王二公書院拜祭,儀式雖然簡單,但所謂得人恩果千年記,受人花戴萬年香,祭禮體現了中國人飲水思源的美德。

  在錦田以外,大埔和北區的圍頭人另組有一個巡撫會,目的同為紀念周王二公,成員有龍躍頭鄧氏(鄧萃雲堂)、大埔頭鄧氏(鄧眾興堂)、上水圍廖氏(廖萬石堂和廖允升堂)、粉嶺圍彭氏(彭大德堂)、河上鄉侯氏(侯四本堂)和泰亨鄉文氏(文公眾堂)等大族鄉民。各堂代表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一相聚,同在石湖墟的周王二院有限公司拜祭二公,晚上更有晚宴慶祝。這個會以前本設在石湖墟報德祠內,但五十年代的一場大火,燒了祠堂,災後重建卻沒有重建報德祠,二公神位自此就移奉到巡撫街新建成的大樓內。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