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1

為什么科技公司比銀行更吸引MBA?

2015-12-10
来源:FT中文网

  今年,漢娜.瓦萊麗(Hannah Vallerie)啟動頂級大學校園招聘之旅的時間比往年早了半年左右。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這位人力資源經理希望比競爭對手搶先一步,為該銀行的國際領導力項目招攬畢業生。

  為了增加這份工作的吸引力,ING將這個為期三年的項目最后一個環節的場地從其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總部改為遠在葡萄牙的訓練營。該項目通常平均每年從600名美國申請者中錄用4人。據2011年9月參加這個“橙色領袖”(Orange leaders)項目的哈佛畢業生克利夫?貝爾澤(Cliff Belzer)稱,該項目安排了許多“有趣的”課外活動,比如餐車配給和給房間噴漆。

  ING采取這些努力正值一流商學院畢業生供不應求之際,他們會為了科技、工程及醫療行業的高薪工作而放棄銀行工作機會。今年一位被ING領導力項目錄用的求職者,最終選擇了在谷歌(Google)的工作機會而拒絕了ING。

  “這令我們瞠目結舌,”瓦萊麗稱,她指出這是ING頭一次被科技公司搶走一位應聘者,“我們根據這次經歷做出了一些改變。”

  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其他銀行給初級銀行員工提高了底薪,其中一些人的薪資漲幅高達20%。高盛最近宣布了一些新措施來吸引初級員工,其中包括加快晉升、確保崗位輪值以及減少細枝末節的工作。與此同時,瑞信(Credit Suisse)引入了一項快車道計劃來吸引出色的分析師,并推出了一個指導項目以支持初級員工、使他們保持工作積極性。

  “現在有這樣一種趨勢,關注特定事務而不是持續的進程,”高盛投行部聯合主管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稱,“我們正試圖確保在招聘、培訓和培養人才方面擁有最佳實踐。”

  他表示,其他銀行或許會效仿高盛的一些舉措,但是高盛仍然擁有獨特的優勢。“不是靠絕對性優勢贏得競賽,而是毫厘之間的差距,”他稱,“你得確保你的相對表現要稍好一點。”

  然而,在縮小科技行業相對銀行業日益增加的職業吸引力方面,這類措施幾乎沒什么幫助——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MIT Sloan)MBA畢業生的最大雇主名單就表明了這一點。

  在2008年MIT畢業生最大雇主名單中,高盛排名并列第四,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雷曼(Lehman)也位列前十。但到了2014年,最大雇主中沒有一家是銀行,而蘋果(Apple)擠入名單,同時亞馬遜(Amazon)上升至第三位。咨詢公司同樣人氣上漲,德勤(Deloitte)和普華永道(PwC)在2014年雙雙躋身名單之中。

  據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數據顯示,2008年,科技公司招走了其7%的畢業生。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增加至17%。該學院7%的畢業生進入互聯網服務業——2008年甚至還不存在這個類別。

  銀行業人士急于打破這種神話,即畢業生放棄華爾街而選擇硅谷便可以一夜暴富。“每一個進入硅谷的人都以為他們將成為億萬富翁,”瑞銀(UBS)美洲業務主管兼企業客戶解決方案負責人羅斯?斯蒂芬森(Ros Stephenson)稱。在她看來,科技行業失敗案例和平凡無奇的成功故事遠遠多于被好萊塢大片當作素材的成功故事。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衍生品銷售主管保羅?巴倫(Paul Baron)稱,投行的個別領域仍然吸引著一些畢業生,因為“其產品在思維上是嚴謹的,非常有趣,可以定制且充滿創意”。

  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表明,如今全球前十所頂尖MBA學院的畢業生進入投行的可能性比金融危機前降低了40%。

  薪資水平和生活方式是兩個最大的阻礙因素。薪酬咨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的常務董事艾倫?約翰遜(Alan Johnson)預計,今年華爾街銀行的總薪資池將縮水10%左右。“報酬更少,事兒更多,”約翰遜稱。

  在某些銀行,減薪幅度甚至更大。據報道稱,在第三季度出現60億美元的虧損后,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將削減30%的獎金。

  “過去銀行的情況是,你賣力工作,但你也能拿到很多報酬。如今的情況是消沉的人們正在尋找其他途徑,”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管理實踐教授琳達?格拉頓(Lynda Gratton)稱。

  她補充稱:“在倫敦商學院,我們確實有很多學生之前本來要進入銀行業,如今卻自己創業。”

  之前曾在一家美國頂尖銀行做過基層工作的人士認為,其他行業在兜售自身社會價值上做得更好。她離開銀行業,投身非盈利行業,因為她希望“我的工作可以實現價值”。

  招聘人員稱,這種對實現某種“目標”的渴望反映出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在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之間出生的“千禧一代”(或Y一代)的特點之一是他們對組織的忠誠度比前一代人更弱。很多雇主認為,他們責任感不強并渴望達到某種表面上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狀態。

  Kea咨詢公司的副總裁黑茲爾?馬爾漢爾(Hazel Mulhare)稱,年輕人“不想成為機器上的一個小齒輪”,對于在大銀行做繁瑣工作會感到受挫。Kea咨詢公司幫助金融服務公司招聘初級員工。

  一名常駐紐約、協助招聘的銀行從業者稱,如今的畢業生“工作的動機與過去不同了”。“如果他們是10年前開始工作,這些年輕人會說,沒錯,我想努力工作但是我希望工作福利也很給力,有人跑腿,還要有汽車服務,”他稱,“如今,他們要的是有保障的周末雙休以及假期……他們說這是他們所重視的。”

  離開者仍留在金融業

  商學院畢業生或許不太愿意進入銀行業,但是那些已經在該行業工作的人不會離這個行業太遠。

  據全球專業人士社交網站LinkedIn為英國《金融時報》所做的分析顯示,離開銀行業的員工中,超過60%的人最終去了金融服務行業的其他領域。

  該調查結果打破了一種普遍印象,即大量離開銀行業的人會轉向在一些人看來更有道德價值的職業,比如教育行業,或者更具有創新精神的機構,比如進入初創企業。

  LinkedIn研究了主要金融中心將近24500名于今年上半年離開或進入銀行業的人的材料。這些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和蘇黎世,各項數據來自對14500名今年上半年進入銀行業的人以及9000名離開銀行業的人的分析。

  盡管研究對象僅包括那些在LinkedIn有簡歷并更新過簡歷的從業者——只占整個銀行從業者群體的一小部分,但是該分析提供了一個綜觀銀行業人才流動的鮮明縮影。

  盡管巴黎比倫敦和紐約要小得多,但它卻是最受新入行者歡迎的地區,吸引了34%的銀行業新增員工。在金融危機的早期階段,法國的銀行曾遭受重創,但是法國基本上沒受銀行業最近一輪裁員潮影響——此次裁員主要發生在英國、德國和瑞士的銀行。

  該研究也凸顯出,盡管銀行業努力吸引更多樣化的人才,但它們的招聘范圍太過狹窄。在首次進入銀行業的員工中,52%的人來自金融行業。這其中包括自稱此前在“金融服務”、會計、管理咨詢、投資管理以及保險行業工作的員工。

  除金融行業外,IT行業是銀行業新才俊最大的來源,7%的新入行者來自IT行業。

  譯者/馬柯斯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