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讓小歷史對應大歷史

2015-12-28
来源:香港商報

    許雪姬談臺灣30年口述史


  讓小歷史對應大歷史
 
  12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家春秋」口述歷史工作坊活動,邀請到來自「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許雪姬老師為學員講述臺灣近30年來口述史的發展。許雪姬從事口述史研究多年,是臺灣口述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之一。她向大家介紹臺灣口述史情況,亦分享他們如何為弱勢者發聲,怎樣重建共同的歷史記憶。她表示,口述史應投入到「替弱勢者發聲」的工作上,希望大家都來做口述歷史,讓小歷史能夠對應大歷史。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留下社會多元的聲音
 
  臺灣口述歷史大概從1953年開始,發展至今,但因設備、人力、認識的限制,快速發展即為近二十年的事情。許雪姬表示,臺灣口述史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天災多,資料的保存非常困難,她說:「當你對這個地方的人文有了解的時候才發現資料都沒有了。我們只好重新訪談,慢慢記錄資料。」其次,是為了記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中國大陸撤退來臺的將領、黨政人士所經歷的歷史,「那些退下來的人士,他們沒有受到國民黨中央重視,因此有必要留下歷史資料。」
 
  臺灣口述史中有兩大政治事件,一是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二是發生在1949年到1991年間的「白色恐怖事件」。許雪姬說,很多口述史常做一些政治人物、著名學者的個人記錄,「這固然重要,但這只讓強者更加的強勢,并不為弱者發聲」,而她認為,需要把口述史投入到「替弱勢者發聲」的工作上。譬如「二二八」事件中,臺灣人的反抗遭到鎮壓,直到1987年,很多人在事件中去世,遭受苦難,都無人理會。許雪姬從高雄市做起,訪問了一兩百個受難者,把他們受難的經過記錄下來,因此也就有了《二八八事件研究報告》、《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整治案件口述歷史》。她說,臺灣口述史的發展,很大的動力是在幫政治受難者平反,「我們應該讓社會多元的聲音發出來,希望了解民間的觀點跟官方的答案能夠對話。我們去采訪受害者、家屬、官員、見證人,并盡可能全面地把它留下來。」
 
 
  關注女性為弱者發聲
 
  許雪姬介紹,1974年至1990年期間,臺灣口述史訪談單位增多,主題也不斷增加,并開展了人才的培訓工作。1974年,中研近史所成立「口述歷史組」,設專任助理,由研究人員擔任口訪至今。其主要內容除了政治事件外,第二個關注的是對女性的訪談。許雪姬主持了一個項目,采訪那些政治受難者的妻子子女,整理出了口述材料并形成一套書《獄外之囚》。
 
  許雪姬說:「關在監獄里面的人是囚犯,可是在外面的那些家屬跟他們一起受難,沒有人敢跟他們來往,他們的經濟生活完全斷絕,男孩子還能多讀一點書,女孩子被迫要輟學。」她表示,他們重視為弱者的發聲,「女性是弱勢中的弱勢,我們應該替弱者發聲,也希望讓讀者了解世界的真相。」在做受難者采訪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夠減低受傷者的創傷,給予被訪者適當的撫慰。希望臺灣更為和諧,不再受這些政治事件所羈絆。」《阿嬤的故事》是講述婦女生活史的口述史書,於今年出版,其中訪問了10個婦女,平常不會被注意的生活細節都會被訪問得非常詳細,「讓我們能理解那一代女性怎樣生活,在她們身上很多事情的禁忌,以及她們如何跟丈夫小孩相處的故事,其中有溫馨的,也有很悲慘的。」
 
  口述家史讓歷史更深刻
 
  許雪姬老師表示,家族史的研究亦是臺灣口述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族史雖小,但它其實還蠻有傳統的,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把這些記錄留下來,誰來幫我們做?」據介紹,在臺灣有口述歷史協會,其中很多人都是這一類的口述史工作者,他們希望讓每一個地區都有這樣一本訪談,每一個親歷者都可以被記錄下來。1992年至今,臺灣還舉辦口述歷史周,并於2013年推出「臺灣故事島」,由口述歷史學會編著《口述歷史實務手冊》。
 
  許雪姬認為,「家·春秋」工作坊倡導從自己家族做起,從自己的鄉村做起,是一條非常正確的路。在她眼里,中國的傳統歷史都是帝王將相的歷史,都是制度的歷史,沒有一些讓我們有同理心的地方,但家族史會讓人感同身受,歷史就會更深刻,「我希望大家都來做口述歷史,在臺灣是從自己家里祖父祖母做起,當你有足夠的經驗才可以做別人。」她亦表示,「當多種聲音發出之后,我們會學會什麼事情都不只有一個聲音,我想這樣一個溝通的過程將來會是社會和諧的來源。」
 
  存真是口述史最高原則
 
  許雪姬老師指出,口述歷史要貼近生活,「它不是報道文學,『存真』是口述史的最高原則。」
 
  她表示,臺灣口述史的成果比較傾向成文,把它變成一本可以看的書。其介紹,工作者在成文的過程中,會把內容都交給受訪者去把握,覺得不太有把握會把它刪除,覺得不夠了會再增加,形成一個主訪者和受訪者共同合作的文本,是共同的創作。許老師說,「有時候他們會想要刪掉一些東西,我們覺得很可惜,就會放個四五年,慢慢的說服他,所以做這個事情必須要有耐心跟愛心,最重要的要有同理心。」臺灣口述歷史的發展從盤帶、到卡帶、到錄音筆、到如今的錄影,許雪姬說她全部經歷過,不過,「到現在為止,仍然是重視文本的出版比重視影像還來的重要。我們保留的那個音比較重要。」

  許雪姬簡介
 
  臺灣史學者,現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2005-2011)、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長(2013.9-2015.8)。近兩年來口述歷史的作品有《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記錄》、《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等,另主編《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成為口述史界重要的教材。也舉辦多次口述歷史研習營。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