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彭春來:三個不變穩定樓市也利好股市

2016-03-16
来源:證券日報

  對于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人來說,昨天住建部部長陳政高的表態可以說是吃了一顆定心丸。陳政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沒有變;居民的住房需求特別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沒有變,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應該充滿信心。

  陳政高的表態不僅利于樓市的穩定,對于股市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市場上久有股市樓市“蹺蹺板”之說,認為有很大的資金是在兩者之間流動的,股市好了,樓市必然疲軟,反之亦然,據此認為此次樓市復蘇的話會使股市繼續走弱。從某個局部的時間段看,會有這種現象出現,但從全局看并非一定如此,樓市股市完全可以從“蹺蹺板”變成“平衡木”,樓市利好也會轉化為股市利好。

  從理論上講,樓市股市是可以齊頭并進的,目前房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經濟得到充分轉型之前,這種地位還難以動搖。房地產的產業鏈很長,其穩定健康發展既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整體增長,也可以帶動股市中一大批相關行業股票的上漲。從國內看,從2005年到2008年初就是典型的樓市股市“平衡木”,當時國民經濟增長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房地產市場增幅較快,股市也創了新高。從國外看,美國從2001年到2007年、2009年至今都是樓股雙漲,只是兩者漲幅有所不同而已。

  “蹺蹺板”說主要是認為,資金會從樓市與股市中不斷流動,股市不好就去樓市,樓市不好就去股市。而從“蹺蹺板”出現的時間點來看,往往是在某個市場的運行背離了其市場本質,出現了過大的投機,從而造成了資金的外流。因此,要改變“蹺蹺板”效應,最重要的就是要回歸樓市的居住本質和股市的投資本質,杜絕炒作,減少投機。

  陳政高在記者會上談到,現在已經有了7.7億人口住在城鎮,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達到了56.1%。“十三五”末期要達到60%。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為房地產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他還說,城鎮居民有改善性需求、有剛性需求,特別是新市民住房有他們的需求,而且量非常大,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巨大潛力。

  常住人口提高3.9個百分點意味著有5300多萬人要進入城鎮,平均每年在1000萬人以上。可以預期,“十三五”期間房地產市場仍會有很大的發展,由此給股市帶來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視。而且此輪房地產的發展是要建立在樓市剛需的基礎上,要“保剛需,壓投機,拒炒作”,棚戶區改造、安居房建設、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都不會對股市資金帶來太大影響,樓市剛需的資金不會在股市和樓市中反復流動。

  從股市角度來看,目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不斷減少“蹺蹺板”效應,如加強市場的法制化建設,加強監管,充分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建立穩定的價值中樞,不斷壯大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吸引更多的長線資金入市。這些都會使得越來越多的長期投資者進入并留在股市,減少資金在兩個市場中的流動。同時,滬深股市經過了去年6月以來的數輪調整后,整體估值水平處于較低的水平,特別是大量的藍籌股已經顯示出了很好的投資價值,此時的樓市利好已經難以再從股市分流資金,只會刺激股市中相關行業的走強。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