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監管者不應人為制造牛市

2016-03-18
来源:鳳凰網

  作者/劉勁(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會計與金融學教授)

  監管者最不該干的事就是希望讓股價上漲從而制造出一個牛市來。如果實體經濟運行超出預期,股價自然會漲;如果低于預期,股價自然會跌。如果希望把股價定到一個基本面不能支持的高位,現在漲了過些日子還會跌,回到原點,反倒是人為地增大了股市的波動性。

  中國股市波動性大,監管的領導也換得頻繁。很多人覺得證監會主席的位子像是建在在火山口上,時刻有被噴發,被燃燒,再被粉身碎骨的感覺。

  這本不應該。資本市場確實復雜,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遵循基本的經濟原理。經濟原理是普適的,不分中國的原理、美國的原理,或日本的原理。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可以有中國的情況、美國的情況、日本的情況,但原理是一樣的。由于情況不同,原理表達出來的表象一般也就不同。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對股市的基本原理進行理解、運用,就是股市的監管之道。

  對股市最基本的認知首先應該是承認它是一個市場。市場里,價格是協調一切交易行為的樞紐。價格的高低波動告訴市場參與者供需關系的變化。供給相對于需求增大時,價格就下降;反之亦然。在普通的商品市場,供需的對象是產品;在股市,供需的對象是公司的股權。和普通商品不同的是,股權本身并沒有使用價值,其價值來自對公司未來盈利的占有,因此價格高低其實是對公司未來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把所有的股票放在一起,股指大盤價格反映的是經濟的基本面和將來長期的發展。

  股市價格的形成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投票機制,不是政治上的每個人一票的方式,而是根據資本量,每一塊錢投一票。市場投票的結果經常會出錯,有時候還會出大錯,比如2000年的網絡泡沫,2007年的A股泡沫,等等。但大多數情況下,股市的價格是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尤其當我們把它和利率市場放到一起比較分析的話。

  股市的監管者要做的兩件事

  一、保證市場的公平公正性

  如果市場不公平公正,老百姓進去了總吃虧,賺不到錢,就沒有參與的積極性。而沒有老百姓大規模的參與,股市的流動性就不會大,就發展不起來。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監管者必需嚴厲打擊市場操縱、內幕交易、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或管理層侵占股東利益的行為。

  二、監控系統性風險

  雷曼倒閉是系統性風險,因為它能把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體系拖下水。但納斯達克或A股創業板的高科技公司從最高點下跌30%并不能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它們的連帶效應有限。監管者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要管,應該把注意力完全放到系統性風險上。非系統性的風險應該由股指的參與者自己處理。

  在這兩個責任中,保持股市的公平公正對監管者尤其重要,要負全責。但對第二點,系統性風險的管理,只能是起到輔助作用。政府手里最大的兩個經濟杠桿,一個是財政政策,一個是貨幣政策,證監會的權限碰都碰不到。股市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是整個經濟體基本面和期望值的映射,其規模和整體GDP是一個級別,出了大問題時,哪里是市場監管者能托得起來的?所以監管者能做的也僅僅是緊盯市場,有了可能的系統性風險得第一時間與央行、國務院、中央匯報協調而已。

  把握好上述兩個責任,保持市場的公平公正,跟蹤預警系統性風險的形成和積累,就是監管者該做的所有事情。其余的事,由于沒有能力做,不該放到工作的KPI里。

  監管者最不該干的事就是希望讓股價上漲從而制造出一個牛市來。如果實體經濟運行超出預期,股價自然會漲;如果低于預期,股價自然會跌。這是自然的市場道理。如果希望把股價定到一個基本面不能支持的高位,現在漲了過些日子還會跌,回到原點,反倒是人為地增大了股市的波動性,和監管者監控系統性風險的重要責任相悖。試圖經過精細管理,不僅要制造牛市,還要是慢牛的想法更是萬萬使不得。

  慢牛的想法是很幼稚的。股價的決定因素其實并不主要是公司當下的基本面,而是對未來的預期。誠然,政府通過宣傳或各種刺激政策可以讓市場漲起來(至少是暫時性的),但任何政府無法精調市場參與者對將來的預期。當所有的人都看多時,股市不會是慢牛,會暴漲;漲的過多后又會暴跌。

  只有當51%的人看漲,49%的人看跌時,股價才會“理性地”小幅上漲。但這樣的情形不是哪個人能像工程師一樣精細調控的。真正讓市場發揮作用,投資者互相辯論,有的人看多,有的人看跌,市場才會穩定。如果實體經濟的表現能超出大家的預期,慢牛才能真正的到來。

  如果把股市看成是一個菜市場,監管者就是菜市場的管理員。好的管理員要保證市場里沒有強買強賣、沒有短斤少兩,沒有假貨偽貨,但不應為菜的價格負責。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