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局長首秀,推陳出新?

2016-04-27
来源:香港商報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國家糧食局正副局長任正曉、盧景波介紹目前中國糧食工作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們感興趣的問題。任局長表示:「我和記者打交道有20年了,但是到國新辦搞新聞發布還是第一次。」那麼「局長首秀」是出於什麼特別的宗旨麼?局長先生沒有說明,而主持人也沒有說明,只是例行強調「糧食工作涉及13億人的吃飯問題,所以非常重要。」

  老主題:兩個安全

  其實,糧食工作一直「非常重要」啊,以前局座咋沒來呢?網友們雖略有好奇,但也不能妄加猜度,那就接著往下聽吧。

  如何看待中國糧食安全形勢?糧食如何「去庫存」?怎樣避免農民「賣糧難」?怎麼守好口糧安全?面對目前中國糧食領域的熱點問題,任局長一一認真予以回應。

  這些熱點問題,也是多年來例牌問題。現在全球還有70多個國家糧食嚴重緊缺,有8億多人口還處於飢餓半飢餓的狀態,但是我們中國人,這個全球最多的人口大國的人民,已經有近40年沒嚐過飢餓的滋味了。

  這也得益於國家決策層和基層,上下都始終重視糧食安全。「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上,而且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與官方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政治弦相比,百姓更關注的是糧食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鎘超標大米和真菌超標小麥經常曝光,4月份國家臨儲還組織過真菌超標小麥的競價交易。如何防止這些糧食進入中國公眾的口糧市場引發關注。期待著官方在會上承諾的三大防控措施,都能落到實處。

  新故事:引入市場化

  2004年以來,國家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十二連增」,持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有效保護了農民種糧利益,但國內外糧食價差不斷拉大,進口壓力不斷增加。去年8月以來,主要糧食品種到岸價格均低於國內糧價,年末配額內小麥、大米、玉米進口完稅價格每噸比國內低300-500元。這些雖有利於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餘缺,但也給國內糧食生產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

  故此,怎樣以新思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成為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人們已經看到了官方在糧食收購儲備體系中引入市場化要素的嘗試,今年3月,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分離新機制,意味著國家將通過市場力量來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但這種「玉米改革」立即引發不少人和部分輿論開始產生焦慮:玉米收購價格會大跌嗎?種地本來就虧錢了,未來還有多少人願意種地?昨天官媒就發文《理性對待「誰來種地」焦慮》,試圖予以安撫和疏導。

  有鑒於此,猜度局長的首秀,其主旨應不只在於复習一下糧食的「兩個安全」,或許更在意於以「新思想、新論斷、新戰略、新決策,」講述以玉米打頭陣的糧改新故事。

  路人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