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香港负资产房暴增14倍 房主看银行收走房子

2016-05-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一季度香港住宅負資產宗數增至1432宗,環比暴增14倍,2003年負資產親歷者講述742萬港元買來的房子最終是如何被銀行收走的。

 
  “五一”前夕,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一組數據刺痛了不少香港市民:2016年一季度香港負資產住宅按揭宗數從去年四季度的95宗增加至1432宗,暴增14倍,創2011年10月以來新高。
 
  之所以用“刺痛”,是因為不少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香港購房者都有過“負資產”的經歷。
 
  香港1998年出現首次通縮后經濟開始變差,2003年又遭遇了非典(SARS)侵襲,樓價大幅下挫,較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近70%。2003年6月,整個香港的住宅負資產宗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05697宗。
 
  “1997年的時候我買了一套價值742萬港元的房子,從銀行貸了667.8萬港元,可這間住宅到2003年就只值250萬港元了。”在香港一家律師行工作的趙偉(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最終,由于無法拿出更多現金來彌補抵押品的價值不足,趙偉的房產被銀行收走拍賣。
 
  如今,不少剛工作不久的香港購房者很有可能重蹈趙偉的覆轍。
 
  負資產經歷者決心終生租房
 
  
 
  戴著口罩的男子從房產中介門口走過
 
  1997年,拿到第一筆年終獎金的趙偉決定在香港完成置業夢想。幾經挑選后,他連夜排隊抽中了位于香港深井浪翠園小區的一套住宅。
 
  “房子是927平方尺(103平方米),當時每平方尺的價格是8000港元,總價約742萬港元。”趙偉告訴本報記者,當時的借貸環境非常寬松,首付僅需一成,他覺得非常幸運。
 
  誰料,這套房子竟成了他一生的噩夢。
 
  2003年,金融危機加上非典席卷,市民對香港樓市失去信心,房價開始暴跌,比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約70%。“當時就算是新樓盤,每平方尺的價格也只有2000~5000港元,很多香港人都難逃負資產的命運。”趙偉表示。
 
  由于房產的抵押價值已經低于未償還貸款總額,銀行便開始向不少業主callloan(要求借款人提前部分還款)。“萬萬沒想到有一天銀行也給我打了電話callloan。”趙偉買房時從銀行借貸了667.8萬港元,而他那套房產當時的價值跌到了250萬港元,是原價的近1/3,他自然也成了負資產人士。
 
  “銀行打電話來時,我還欠銀行500多萬港元,銀行要我再追加300多萬港元,以彌補抵押品價值不足的情況,否則就要收樓。”趙偉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依舊心有余悸,“感覺天要塌下來了。”
 
  
 
  香港房價曾多次出現大幅下挫
 
  無奈的是,趙偉家境并不富裕,買房、裝修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最后他只能眼看著銀行收走這套精心裝修的房子。“房子也沒有了,還欠了一身債。”趙偉告訴本報記者,銀行以200多萬港元將房子拍賣后,他還欠了銀行200多萬港元。
 
  最近,趙偉終于還清了所有欠款,但受過挫折的他早已決定終生租房。
 
  像趙偉一樣,經歷過負資產的香港人不在少數。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2003年6月,出現了105697宗負資產案例,未償還貸款額高達1650億港元,即每宗平均欠款156萬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上月公開表示,負資產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經常出現,樓價自從去年9月以來,已經下跌11%,但趨勢仍不明顯。他會密切留意樓市的狀況,因為如果樓市有大幅調整,將會影響經濟發展,除了樓價以外,還會留意負擔能力、供求等一籃子因素。
 
  多名市場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香港房價持續下挫,負資產的個案將會大幅增加。有銀行界人士透露,一旦負資產數量增加至1000宗,就會觸及不少銀行的警戒線。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咨詢主管林浩文則對本報記者表示,負資產的情況會持續出現,但不會像1997年時那么嚴重,除非樓市在很短時間內大跌20%~30%,“目前香港樓市的買家以自用人士及打工人士為主,只要經濟沒有大幅變差,問題不會很大。”
 
  成負資產人士還是取消訂單
 
  盡管目前負資產情況尚在可控范圍內,但曾經“受過傷”的香港人卻對這個詞非常敏感。在莎莎從事銷售工作的張婷(化名)去年12月以一成首付在香港屯門的“滿名山”小區買下一套房產,總價為500萬港元,對于才25歲的張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但這個小區要在25個月后才交房。交完訂金后的張婷開始后悔,因為房價開始跌了。
 
  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2015年12月至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經下跌了7.4%。換句話說,在不考慮其他費率的情況下,張婷的這套房子價值已經跌至463萬港元。而張婷的貸款額實際為450萬港元,因此她當前與負資產的“距離”只差13萬港元了。
 
  市場人士目前普遍預計香港今年房價將下跌5%,若以此計算,張婷這套房子的市值將跌至440萬港元,那么張婷到今年底就將淪為負資產人士,雖然只是10萬港元的負資產,但對于經歷過風雨的張婷父母來說,女兒的這個選擇確實讓人擔心。
 
  當然,除了可能成為負資產人士,張婷也可以選擇撻訂(取消訂單),但她遲遲難以抉擇。
 
  由于目前香港整體零售市場不佳,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3月31日發布的數據,今年2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70億港元,同比大跌20.6%,系17年以來最大跌幅。
 
  張婷的父母擔心女兒在莎莎的銷售工作前途堪憂,未來很可能連房貸都還不起,于是建議女兒干脆退了房子。
 
  像張婷一樣糾結的人不在少數,根據香港法律,業主在購買期樓時,在沒有獲得新房的情況下違約,只需要沒收5%的訂金,如果買家認為樓市將繼續下跌,便會選擇撻訂。
 
  有數據顯示,2016年1月,香港的新盤撻訂數據急劇上升,當月有8%的新房訂單被取消,但在2015年全年,僅出現了203宗新盤撻訂個案,只占整體成交量約1.3%,如此高的比例反映買家對后市的看法非常冷淡。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杰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部分地區房價下跌幅度達到一成,在新的一手買賣條例下,買家撻訂只需賠付5%的訂金,及時撻訂再買一間反而還能便宜5%。”
 
  實際上,除了撻訂,更多的投資者選擇了觀望。根據仲量聯行發布的《首季香港物業指數》報告,香港整體住宅買賣成交量在2016年第一季度跌至6221套,同比下跌39%,是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根據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數據,截至2016年3月31日,香港持有地產牌照的從業員共40364人,假設每位代理人在第一季度只銷售一套房子,那么只有不到15%的從業員開了工。
 
  成交量持續下挫的情況下,有業界人士呼吁香港特區政府能夠放松樓市逆周期措施。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住宅按揭調查數據,今年2月按揭貸款申請環比減少1571宗至4869宗,創下了1998年6月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表示,雖然開發商增加了優惠措施,二手房業主也擴大了議價空間,但樓市的調控措施及壓力測試要求仍然阻礙了不少買家入市。
 
  不過,香港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早前表示,雖然近月私人物業價格和成交量有所回落,但香港的房屋供求仍處于失衡狀況,樓價與市民負擔能力仍然脫節,金融管理局還不能確定樓市下行周期已經形成,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并隨著樓市周期的演變,采取合適措施,確保銀行體系穩定。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