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百度總裁張亞勤:AI將成核心競爭力 在多個領域打造新百度

2016-11-21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李根

  百度總裁張亞勤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有兩件重要的事。一是代表百度和南方航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二是試乘了百度無人車。

  在試乘過後,他告訴新浪科技,比之前預想的實現速度要快,而且從安全性和靈敏性上來看,百度無人車表現都很好,在完全自動駕駛級別,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同時,張亞勤也認為這是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核心下自然而然的結果之一,這位百度總裁表示基於百度掌握的大數據、雲計算和深度學習算法,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種具體場景下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10月,張亞勤和還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一起推出了“百度醫療大腦”,正式將人工智能帶到了醫療領域,並通過機器學習,來提升醫患溝通的效率,以及幫助更多基層醫生快速學習頂級醫生的知識經驗。

  張亞勤表示,在醫療領域應用人工智能,不僅是基於團隊興趣,也是業務需要和用戶需求。此前,在醫療問診領域,百度通過“百度醫生”完成了數據搜集和積累,現在到了推出的時候。

  同樣在數據滿足之後可以推出“XX大腦”的領域還有很多。張亞勤稱,目前百度在雲計算、深度學習算法和大數據方面的能力,能夠在醫療、金融、教育等領域都推出人工智能大腦。

  這位百度總裁認為在人工智能方面,百度擁有基於“雲計算”的核心競爭力,並且今年還會把雲服務大規模推廣出去,“這是百度下面這幾年主要的業務和增長點之一。”

  張亞勤認為,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基礎和實力,百度可以在多個領域打造出多個新百度。“我們的增長點,除了搜索,鏈接服務,還有4個增長點,一個是雲,一個是車,一個是國際,一個是垂直業務,比如金融、醫療、教育等這幾個大的增長點。而且這裏面核心的東西還是技術。所有差異化還是靠AI的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執行,我想每個領域都有可能打造一個新百度。”

  當然,他還向新浪科技談到了百度國際化方面的經驗,以及為何布局巴西的原因。而且張亞勤還認為,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人工智能的比拼,中國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他認為中國公司在競爭方面享有優勢,過往在PC互聯網以來的格局會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張亞勤還向新浪科技分享了對新業務和創新事務管理的經驗,以下為新浪科技專訪百度總裁張亞勤的對話實錄:

圖為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和百度總裁張亞勤

  圖為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和百度總裁張亞勤

  新浪科技:您今天去試乘了無人車,感受如何?

  張亞勤:今天下雨還有霧,自然情況不是很好,但烏鎮上車也比較少,在這個環境下,我覺得還是很有價值的,不過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所以最終閥值,以及對系統的靈敏性控制的嚴格一些。

  新浪科技:之前有想過這么快就坐上無人車嗎?

  張亞勤:這個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這也是機器學習的好處,機器學習一個車所收集的數據,你所學到的決策,它馬上可以大規模複制,所以這個是相乘的效果,不是一個複制給多少個,它是這個一乘複制所有人。

  比如說我有一百輛車,每輛車收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然後它是集合效應,然後“啪”就放到了一百多個車哪裏,一百個車同時進行收集數據,進行離線的訓練,等於說IQ馬上是相乘的。

  新浪科技:很快能成一個老司機。

  張亞勤:對。就像AlphaGo,它提高速度很快,它兩個機器,百度無人車更多,兩個機器互相對抗訓練,等於左手打右手,一直不會休息。人的話,還要去琢磨還要休息,你水平高了另外一個水平不一定高,這個還是挺神奇的。

  無人車來講,包括上面的激光雷達,今天看到有3個十六線的激光雷達,掃盲區用的。這個是人工智能去挑戰的東西,有視覺、有語音、有各種目標、有決策,以及行為規劃,數據量其實很大,而且容錯率很低。剛才我演講裏也談到,自動駕駛等級裏,L4和L3的區別是,L4的容錯率基本是0。L3是一個有限的有條件下的一個自動駕駛的。L4的話,它在以後相當於美國的高速公路,你都可以無人駕駛。到了城區可能有問題,因為有行人的情況,會比較複雜一些。

  新浪科技:除了無人車,上一次您和吳恩達博士一起發布了百度醫療大腦。那么下一步的話,在哪一些領域它可能推出類似人工智能的大腦,是按什么節奏,先後順序是什么樣的?

  張亞勤:現在人工智能大腦有四個模塊,先看這幾個功能模塊比較成熟的,一個是語音和圖像,還有一些視頻;還有一個是自然語言對話;還有一個叫做用戶畫像。這4個東西就是基本的功能模塊,但是還有一些新東西不斷開發出來,這些東西的組合可以用到不同的場景裏面去。比如說度秘就是一個應用。我剛才也說了一下,度秘用語音功能裏面去,然後像醫療也是利用知識圖譜,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對話的邏輯、對自然語言的理解。所以有這樣的場景都可以被克服。

  裏面的原因和邏輯是,機器可以很快把目前的資料都讀了,人讀則很慢,機器自己去讀文獻、去讀病人病曆,全部都讀下來,它可以去查各種資料,就像AlphaGo,它基本上把棋譜都讀了,讀了之後還可以理解它,也可以結構化,把這種模型和模式找出來,任何有這樣的東西,都可以用。

  那醫療大腦來說,你比如說醫生和病人交互,有很深的專業性,但專業性對於人工智能是一個好事,越專業說明這個數據越可模型化、更模式化,越容易找到裏面的標簽。

  第二點就是自然對話的過程,其實人和對話的效率並不是很高,你可以問很多重複的問題,問了問題之後,他答的可能未必是醫生有用的信息,這個對話會消耗很長的時間。如果用機器和人對話的時候,你會發現,機器如果發現是廢話,就會跳過去。第二點把流程減到最低,因為至少把醫生的時間省出來了,然後最後等醫生看到這個機器結果,就知道大致是怎么回事。

  然後好處就是說,你做的越多,機器就能做得越好。你看我們系統裏面,病人和醫生也有對話,它可以學習怎么對話,然後把很多東西綜合起來,然後越來越好。

  這些東西其實對於基層醫生很有好處,因為可能這些醫生的水平比較低,但他們學到的是專業醫生的三甲醫院頂級醫生的知識。而對這個頂級醫生的話,現在是輔助診斷治療的功能,給作出最後診斷。最後這個診斷信息又可以反饋給基層醫生用。這種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非常好。

  現在問診,我們有一個數據在做這件事。當數據多的時候,可以分成不同的病理種類,比如說這裏面有肺病、有高血壓、心髒病、冠心病這類型的,有人可能是偏癌的這種東西越垂直數據越多越精確,我想這種東西數據越多,這些是一個方向。

  新浪科技:做醫療大腦是因為剛性需求,還是因為說您和吳恩達教授這邊興趣比較大、比較願意做這個?

  張亞勤:這也是個需求。因為我們做“百度醫生”快兩年。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希望做這件事,但剛開始沒有那么多數據。剛開始通過掛號、問診、咨詢可以把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同時這裏面我們也建立一些數據的模型,比如數據挖掘,更多像專家系統類似那樣的東西,現在數據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做深度學習了,否則你這個沒法做深度學習,我們現在用貝葉斯用了各種不同的統計模型,也是人工智能,不是深度學習的,多層次的網絡。

  現在的話,因為吳恩達原來那個團隊,他們一直在做這件事,在美國也好、在國內也好,大數據的團隊做類似的事情,一直在合作。從開始的產品,更多是研究,到一定程度研究做的相對可以使用,放到產品裏面,現在還在不斷改進。下面你會看到我們應用到教育方面,裏面也會談到怎么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幫助教學,個性化的路徑、知識圖譜講這些東西。

  新浪科技:總之已經有了大腦,然後百度又有數據方面的資源?

  張亞勤:對,以後你可以看到我們有一個最底層的支持,是百度雲。目前大腦裏面有硬件的基礎設施了,有很多算法。然後再上面我們會有各種不同的垂直的應用,比如說教育。

  大腦方面,有一個百度教育大腦、醫療大腦,各種大腦,各方面都會用。其中應用到風控,就是金融大腦。風控是一個特別典型的對於信用的分析,這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長處。

  新浪科技:另外今年您分管的百度地圖,在國際化業務方面推進很快,背後原因是什么?

  張亞勤:對我們來講,國際化業務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要滿足一些剛需,看到百度地圖在中國國內體驗的很好,很多人在使用。到國外之後,發現沒法用,打開這個地圖沒有數據,這是解決急需的需求。所以對我們來講,很多國家的數據,我們都是用的開放數據,這些數據質量現在還不夠高,定位不夠准,所以我們在一些華人出行比較多的地方,我們在把這個數據變得更精准。包括像日本、東南亞包括像澳洲,即我們出行最多的地方。因為這個東西很重要,一個是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定位、可以導航,上面有很多商業的數據,你可以找中國餐館。可以去買免稅商品,你可以叫懂華語的車,加上機器翻譯裏還有翻譯,這個東西我覺得現在每年有將近2億出行的人次,在2016年是2億出行人次,所以我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另外我們國際化移動化的矩陣,這個發展相當快,目前已經到了三億的月活,也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所以國際化的團隊做的是不錯的。

  新浪科技:國際化為什么選巴西?

  張亞勤:當時選擇這個國家的時候,就是希望選一個體量比較大的,一個是移動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移動互聯處於快要爆發的國家,當時對巴西是這么一個判斷。

  但是巴西經濟很差,所以我們現在在巴西也是布局階段。比如當時買的那個巴西公司,現在占70%的市場份額,當時是30%。

  巴西也是過了補貼的階段,現在也是用產品體驗來贏得市場。整個O2O領域都是,以前都是粗放式的,靠流量、靠補貼、靠燒錢經濟,但現在都過去了。

  其實也是我們最近傳遞的一個主要聲音。為什么Robin講移動互聯的紅利,當然這個領域還會穩步的發展,但是過去我砸錢給用戶,靠流量這種已經都過去了。智能手機,光靠流量和用戶的增長是不夠的。現在回歸到技術,回歸到真正把產品做好,所以百度世界大會主線要談人工智能,要談技術作為核心。

  新浪科技:今年百度也格外強調雲計算的能力,您怎么看?

  張亞勤:原來我們等於分成兩個,一個是百度雲盤,更多是個人,是C端業務。另一個是B端的。

  我們做雲的話,因為百度本身是一個雲公司,我們本身就出生在雲上。但是做2B端的公有雲,是最近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才開始的。

  為什么這么晚才做呢?主要就是雲在早期剛剛開始的時候,前面幾年更多的還是做基礎設施,靠計算、靠重組、靠網絡、靠數據庫,靠基礎的設施。這些方面含金量沒有那么大,我們這些都有。現在雲也在發生變化,也在往上面走,包括Facebook,包括SASS,我們基礎設施方面本身就有優勢,支持搜索,支持視頻,支持這樣的業務,本身已經是雲文化了。

  另外一點,現在B端提供的IS,還要提供更多的技術含量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為什么說我們的雲是大數據和AI三位一體的。我們提供的包括AI的平台,像paddlepaddle、百度大腦這些東西,我們都會放在雲上面去,雲識別,頭像識別,雲處理,用戶的畫像,還有商業的邏輯,支持拓撲,全部放在雲上面。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優勢了。

  做一件事我們到底有什么核心優勢?這個地方就是優勢。今年會大規模去把雲服務推出去,這是百度下面這幾年主要的業務和增長點之一。我在世界大會也談過,我們的增長點,除了搜索,鏈接服務,還有4個增長點,一個是雲,一個是車,一個是國際,一個是垂直業務,比如金融、醫療、教育等這幾個大的增長點。而且這裏面核心的東西還是技術。剛才我講,所有差異化還是靠AI的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執行,我想每個領域都有可能打造一個新百度。

  新浪科技:在美國大選後,Robin還專門發帖說中國的機會來了。那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有無彎道超車的機會?

  張亞勤:如果你看一下PC時代,包括在PC互聯網時代,中國公司基本上是跟隨的。到了移動互聯時代,過去的五年六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忽然就發展起來了。

  為什么?因為體量大,應用到了很多新的場景,更多本地化,基本上還是靠用戶、靠流量,也有一些創新的服務,本身並不靠很多技術的優勢。到了人工智能時代的話,剛才我講的那些紅利消失之後,我覺得是中國的機會。

  為什么呢?你看人工智能三要素,一個是算法,一個是計算能力,一個是數據。從算法來講,目前大家差不多,和國外基本上同一起跑線上。比如說現在機器學習的算法,我們百度做的,和微軟做的,和facebook做的,和Google做的,我覺得大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是同樣一個水准。

  國內則是我們做得最好,我不能講比他們做得好,但是我想也不差,基本上在同樣一個level上。但是真正讓AI起作用的,真正創新的是三個的結合,是數據和運算能力。運算能力我們相當強,剛才也說了,幾十萬台服務器,最大的雲聯網絡,GPU、CPU集群。我覺得我們這個是強的,至少也和國際企業有競爭力。

  但最重要的還是數據,比如用戶的行為數據,包括搜索數據,交易數據,這些知識圖譜,每個地方是不一樣的。這么多年我們收集這么多數據,在中國一定是有優勢的。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代,而且這些數據本身慢慢映射到別的區域,類似的區域。所以我不能講我們在美國比微軟,Google,facebook有優勢,但是在很多別的地方也許我們更有優勢,比如說東南亞,比如說到一些發展中國家,我們中國不會比美國互聯網企業像PC時代那樣。

  而且還有一點,我其實說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這么多年競爭十分激烈,知道怎么競爭,競爭的程度其實遠遠超過美國,這個也很重要。我們在國內充分競爭之後,出去之後都能打仗了。

  所以靠我們技術,靠數據,靠大家這種狼性,中國是有希望。而且你看人工智能,有一個數據,華人在人工智能算法理論技術方面是第一。前面好幾位都是華人,這個也很重要,對於中國成為時代的領先者。有些華人可能未必都到中國的公司,沒有關系。因為他也貢獻力量。

  不過對特朗普當選和具體施政,這些東西現在很難判斷。因為剛開始競選和真正的施政方針還是有一點差距的。如果按照他當時競選承諾的話,我覺得美國是大的退步。包括大選、種族主義這些,國家在封閉,這其實和美國這么多年繁榮的原因是完全180度。

  我不認為他講那些東西他會去實施,第二點我想他想實施,也實施不下去,因為還有國會,包括共和黨,對他的政見也不認同。

  特普朗是一個生意人,是一個buissnessman,是一個商人,我認為他做的事一定要符合一個是國家利益,一個是符合大的趨勢。大的趨勢是全球化。是人才的流動。

  我認為,實在不行美國四年後再把他選下去。所以我不知道,這個有不確定性。但總而言之我認為長期還是靠技術,靠企業的發展,政治的力量是有限的。

  新浪科技:您現在百度負責很多的業務,有沒有工作權重的劃分,或者您自己有沒有興趣和偏好的方面?

  張亞勤:一切以公司利益為重。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產品技術方面的東西,對營收想得少一點。還是偏多產品和技術。當然每個業務都有商業模式,我認為商業模式本身也很有意思,但比如具體簽合同,這些也不是我的興趣,這些可以做的人多得很。最重要的我還是想一些趨勢性的東西,產品的東西,包括技術方面的東西。

  新浪科技:還負責了很多創新業務,百度內部或者您自己怎么幫助他們從0到1或者1到100?

  張亞勤:靠他們,所以一定要找到最厲害的人。有的時候必須要認識到一點,個人的智商也好,還有你的能力也好,寬度都是有限的。

  你可以提供一些建議,一個是產業變化得更快,一個是複雜,那么多的行業,很多是面向消費者,面向小孩的,我不可能都懂,我希望能找到正確的人,給他們賦能,有的時候可能根據我的想法,觀察我的經驗,給他們一些意見,最終他們要做決定。我要每天做決定,那我太累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