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發改委:預計2016年GDP增速為6.7%

2017-01-10
来源:香港商報網綜合

發布會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據新京報消息,今日上午,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預計2016年全年經濟增速在6.7%左右,經濟總量有望突破70萬億。

  今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改革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運行并不樂觀,甚至有點擔憂,有的機構和專家預言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塌方式”下滑、中國經濟的硬著陸難以避免,“這些預言和預判都會落空,這一年走過來,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徐紹史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第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預計全年也在6.7%左右。

  他說,預計2016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會突破70萬億人民幣,增量大約是5萬億,這個增量與五年前年增長10%的增量基本相當,相當于1994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表現也是突出的。

  徐紹史介紹,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已經超過1300萬,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已經上升到52.8%,比第二產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5%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也在持續下降。

  以下是發言實錄:

  徐紹史:大家可能還記得,2015年的年底和2016年的年初,由于最近幾年來我們經濟運行持續的、緩慢的回落,特別是2015年一季度7.0%、二季度7.0%、三季度6.9%、四季度6.8%,也是在緩慢回落。因此,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運行并不樂觀,甚至有點擔憂。有的機構,有的專家,預言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塌方式”的下滑、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中國經濟的硬著陸難以避免這樣一些預言和預判。

  我在去年“兩會”期間,針對這些預言預判也作過回應,我說,看中國經濟還應該有兩個視角,一是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它的速度在變化,結構在優化,動力在轉換,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是要看中國經濟的態勢、走勢和趨勢,這樣你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當時我就講,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而且確保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我覺得中國經濟“塌方式”的下滑、硬著陸不可避免,這些預言和預判都會落空。這一年走過來,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過去的一年,確實我們面臨著非常嚴峻復雜的內外經濟環境,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同時,適度擴大總需求,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總需求,而是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應該說,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十三五”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第一,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大家也都知道,我們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預計全年也可以在6.7%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已經超過1300萬,CPI很快就要公布數據,全年溫和上漲大概2.0%。農業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達到1.24萬億斤,而且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減3000萬畝。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已經上升到52.8%,比第二產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5%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也在持續下降。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有序地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任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作為“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待會我還要專門講。

  第三,“放管服”不斷深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因為發改委也是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的成員,據我們了解,到去年年底,國務院部門的各類審批事項已經取消了620項左右,本屆政府承諾的要取消1/3的審批事項,應該說已經提前完成。不少地方和部門取消和下放的比例更大一些,非行政許可的審批已經完全取消。我們連續三次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同時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這對激發微觀活力、擴大就業、凈化市場環境發揮了明顯的作用,而且我們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優化了企業的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創業、興業。

  第四,創新驅動深入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特別是“雙創”深入開展,現在平均每天新設的企業達到1.5萬戶,比去年多增3000戶,活躍度始終保持在70%左右。28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驗也取得了突破。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投入運行,去年“創響中國“巡回接力活動覆蓋了全國17個城市。第二屆“雙創”活動周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同步開展,一共舉辦了5000多場活動。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紛紛參與“雙創”平臺的建設,創業服務更加多元化、精細化和專業化,而且新興產業迅猛發展,一些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融合,發展新動能增量擴大、存量激活、質量提升非常明顯。前11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都要快將近5個百分點。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好于預期,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電力體制改革、鹽業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一帶一路”的建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響應,而且進展非常順利,國際產能合作也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第六,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區域城鄉重塑優化呈現新格局。新型城鎮化在穩步推進,區域發展疊加效應和新型城鎮化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我們預計全年進城落戶人口可以達到1600萬左右。

  第七,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49萬易地扶貧搬遷已經完成,60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任務也已經完成,社會保障和救助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這七個方面的成績是我們在嚴峻復雜的內外環境下取得的。應該說很不容易,也難能可貴,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現在預計,2016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會突破70萬億人民幣,增量大約是5萬億,這個增量與五年前年增長10%的增量基本相當,相當于1994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表現也是突出的。

  最近IMF發布報告,德國之聲網站刊發了評論文章,他們講到,2016年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速貢獻了1.2個百分點,美國和歐洲分別是0.3和0.2個百分點。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可以達到30%多。從2009年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大貢獻國以來,我們持續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動能。我以為,我們將很好地應對風險和挑戰,保持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這會對世界經濟做出貢獻,而且這個貢獻會越來越大。我們也非常期待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落實去年G20峰會上形成的共識,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推進全球化進程,舉起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旗幟,更好地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

  2017年我們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總的來看,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但是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雖然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是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還是那句話,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我要向大家介紹的第一方面的情況。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去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局之年,黨中央非常重視,各方面也在努力地推進。主要我覺得有四個方面的成效:

  第一,“三去一降一補”,也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初見成效。去年去產能的年度任務已經提前超額完成,我們確定的鋼鐵去產能目標是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目標是2.5億噸,這些產能涉及到需要重新安置職工,煤炭2.5億噸的產能涉及到62萬職工,鋼鐵4500萬噸的產能涉及到18萬的職工,到去年年底安排的職工已經接近70萬。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前年1-11月虧損529億,去年1-11月盈利331億,煤炭企業的利潤也增長了1.1倍。商品房待售面積,從去年1月份以來已經連續10個月下降,市場化債轉股和企業兼并重組也在有序推進,實體經濟的成本有所下降,重點領域的補短板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第二,政府、市場、企業做了大量實踐探索,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從政府來講,不僅僅在于提前超額完成了去產能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具有探索破解深層次矛盾路徑的意義,政府從制度供給入手來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了一些市場機制,比如說中長期合同制度、儲備產能制度、增減掛鉤減量置換指標交易制度、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政府行業企業聯手防范價格異常波動制度等做了探索,所以這個意義非常重大。從市場來說,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更加充分,供需動態平衡,價格振蕩波動,交易方式多元,市場的適應消化能力在增強。從企業來說,企業的效益改善和轉型升級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有一批企業兼并重組,最大的就是寶鋼跟武鋼的聯合重組,成立了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煤大省山西,拖欠職工工資也大幅度下降,資產估值也大幅度上升。

  第三,認識和工作在不斷深化。各個層面、各個方面對“三去一降一補”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的認識越來越深化、越來越深刻,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也在進一步深化。從工作上來說,鋼鐵、煤炭去產能有序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的去產能也在自覺推進,大家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引導增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培育新動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都在逐步跟上,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效。

  第四,各方面給予積極的評價。我們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國際上贏得了更多的認同,現在不少國家都意識到持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局限,對結構性改革更加關注和重視,一些知名的國際機構、媒體,都認為隨著關停落后產能、企業的兼并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工作的推進,中國經濟新動能已經開始聚集,今后一段時間會迎來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只是一個開局之年,今年任務更加艱巨。我們會堅持這一條主線,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向深入。

  我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非常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去年全國CPI上漲2.0% 豬肉漲幅最高16.9%

 

  cpi走勢圖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2016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1.9%;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2.0%;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價格上漲2.5%。

  2016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0%。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3%;食品價格上漲0.4%,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0.3%,服務價格上漲0.2%。

  一、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同比變動情況

  12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2%,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66個百分點。其中,畜肉類價格上漲4.8%,影響CPI上漲約0.2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6.2%,影響CPI上漲約0.17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4.3%,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3.2%,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2.6%,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9%,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蛋價格下降4.5%,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

  12月份,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均有所上漲。其中,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教育文化和娛樂、居住、衣著、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4.6%、4.0%、2.3%、2.1%、1.1%、0.9%和0.4%。

  二、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環比變動情況

  12月份,食品煙酒價格環比上漲0.3%,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9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2.9%,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0.2%,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0.2%,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蛋價格下降1.1%,影響CPI下降約0.01個百分點。

  12月份,其他七大類價格環比五漲兩降。其中,交通和通信、醫療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分別上漲0.5%、0.5%、0.2%、0.2%和0.1%;其他用品和服務、衣著價格分別下降0.3%和0.1%。

  PPI走勢圖

  2016年1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上漲1.9%,同比上漲6.3%。2016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0%。

  一、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變動情況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7.2%,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5.3個百分點。其中,采掘工業價格上漲21.1%,原材料工業價格上漲9.8%,加工工業價格上漲5.1%。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8%,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衣著和一般日用品價格均上漲1.3%,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8%。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同比上漲15.1%,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14.9%,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10.1%。

  二、工業生產者價格環比變動情況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2.0%,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5個百分點。其中,采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價格均上漲2.7%,加工工業價格上漲1.6%。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上漲0.3%,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和一般日用品價格均上漲0.4%,衣著價格上漲0.3%,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0.1%。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環比上漲4.1%,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3.3%,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2.3%。

  12月份CPI溫和上漲,PPI漲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解讀2016年12月份CPI、PPI數據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6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進行了解讀。

  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微漲,同比漲幅略有回落

  12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2015年擴大了0.6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12月份CPI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8個百分點。12月份受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影響,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均弱于歷史同期平均漲幅,環比分別上漲0.1%和2.9%,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糧食、水產品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3%、0.3%和0.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5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能源價格分別上漲3.1%、3.6%和2.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的影響。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漲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對CPI的影響減少了0.30個百分點,是同比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漲幅均擴大

  12月份,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12月份PPI上漲1.6%,漲幅繼續擴大。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與上月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8.0%、4.3%和2.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0.8和0.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1.0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4%、2.4%和0.7%,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6.9、2.6和0.9個百分點。PPI環比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是受匯率波動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系逐步改善。

  從同比看,12月份PPI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5.0%、34.0%、19.7%、17.1%和16.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2.8、5.4、13.5、4.5和7.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4.2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76%左右。

  【相關評論】

  中國青年報:為何百姓感受與宏觀經濟數據不一致?

  顏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在宏觀經濟研究中,我們主要關心三個指標:就業、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目前,我國只有一個簡單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沒有一個大口徑的國際可比的失業率指標。而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主要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定義為一國新生產出的產品和服務數量。測量通貨膨脹率最常用的一個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代表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變動程度。

  就GDP和CPI兩個指標而言,中國經濟在新世紀以來的成績是非常亮麗的。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中國GDP增長率為10.36%,比過去二十年的平均增長率9.8%還要高。2012年以來,由于全球經濟蕭條和國內經濟轉型,我國經濟增長逐步放緩至2015年的6.9%,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6.7%左右,但過去五年平均GDP增長也在7.3%以上。再看其他主要經濟體,美國新世紀頭十年GDP平均增長率為1.58%,俄羅斯為4.83%,日本僅為0.67%,印度為7.35%。

  物價變動方面,中國2000年以來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7%,比改革開放前二十年平均7.27%的通脹率低得多。相比之下,印度的通脹水平為6.56%,俄羅斯高達12.22%。各項數據均表明,我國宏觀經濟在新世紀前十五年表現相當穩健,宏觀經濟政策總體上是成功的。

  然而,面對如此和諧的經濟發展圖景,國人多有疑慮與不安,似乎穩健的經濟增長帶來的幸福感并不強烈。原因何在?

  首先,我國經濟增長的共享性較低。經濟增長帶來財富積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對低收入群體的波及效應、輻射效應不明顯,表現為高收入階層與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擴大。勞動收入主要由市場決定,取決于供求兩方面的因素。低收入階層普遍為非熟練技術工人,這一群體的規模增長很快,勞動供給彈性很大,勞動供給曲線趨于水平,即使有較高的勞動需求量,收入水平也增長較慢。高學歷、高素質的高收入群體則不同,一方面勞動供給有限,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對素質人才的需求旺盛,共同導致這一群體能獲得較高收入。

  其次,CPI統計與百姓感受不一致。近幾年,百姓的切身感受是生活成本與日俱增,而官方公布的CPI值卻變動不大。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正確認識CPI的構成。為確保CPI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國家統計局選擇了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八大類商品與服務價格作為數據采集對象,其中食品類權重較高,大約占30%(去年初下調至20%略高),而居住類權重偏低,僅占17%左右,而美國居住類占比高達40%。這就造成百姓個人感受與官方公布的權威數據不盡一致。

  房價上漲是近些年百姓的最大感受之一。按照國際慣例,CPI考慮的是商品房的消費屬性,只反映與居民即期消費密切相關的居住消費及服務的價格變動,即房租的升降。而購買房屋被視為一種投資行為,因此房價不納入CPI統計。但即使房價本身不影響CPI,房價的上漲也勢必會帶動租房市場的膨脹。對自有住房一族而言,房租就等同于每月上繳給自己的一部分隱形支出;對有剛性住房需求的租房者而言,房租往往是每月的最大支出。這就造成了傳統體制下獲得福利分房的群體與市場體制下謀求住房的群體對房租的關注度大為不同,也間接導致了他們對CPI的評價大相徑庭。

  歸根結底,百姓感受之所以與宏觀經濟數據不一致,穩健的經濟增長之所以未能讓更多人獲得足夠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很難靠傳統的收入再分配和福利政策來解決。當前出現的不同階層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主要不是由結果的不平等造成,而是由機會的不平等造成的,一些人的不滿也主要是對機會不平等感到不滿,即對接受教育的機會、醫療的機會、就業的機會和取得社會服務的機會不平等感到不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經濟長遠發展來看,政府應通過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來提高社會成員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人力資本水平,使之成為市場經濟的平等創造者和平等獲益者,從而更好地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的創造力,從根源上解決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這樣的政策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實現我國可持續的共享性的經濟成長。供圖/視覺中國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