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2017年我國文化產業將迎黃金期

2017-02-08
来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許岩

  優質IP、二次元經濟、網絡直播、網紅經濟、移動電競、資本追捧、VR/AR+文化、內容付費等,成為2016年度文化產業的亮點。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萬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0314億元,比2015年增長7.5%,同比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

  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是高成長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對於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獨特優勢。專家指出,2017年是我國文化產業進入深耕細作的一年,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產品的融合將更進一步,新型文化業態得以培育,我國文化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正迎來發展黃金期。

  文化產業結構優化

  在近年來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始終以高於同期GDP增長速度的增速增長。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郭凡禮表示,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大幅攀升,文化產品種類異彩紛呈,文化從業者人數暴增,文化類產業園受到了民眾普遍好評。尤其是文化類的產品更新速度驚人,文學精品和互聯網文化產品供給增加,快節奏、高質量、親民化的形式和內容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文化產業逐漸改變了之前給人枯燥乏味的印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其中,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3個行業分別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文化藝術服務業312億元、增長22.8%,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1242億元、增長19.3%。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766億元,占全國74.4%,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13641億元、5963億元和943億元,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7.0%、7.4%和1.2%。從增長速度看,西部地區增長12.5%、中部地區增長9.4%,均高於東部地區7%的增速,而東北地區繼續下降,降幅為13%。

  “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可見,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巨大的消費潛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等都將文化產業推向了新高度。

  “文化產業是大消費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是我國文化產業進入深耕細作的一年,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產品的融合將更進一步,文化類產品的規模和質量會大幅提升,特色化、民族化、年輕化等特點將更加明顯。”郭凡禮指出。

  文化消費將成新增長點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在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去年,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引領的新消費模式,以及品質化、升級類商品成為消費市場新亮點,文化休閑、娛樂等文化服務消費也持續旺盛,而這幾項都與文化產業發展有著莫大關系。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中國具有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潛力,無論從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推動中國在新形態下經濟的健康發展來看,都需要把這部分潛力巨大的消費激活出來。“讓它對經濟發展產生更大的拉動作用,這或是相關政策出台的初衷。”魏鵬舉如是說。

  統計顯示,我國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為4.7萬億元,而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超過1萬億元,存在著3.7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國文化消費規模也僅為發達國家的1/3左右。

  郭凡禮指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前三次升級分別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費、彩電和冰箱消費、汽車和住房。第四次消費升級會向旅遊、教育、娛樂等文化類消費品轉變,文化消費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傳統文化教育是最有潛力的行業,也是大文化產業的重要分支,文化興國的理念會進一步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進而帶動中華文化的偉大複興。另外則是文化與旅遊、文化與制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郭凡禮指出,隨著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深度旅遊將會出現。同時,把文化的內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築裝修材料當中,這種文化和制造業的結合,既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亞南認為,從國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角度來看,在分析判斷文化產業、文化消費的發展時,不僅要看其自身的發展勢頭,更要注意文化的關聯帶動效應,即由其帶動的增長,例如通信、互聯網、餐飲、旅遊等領域的增長都與文化特別是文化內容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