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重塑雲山珠水新活力 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2020-07-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正值夏季盛花期,海珠濕地迎來了不少觀賞菖蒲和荷花的市民;位於廣州珠江新城裡的獵德涌,古色古香的石橋、欄桿,以及兩岸的祠堂古建築等,在一灣清水的簇擁下,更見雅緻。隨着城市化、工業化交替演進,廣州市水問題交錯交織,其治水難度和複雜程度,不僅在廣東省極具標本性,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廣州市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重塑雲山珠水新活力,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為解決老城市水環境染污問題樹立了成功典範,逐步形成水環境治理的「羊城模式」。
 
流溪河生態不斷改善

  「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
 
  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城市,自古就有嶺南水鄉的美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廣東省會城市,廣州歷來高度重視治水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的新河浦涌和沙河涌整治,到90年代的珠江截污,再到「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和亞運治水,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國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廣州治水進入歷史新階段。
 
  天河區車陂涌消失多年的螢火蟲也回來了,昔日臭氣熏天現在變清變靚,一條條清澈見底風景如畫的河涌,讓市民群眾紛紛翹起大拇指點贊,廣州類似這樣的治水案例數不勝數……
 
鳥瞰天河區獵德涌

  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
 
  近年來,廣州探索出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即按照「控(源)、截(污)、清(淤)、補(水)、管(理)」的5字方針,以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的「1套機制」為統領,按照網格化治水和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的「2套網格」劃分落細作戰單元,深入「3個源頭」治理(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全面實施「4洗」(洗樓、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礙物、清理涉河違法建設)專項行動,通過綜合施策,系統科學治理,推動城市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不斷提升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海珠濕地實景
 
  經過不懈努力,今年1-5月,廣州市9個國考斷面全部穩定達標,列入國家監管平台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上報平台的黑臭水體消除數量全國第二,車陂涌、雙崗涌、景泰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20條,污染物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了79%,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66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黃裕勇 趙雪峰)
 
[责任编辑:薛正轩]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