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抗戰老兵周德民的戎馬歲月

2015-07-2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網訊】夏星整理 周劍英、周劍雯口述:今年,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這個偉大的日子裏,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那些在戰爭中流過血甚至犧牲了生命的抗日將士,那些民族英雄。日前,本報走進了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溫國堡村抗日將士周德民的家裏。由於周老先生離世多年,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翻閱大量史料,並根據周德民女兒周劍英和周劍雯女士口述,獲悉周老先生抗戰殺敵的崢嶸歲月......

  周德民是黃埔軍校第18期學員,曾擔任原國軍74軍51師153團第三營營長,100軍輜重營營長(中校副團長)。1925年,23歲的周德民經朋友介紹到河南當兵,後參加過麟遊、渭華等多場起義。當日寇入侵,國家危難之時,他一腔熱血,義無反顧的投身到抗日前線,浴血奮戰,拼死沙場,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

  浴血張古山 揚我軍威

  1938年,周德民參加豫東抗日戰爭後又參加了江西南潯線張古山、楊家山之役。其中張古山之役是“萬家嶺大捷”的一場關鍵戰鬥。周德民所在74軍負責奪取日軍在萬家嶺的核心陣地張古山,周德民所在團營擔任正面主攻的任務。日軍在山上憑險而居,我軍在山腳下,地勢對我極為不利。加之日軍裝備精良,為了保住山頭陣地,動用了飛機、大炮、坦克、燃夷彈,瓦斯毒氣,瘋狂向山下撲殺。天上幾十架飛機輪番轟炸,地上有重炮、坦克掩護。淒厲的嘯聲震耳欲聾,幾乎將我方陣地掀翻。要奪回制高點,就要逐步縮小包圍圈,拼命向上攻。重炮、迫擊炮、機關槍、手榴彈響成一團,煙霧火光交織一片,濃煙火海,槍林彈雨,戰鬥打得異常慘烈,也異常艱巨。陣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反複拉鋸,死傷者不計其數、張古山頂上是屍山血海,山下是屍橫遍野。周德民1958年曾回憶說:“當時看見我的戰友兄弟一個個倒下,看到日寇的凶殘瘋狂,我的肺都氣炸了,仇恨填滿了我的胸膛。我腦海裏什么都不想,只有報仇殺敵奪陣地。我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睛,邊打槍還擊,邊指揮戰鬥。從一個士兵身邊到另一個士兵身邊,從一個戰壕到另一個戰壕。我指揮他們射擊,指揮他們扔手榴彈,接過倒下戰友手中的機槍,憤怒的子彈向日本鬼子射去......我喊著,指揮著,射擊著,突然一個士兵對我高喊:‘周連長你負傷了!’當時我只覺得腹部一熱,低頭看時,腹部中彈了,被彈片拉開一個大口,鮮血直流,腸子流出一大截,我踉蹌了一下倒地,昏迷了過去。蘇醒時已躺在戰地醫院的手術台上。因傷勢過重,後又被送到後方醫院休養。”經過三天兩夜的浴血奮戰,殲敵3000餘人,74軍收複了張古山。但74軍傷亡也很慘重,周德民所在的51師,四個團一共傷亡了5名團長,7名營長和2000餘名官兵,最終取得了張古山“三陷三奪,日旅團葬身山穀”的輝煌成果,也因此獲得了“抗日鐵軍”的光榮稱號。在以後的抗日歲月裏,一次又一次打擊敵寇,顯示了抗日王牌軍的軍威。

  常德阻擊戰 戰功顯赫

  傷愈後,周德民仍回51師,參加了數次抗戰。因勇猛善戰,周德民擔任51師153團第三營營長。1943年到1944年期間,參加了常德會戰中的常桃之戰和慈石之戰。常德是湘西重鎮,川貴的門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武漢失守,這裏便成了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1943年,日本糾集了配有空軍和毒氣部隊共計16萬餘兵力,大舉進犯以常德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慈利和石門互為犄角,構成常德西北方向的屏障,是常德會戰的主要外圍站場。日軍集中2萬9千多的兵力與74軍的1萬6千多人在石門廝殺。11月中旬,石門失守,慈利成為阻擊日軍與之拼殺的主戰場。周德民所在的51師擔任慈利阻擊戰,他們以血肉之軀頂住了敵機的轟炸,重炮的轟擊,燃夷彈的烈焰,毒氣的熏殺,以頑強的鬥志和大無畏的精神擊潰了凶殘的日軍,奪回並堅守了陣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據資料顯示,期間國軍先後組織了3次漂亮的伏擊,一次是18日上午,51師和58師各一部在亮埡將日軍派往增援赤松山的第三師團68聯隊包圍,殲敵約200餘人。第二次是將突襲國軍羊角山左翼陣地的一股約300人的敵軍全殲在廖家村附近的澧水河。第三次是日軍攻擊到七姑山下,國軍趁敵人立足未穩之時,兩個營從七姑山和明月山分別殺出,殲敵上千。敵65聯隊長伊滕伊彥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擊中右腿,差點喪命。這個階段,國軍一直占據地形上的優勢,但是,日軍利用飛機、大炮,還多次使用毒氣,給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羊角山一役,國軍傷亡900餘人。七姑山之戰,日軍出動13師團65聯隊、104聯隊佐佐木支隊第四大隊和第3師團一部約一萬五千人,全線發動了攻擊,陣地幾次易手。國軍51師151團二營營長張集光壯烈殉國,153團第三營營長周德民率眾沖殺,光榮負傷。

  關於這一帶的戰鬥,國軍戰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從17日至24日日軍先後在赤松山、埡門關羊角山和七姑山遭到了國軍頑強的抵抗。“21日佛曉,敵全線重兵攻擊,於明月山、七姑山附近,反複爭奪四次。我軍151團第二營營長張集光在沖殺時壯烈殉國,第153團第三營營長周德民負重傷不退,在燕子橋附近生擒敵34師團第216聯隊三中隊上等兵橫田池夫等6人。血戰至已刻,我陣地無恙。”日軍戰史是這樣描述的:“21日敵人的攻擊逐漸加劇......13時30分,敵人一枚手榴彈在軍旗下爆炸,聯隊長和旗手立元義則少尉受傷,衛兵三人死亡。右腿被炸傷的聯隊長......然而死傷者仍在遞增,危機迫在眉睫。”

  周德民和張營長所率的兩個營僅1800餘人,要與8倍於己的一萬五千名日軍廝殺,戰鬥的艱難可想而知。

  整個抗戰中,周德民頭部、胸部、腹部、四肢、右手等全身多處負傷。還有兩粒子彈一直殘留在右大腿根部。抗戰勝利後,周德民不願打內戰,就請准退役,在嶽陽做小生意養家糊口,1953年回長安老家務農直到1982年去世。

  著名的軍事教授馬駿說過:“每一個在抗日戰爭中流過血,出過力,甚至犧牲了性命的人,都應該得到人民的尊敬。這個最大的尊敬就是國家的銘記。”周德民和千千萬萬的抗日將士用鮮血、用生命譜成了一曲曲悲壯的抗日壯歌。他們的名字留在了中國的英烈譜上,永遠篆刻在偉大的抗日戰爭史上,得到了國家永遠的銘記和人民永久的緬懷。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