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當傳統民俗遇上大舞台

2016-06-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田林

專題歌會上干部職工用舊州調齊唱《習主席寄語》 李勤虹攝

  4月29日,廣西百色市田林縣2016年吼敢壯劇節圓滿落下帷幕。在五天時間里,田林縣為傳統民俗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大舞臺,田林因此也成為一片歡樂和諧的海洋。無論是開幕式的壯族民族風情歌舞表演,還是專題歌會及壯漢瑤苗原生態歌會,亦或是壯劇展演、千人百家宴民俗活動等,都讓游客深刻體驗了一把田林濃郁的地方特色、厚重的歷史以及妙趣橫生的傳統民俗文化。

香港商報記者馨瑤 闕琳晶

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薪火相傳

八桂平六2隊劇團演唱《多情浪子》李勤虹攝

  

  田林農村業餘劇團如雨后春筍般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縣縣委、縣政府加大對壯劇的保護、傳承的力度。

  田林連續幾年把扶持和壯大業餘劇團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內容,拿出資金,完善村級戲臺,添加劇團服裝、音響設備等。設立了劇團發展基金,每年每個劇團都有一萬元以上的發展基金,開展壯劇創作、化裝培訓班,大力培育鄉土人才。目前,田林縣業餘壯劇團已從2006年的8個發展到105個。

  同時,田林縣從娃娃抓起,成立了少兒壯劇班,少兒壯劇暑期培訓班,少兒山歌班,少兒馬骨胡演奏班,少兒銅鼓舞班,辦好非遺技藝傳承學校,精心培育壯劇新苗子。還紮實開展壯劇進校園活動,從2010年起將壯劇文化引進校園,讓小孩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從民族特色優秀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此外,田林縣也注重加強鄉村少年宮的建設,近年來先后在樂里、利周、八桂、定安、潞城等鄉鎮的學校成立了少年宮,爭取經費確保少年宮的活動正常開展,把少年宮的建設與本土文化有效的融合起來,既活躍了鄉村少年宮的活動,又使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

  來自田林平塘鄉的壯劇演員楊婷妹是小學教師,偏苗族。自從1981年嫁到壯族寨子后就努力學習壯語,每天晚上都去聽壯劇,學習壯戲。她認為壯劇可以反映出每一代人每一個時間段的文化。曾經自編自演自導過《三喜臨門》《生死戀》等劇目。她說:「我想退休后帶自己的團隊出去演出,走出去,把這種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我現也正在培養一些年輕人,把壯劇這種文化傳承給他們。」同樣來自平塘鄉的岑秀芳也是壯劇愛好者,她表示壯劇節把愛好壯劇的親戚朋友聚在了一起,壯劇節一年比一年辦得好。政府也幫鄉里搭建了戲臺,足不出戶就可以唱壯劇、跳廣場舞,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壯劇節開幕式上壯族風情歌舞《歐貝》中辦宴場景 李勤虹攝.

  田林壯劇不得不說的藝術奇葩

  田林是中國北路壯劇發源地。近年來,該縣以建設「文化田林」為目標,以北路壯劇為載體,每年舉辦以壯劇藝術展演為主體的大型文化活動,讓劇團有個展示的舞臺。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不斷豐富,文化競爭力不斷增強,綜合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先后被授予「中國壯劇傳承研究基地」、「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創研百色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而300多年來,對於壯鄉的老百姓,田林壯劇從來沒有看夠過,每逢春節或是其他重大節假日,在田林及相鄰縣區的村村寨寨,你來我往,都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壯劇。

  一個村有壯劇演出,附近的村屯都會趕過來看戲,壯戲,已深深地根植於老百姓的民族血液靈魂當中。每當夜幕降臨,馬骨胡拉起,在村里的戲臺上或者是在村頭的榕樹下、在寬敞的土坡前,夫唱婦隨、父子同臺的動人場面隨處可見。他們是傳承壯劇的生力軍,一出出鄉村故事,一個個經典傳奇,正如悠揚恬靜的壯劇正調,讓田林的農村分外和諧。

  目前,田林已舉辦了10屆壯劇節,每屆壯劇節中的壯劇展演都成為壯劇節的重頭戲,也成為當地老百姓最期待的節日主題活動,每場壯劇演出,到場觀看的觀眾都達到千人以上。10屆壯劇節的連續舉辦,使田林農村業餘劇團的力量不斷的茁壯成長,僅去年壯劇節舉辦以來,一年的時間已發展了21個。而今年的壯劇展演,20支農村優秀業餘劇團紛紛登臺亮相,為廣大戲迷送上了一臺臺文化大餐。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羅漢田先生告訴記者,從2006年壯劇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目前是壯劇最為興盛的時期。目前群眾參與積極性很高,學術界已介入對壯劇進行深入研究并

撰寫了大量書籍,加上當地縣委縣政府也十分重視,發展起也十分重視,發展起來很有希望。

壯劇節開幕式上壯族風情歌舞《歐貝》中問親場景 李勤虹攝

百家宴千年民俗闡釋時代新意

  「百家宴」又稱「長桌宴」,也叫「合攏飯」,亦稱「打平夥」,是獨特又古老的民俗文化,原屬元宵節習俗,前身為「祠堂酒」,是族人內部舉行的祈禱儀式,始於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其目的是「聚宗親,商族事,祈豐收,保平安」,后來逐漸演繹為聯誼性質的聚餐,明清時代極為流行。

  田林縣的長桌宴有著自己的特色,被看作是熱情好客、團結友愛、和諧大同的文化象征,一般在農歷三月歌圩或開展重要活動時舉行。田林的長桌宴至今仍保持著原生態的習俗,桌上所有的食物都攤放在芭蕉葉上任憑取舍,隨心所欲。入座前,先由寨老主持儀式,完畢燃放鞭砲示意就餐。一時間,敬酒歌四起,你來我往,觥籌交錯,整個場面頓時變成了盛宴的天地和歌聲的海洋。

千人百家宴

  今年的壯劇節,田林縣樂里鎮的新昌、河南、新市3個社區將在樂里河畔襬設三百六十桌百家宴(每個社區120桌),全長可圍坐約4000人,以壯家最特有的熱情和淳樸方式喜迎八方賓客。在今年的千人百家宴中,有樂里鎮三個社區的高齡老人共進晚餐,壯家兒女還會為老人們唱起祝壽歌,敬祝老人健康長壽,這其樂融融的場面成為了百家宴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民間傳說「吃百家飯、解百家愁、驅百家邪、成百樣事」是長桌宴的由來。為了籌備好長桌宴,男人須下田摸魚、燒水殺豬、打*粑、襬長桌,女人打掃庭院街道、打扮小孩,洗菜、殺雞、蒸制五色糯飯,掌廚人則張羅跺肉、炸蝦、燒菜,小孩們也興高采烈互相追逐,到處一片忙碌的景象。現在的長桌宴越襬越長,有時從村頭一直襬到村尾,男女分坐,主客分明,一般客人坐在上方,表示尊重;席上各種特色美食琳瑯滿目,美味飄香,除了刨湯、臘腸、河魚、卷筒粉、五色糯米飯、紅雞蛋、甜酒等特色食物外,還有八渡筍、靈芝等曾經的宮廷貢品。

專題歌會上開場女聲用定安調齊唱《昂吼敢》 李勤虹攝

山歌會:唱響我們的價值觀,唱出民族團結大和諧

田林是一個有11個民族聚居的地方,這里民族風情濃郁,民俗絢爛多姿,尤其是山歌,不僅歌調多樣,內容也豐富多彩,當中有表達愛慕,有相聚的喜悅,有離別的不舍,有天各一方的想念,也有歌唱家鄉美,猜謎、趕圩、勞作,豐收,慶賀……一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都在山歌手口中信手就來,張嘴就唱,也成為民間群眾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

  山歌,是壯劇的前世。本次壯劇節,共舉行兩場歌會,一場是4月26日晚舉行的《我們的價值觀:孝、尊、仁、善》專題歌會。本場專題歌會由田林縣政協主席黃歡自編自導自演而成,整場歌會用鮮活的田林元素展現本地的民族文化,教人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并由80位縣直干部職工分別用田林利周調、八桂調、定安調、舊州調等不同的曲調來演唱,這其中有對唱、小組唱、合唱等多種形式,參加山歌會的全體演員在歌會最后,還用田林舊州山歌調齊聲演唱《習主席寄語》,把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搬上舞臺,用本土文學藝術形式進行傳播和講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整個社會的主題。我結合當今的主題以及自身經歷和啟發把故事編出來。并以山歌調為曲調,一句一句教給干部職工,先教會讀歌詞,再教唱,唱完再進行音樂制作。我用業余時間創作了這場專題歌會,這也是我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專題歌會。」黃歡說。據介紹,開幕式的壯族民族風情歌舞劇表演《歐貝》,也是她憑著親身經歷創作出來的壯劇。

  另一場是4月27日舉行的壯漢瑤苗原生態歌會,由來自田林縣民間的130位壯漢瑤苗歌手進行演唱,歌曲貼近自然、貼近生活,很好地把各民族的特點融入到歌曲中,給聽眾一目了然的感覺。雖然舉辦的是「吼敢」壯劇節,但其他民族的山歌手也紛紛來助陣,同臺競技,同臺交流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唱響了一首大團結大和諧的民族之歌。

  貝儂哎(狀語:兄弟姐妹朋友們的意思),到田林來感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魅力嘍!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