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關帝形象深入人心,忠義精神代代相傳

關帝形象深入人心,忠義精神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謝燁挺 2021-09-20 00:43:22 來源:香港商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積極正面的英雄形象能夠讓人思想得到啟迪、道德得到開蒙、心靈得到洗禮、靈魂得到提升。

 正氣凜然、忠義參天的關帝英雄形象,無疑是中華民族一千八百年來極受民間社會尊崇、影響力至為廣遠、深遠的道德偶像、英雄楷模。明代思想家李贄在《關王告文》中說:「蓋至於今日,雖男婦老少,有識無識,無不拜公像,畏公之靈,而知公之為正直,儼然如在宇宙之間也。」

 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是唐初名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法家。唐太宗李世民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忠誠正直的德行居首。

 虞世南對關帝人格事跡十分仰慕,曾寫下頌揚關帝的三字詩:「利不動,色不悅,威不屈,害不折,忠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

 山東肥城民間傳說事:關公千里走單騎尋兄時,曾在肥城的紫雲橋下避雨,見到岸邊翠竹隨風搖曳,想起桃園結義之情,突發感慨,用青龍偃月刀在石板上以竹葉組詩,刻出精美絕倫、名傳千古的「風雨竹詩畫」:「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唐初貞觀年間,虞世南東遊泰山,途經此處,見到「風雨竹詩畫」,仰慕之心更為摯誠,欣然命筆,寫下「利不動,色不悅,威不屈,害不折,忠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的三字詩,慨然出資購地百畝,讓人耕種,租金用作祭祀關公之用,又出資建石碑樓一座,將風雨竹石刻放置碑樓內,供世人欣賞、學習。不久後,關帝廟住持請來能工巧匠,將虞世南頌揚關公的三字詩刻在了一個大石鼎上,稱為「烏磁鼎」,也放在石碑亭下供人瞻仰。

 明代天啟三年,肥邑知縣王惟精來此參拜關帝,見到關帝「風雨竹詩畫」及虞世南贊語,酒後遙想關帝忠義無雙、義薄雲天的卓然風姿,敬仰之情不可遏止,豪興大發,用炊帚一揮而就,寫下諸葛亮稱讚關公的「超群絕倫」四個行書大字,意猶未盡,又在碑陰用草書寫了虞世南的贊語,即「烏磁鼎贊」,在碑的兩側寫下「風雨竹,真筆跡」六個行書大字,至今仍珍藏在肥城境內,成為肥城的珍貴文物。

 明代崇禎戊辰科進士,潮汕「後七賢」之一的潮州府揭陽縣人宋兆禴,自幼崇拜關帝,稟性正直慷慨,疏財仗義,為人曠達,不拘小節。任職江西廣昌縣令、浙江仁和縣令期間,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到任廣昌縣令伊始,便清理歷年積案,平反冤假錯案,解除蒙冤受屈人員。整頓社會治安,使百姓安居樂業;大力興辦學堂,為地方培育人才。捐出俸祿,建橋修路,修葺祠觀廟宇。因聞母去世回家丁憂,當地百姓感其德政,為他建了生祠。任職浙江仁和縣令五年,政聲卓著,為當地百姓辦了很多實事,深受百姓愛戴。

 宋兆禴處處以關帝忠義精神為榜樣,潔身自好,作風務實,不阿附權貴,不迎合上司。宋兆禴常在關帝像前說:「公則明,廉生威,清正廉明才不負百姓厚望。」為關帝廟題聯稱:「從真英雄起家,直參聖賢之位;以大將軍得度,再現帝王之身。」以此表達對關帝的敬仰崇敬之情。

 關帝形象深入人心,忠義精神代代相傳,一千八百年來,中華有志之士無不以關帝忠義精神為道德楷模,精神指引,誠意正心,崇德尚義,養成忠誠、正直、仗義、守信的人格品行。

 《潮商》雜誌有則故事:揭陽棉湖有一林姓青年,因生性好賭,常手頭拮據,但因素來敬仰關帝,為人慷慨重義,是非分明。一天他在河邊撿到三百金,心想這麼多金必然關聯重大,便在河邊等失主。失主到了才知,這筆錢是失主典當房屋田產準備做生意用的。林姓青年把錢還給失主。失主給他報酬,他也不要。

 失主回到家跟妻子說起此事,妻子說:「做生意最難找的是合作夥伴,此人如此忠義,恰是最佳的合作夥伴。」失主找到林姓青年跟他合作做生意,棉湖人聽說這個故事後,紛紛主動跟他做交易,林姓青年從此富裕了起來。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謝燁挺 關帝形象深入人心,忠義精神代代相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