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推動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 香港攜手大灣區城市 推動貿易航運跟物流業的發展

推動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 香港攜手大灣區城市 推動貿易航運跟物流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趙書琪 2021-10-15 22:00:38 來源:香港商报网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總額超過14萬億元,居全球各灣區之首。為推動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構建大灣區國際貿易新格局,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此間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合作論壇上表示,香港會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國家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策略,和大灣區的兄弟城市協同互為發展,推動貿易航運跟物流業的發展再上層樓。

    作為第130屆廣交會珠江國際貿易論壇的重要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合作論壇15日下午在廣交會舉行。來自國際知名的政商學界領軍人物,還有三地的政府機構、商學會代表和優秀的企業家代表,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深化國際貿易合作,推動大灣區國際貿易合作進行交流合作。

    香港國際機場為大灣區國際貿易提供高增值服務

    香港是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一直以來是國家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的一個主要門戶,香港去年貨物貿易總額位列全球第6。在香港的貿易發展中,世界級的機場和集裝箱碼頭等基礎設施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陳茂波在作開幕致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持香港的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而在此之前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確立了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隨着大灣區外貿進一步增長,尤其是電子商貿蓬勃發展,對航空貨運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對機場的服務能力和容量也有更高的要求。陳茂波透露,香港國際機場貨運區興建一座高端的物流中心,以推動高增值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預計可以在2023年投入運作。此外,也準備重建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並且研究引入策略性的合作夥伴,提升其的競爭力。

    據悉,隨着2024年香港機場三跑系統(音譯)啟用,香港每年可以處理的航空貨運的吞吐量將會超過900萬公噸,可以滿足未來十多年的需求有利推動大灣區內電商貿易的快速發展。

    此外,香港機場管理局正積極發展多式貨物聯運服務,讓內地出口貨品可以無縫通過香港機場轉運到市場各地。陳茂波介紹,當前,香港機管局正計劃在東莞設立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同時在機場三跑道的填海區設立空車、海空聯運航運碼頭,創造一個嶄新的全產業鏈的合作模式,讓內地出口的貨物可以在東莞物流園完成清關、安檢等手續,直接經海陸運送到香港國際機場的禁區,然後直接轉運到世界各地。至於進口內地的空運貨物,也可以通過同一個渠道直接由香港國際機場的禁區運到東莞,然後再分送到內地不同地方。

    陳茂波強調,香港是國家經濟內循環的參與者,是國際大循環的促進者,香港會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國家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策略,和大灣區的兄弟城市協同互為發展,推動貿易航運跟物流業的發展再上層樓,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香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巨大國際貿易的機會,凝聚和傳播中國與世界貿易夥伴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的聲音,在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界疫情交織疊加,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彰顯出強勁的活力和耐性,為促進全球貿易暢通,推動國際投資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2 (3).jpg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奇帆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表示,商務部將進一步支持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其中,將支持擴大對港澳貿易服務開放,深化粵港澳三地機制對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同時,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支持粵港澳企業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對接,帶動大灣區產品、設備、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管理服務等走出去。

    在大灣區建設的牽引下,2020年廣東國際貿易進出口已經達到7.08萬億元,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強,今年1-9月,廣東進出口已經達到6.03萬億元,同比是增長了18.6%。

    當前,粵港澳三地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共建開放大平台,拓展經貿大網絡,培育灣區大市場,粵港澳三地在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成果,大灣區開放合作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廣東省副省長張新表示,廣東正攜手港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時發揮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以及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的效應,推動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設,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十大工程,這都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各地包括貿易在內的多領域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黃奇帆:大灣區應當成為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奇帆則認為,以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出發,作為外循環牽引內循環重要節點的大灣區應當成為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

    其中,大灣區要充分利用香港、澳門兩個自由外,以及前海、南沙、橫琴等自貿試驗區片區等一系列開放平台作用,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上有新作為,重點推動跨境電商、互聯網+服務貿易、離岸貿易等新業態創新發展。他認為,在中國宣布「雙碳」目標的背景下,這顯得更加重要,這些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和監管問題都必然在大灣區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廣。

    此外,還應進一步發揮大灣區開放優勢,推動創新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動,吸引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台。另一方面,從產業發展需要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和低碳經濟對監管的標準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余斌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推動中國的制度性開放、規則性開放中,將會為全國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記者 黃裕勇)

    頂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十五日下午在廣州出席首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下的分論壇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合作」論壇,並作開幕致辭。


責任編輯:趙書琪 推動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 香港攜手大灣區城市 推動貿易航運跟物流業的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