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封曉春代表:強創新促開放 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

封曉春代表:強創新促開放 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2-01-21 11:14:58 來源:香港商報網
    1月20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江蘇省人大代表、中共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未來一年,宜興將圍繞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走在率先實現現代化最前列的目標定位,強化創新驅動、堅持產業強市,擴大對外開放、融入區域一體,加強生態治理,努力創成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記者:2021年,宜興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在全國「千億縣市」中表現亮眼。從城市整體發展角度看,過去一年宜興有哪些創新突破?
 
    封曉春:過去一年,宜興推動「十四五」發展順利實現快速度起步、大格局開局。招引超10億元項目14個,其中超50億元4個、超100億元2個,均創近年來新高;GDP歷史性突破2000億元。全面融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以國際化理念、區域一流標準加速啟動建設陶都科技新城,電線電纜、節能環保等傳統產業加快智改數轉,集成電路產業營收增幅居無錫首位,新能源產業產值佔無錫比重最大,生命健康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宜興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錫宜一體化發展,交通互通、產業合作、創新協同均取得新成效。
 
    記者:在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未來宜興將如何實現轉型突破?
 
    封曉春:此次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到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部署,都與宜興發展高度關聯,也是我們下步加強攻堅、加快轉型、跨越趕超的關鍵所在。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強攻項目投資。完成備案落地超10億元項目12個以上,其中超50億元2個、超100億元1個;緊扣太湖灣科創帶建設頭號工程,加快推進陶都科技新城建設;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雁陣」培育計劃,確保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500家以上,雛鷹、瞪羚、准獨角獸企業150家以上,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750家。
 
    記者:我們注意到,宜興提出了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走在率先實現現代化最前列的目標定位,未來在開放融合發展方面,宜興選擇如何做?
 
    封曉春:我們要以國際化為戰略路徑,分解細化加快推進國際化、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梳理各方面國際化資源,迅速形成對接、轉化機制;積極對接駐華領館、跨國企業、國際友城、行業商會、國際性展會等平台渠道,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確保實際使用外資完成目標、進出口總額增幅領跑無錫。以一體化為最大機遇,開工建設鹽泰錫常宜鐵路、錫宜S2線、錫宜高速(宜興段)擴建等工程;深化「深耕上海」戰略,深度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拓展「一地六縣」合作資源,承接蘇錫常地區科創企業產業化基地,強化資源共享、一體發展的協同效應。
 
    記者:作為太湖畔生態明珠,宜興有9條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太湖一級保護區面積佔無錫市域面積的36.6%、比例位居江蘇全省最前列。宜興如何平衡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在更高質發展要求下,宜興如何踐行「兩山理論」?
 
    封曉春:「十三五」期間,宜興累計投入生態文明建設資金84.5億元,用於推進控源截污、化工企業關停、入湖河流整治等重點工作,為太湖連續14年安全度夏貢獻重要力量。封曉春表示,未來,宜興還將堅決守牢底線、加強生態治理,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決整改銷號突出環境問題,推動國省考斷面、重點河道水質持續改善,太湖繼續高質量安全度夏,PM2.5平均濃度、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穩定「雙達標」,努力創成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江蘇省人大代表、中共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
 
責任編輯:郭昕玥 封曉春代表:強創新促開放 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