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財經觀察】舊樓強拍門檻宜降低 避免樓宇老化快過重建速度

【財經觀察】舊樓強拍門檻宜降低 避免樓宇老化快過重建速度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1-30 02:15:54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地少人多,樓價全球最高,人均居住面積之細全球居冠。港府為增加住宅供應,除填海造地外,加快舊區重建亦刻不容緩。綜合各方意見,如果港府要為舊區重建拆牆鬆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低舊樓強拍門檻,藉此加快重建步伐,增加住房供應。 香港商報記者 周健鑫

 目前本港不少舊樓欠缺維修保養,牆壁有裂縫石屎剝落,電線容易短路,水喉管道時常漏水或淤塞,電梯需要大修,不少更存在結構安全隱患。這些舊樓多數集中在深水埗、灣仔、油尖旺、九龍城等舊區,預計到2046年,全港會有一半的樓宇樓齡將達到50年。

 去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舊區重建更新。她提及,本港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在過去10年由3900幢,急增至8600幢,加上全港5000多幢「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日久失修,港府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進一步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目前樓宇老化快過重建速度

 近年舊樓收購成本持續上漲,重建難度亦增加。仲量聯行香港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香港急須以更高效率處理舊樓問題,適值政府在啟德地皮後推出招標的市區地皮減少,收購舊樓重建已成為地產商補充市區土地儲備的重要渠道。但去年強拍舊樓申請宗數減少,反映政府需要理順舊樓的重建程序。

 土地審裁處2021年(截至12月21日止),共錄得16宗強拍申請,相較2020年的35宗,按年減少19宗,減幅54%,屬於2017年錄得15宗之後,近4年最少,亦低於過去10年平均每年約31宗水平。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法院不時暫停服務,是強拍申請宗數大幅下跌的其中一個原因,但同時亦可反映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更加困難。

 強拍全稱強制拍賣(又稱為強制售賣),是《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於1999年香港立法會通過的一項公共政策,目的是為了重建改善高齡樓宇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010年再行修訂,現時強拍條例,50年或以上樓齡的樓宇,集齊八成業權,可以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2021年特首施政報告提出,研究降低舊樓強拍門檻,市傳由集齊八成業權降至七成半或更低。

 舉個簡單例子,一塊地皮上有一幢五層高唐樓,樓上五層住宅再加地下商舖,整塊地皮的業權,便根據地契規定,由住宅業主與商舖各自攤分。一般而言,商舖地價均高過樓上的住宅,故所佔業權比例通常也較多。假設唐樓地下商舖現時市值500萬元,而樓上五層分別均為100萬元,整幢大廈便合共值1000萬元。

 現時地產商需要收購這幢唐樓地下商舖單位,另加樓上三層住宅單位,合共取得這塊地皮的八成業權,便可以申請強拍,即使餘下兩層住宅的業主堅持不肯賣樓,單位都必須被強制拍賣。

 當地產商拆卸這幢唐樓後,重建一幢廿層高的住宅大廈,地下仍是商舖,樓上廿層全部是住宅,可能每層兩伙,同一塊地皮重建一幢新大廈便可提供40伙住宅,既可以提升物業價值,可容納更多人居住,同時改善居住環境。

 舊樓統一業權耗時又費力

 然而,現實情況下,發展商要收購舊樓統一業權過程耗時又費力,因為要逐一說服業主出售業權,許多時舊樓商舖由於所佔之業權份數較樓上之住宅單位多,加上商舖有穩定收益,故收購舊樓時,經常有地舖業主拒絕遷出。更加有一些投資者專門購置舊樓單位,等待將來舊樓重建發展時獲得賠償,被市場稱為「落釘」,經常同地產商「開天殺價」,許多時財團收購舊樓往往因為遇上「一個半個」釘子戶,令整個項目未能達到強拍門檻,令重建無了期延後。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本港舊區重建進度緩慢,樓宇老化遠快過樓宇更新,主要原因是地產商認為舊樓強拍門檻太高,如果政府放寬收購舊樓門檻,相信可以大大降低地產商收購舊樓的難度。施永青認為強拍門檻可因應樓齡而調整,60年至69年樓齡的舊樓,建議只需收購七成業權,70年以上只需收購六成,80年以上樓齡只需五成。

 坊間亦有意見認為若降低舊樓強拍門檻,會侵犯個人的私有財產權,施永青回應指,多層大廈的土地業權並非業主獨立擁有,而是共同擁有,小業主只擁有整塊土地及其上面建築物的一個比例股份,所以若只是一個分層單位的業主,就不可在所有事情上都獨斷獨行,而是要和其他業主有商有量。事實上,大部分舊樓的小業主,都想有發展商來收購。

 對於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降低舊樓強拍門檻,傳由集齊八成業權降至七成半或更低。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接受採訪時表示贊同,認為措施將有效加速市區重建,增加房屋供應。

 梁沛泓強調,發展商在集齊地盤八成以上業權份數的努力不能抹殺,但被強拍小業主的權益亦不能忽視,他建議政府在降低強拍門檻的同時,亦應為小業主訂下最低保障金額,建議住宅單位的保障金額,可以以同區12至15年的樓宇作參考。

 梁沛泓指出,現時存在的問題是被申請強拍的地盤,一向只有申請方參與拍賣,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清一色以底價一舉即售。氣氛與政府賣地截然不同,違背了地盤公開拍賣引入市場競爭的精神。

 更值得關注的是,有不少強拍申請者把其計劃重建的地盤拆細,分拆成個別微型項目,斬件式向法庭申請強拍。華坊諮詢統計了2020年和2021年48宗強拍申請,發現了有四成多的地盤面積少於300平方米(約3230平方呎),最細的地盤更只有845平方呎。由於多層大廈均有一定的面積,要作電梯和樓梯等公共設施, 微型地盤的重建效益極低,拆細地盤強拍,明顯旨在壓低整幢舊樓的收購成本。(記者 周健鑫)

責任編輯:高心雲 【財經觀察】舊樓強拍門檻宜降低 避免樓宇老化快過重建速度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