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回歸25年難忘瞬間】重回童話王國「迪士尼」 漫遊文化綠洲西九龍

【回歸25年難忘瞬間】重回童話王國「迪士尼」 漫遊文化綠洲西九龍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2-06-22 10:14:0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回歸後打造了眾多文化與旅遊的新名片,許多富有香港特色的風光令人神往,迪士尼、M+博物館、香港故宮……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一直以來,香港與祖國內地血脈相連、人文相通。香港即將迎來25歲生日,一同穿越時空,「雲打卡」那些魅力無限的香港新地標。

 童年回憶殺迪士尼樂園

 香港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投入了不少資源發展文化藝術,香港迪士尼便是之一。《米奇妙妙屋》裏的米奇和它的朋友們,是很多人的童年快樂之一。

4.jpg

   中通社圖

 1999年香港與華特迪士尼公司達成協議,在大嶼山竹篙灣發展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園,這是香港回歸後建成的首座主題樂園,也是中國第一座、全球第五座迪士尼樂園。

image.png

   港鐵迪士尼專列

 9月12日開園當天,米奇老鼠操着一口熟悉的廣東話說:「而家要展開奇妙體驗啦!」自此,經多年籌備與建設,萬眾期待中的童話王國終於變成現實,香港也迎來了一座文旅新地標。

image.png


 2021年11月6日,香港運動員凱旋慶典在迪士尼舉行 。新華社

 市民熱情似火,開園當日有1.6萬遊客前來排隊。香港迪士尼門票也堪稱全球價格最友好,開幕時成人門票僅售295港元。近水樓台先得月,作為近鄰的廣東更有個多達1800人的旅行團前來遊玩,場面壯觀到可載入歷史。旅行社代表稱該團創下單一景點的「最多人報團」紀錄,申請列入健力士(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3年,中央開放自由行,香港旅遊業迎黃金時代,數據顯示,2014年,香港迪士尼入場740萬人次創新高,收入48.96億港元。而今,經3輪擴建、17年運營,香港迪士尼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8500萬人次。

image.png

 時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中)與曾蔭權(左一)在香港迪士尼與米奇老鼠等卡通人物合照。新華社資料圖

 香港迪士尼的建成開放,讓素來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更受歡迎,為回歸之後的「東方之珠」增添了精彩的一筆,也為這座薈萃中西文化的城市增添了別樣魅力。當時的香港迪士尼確與眾不同,佔地面積僅有28公頃,睡公主城堡亦「全球最細」,僅高23.5米,不過這也成了一大亮點。據悉有外籍遊客游遍世界各地迪士尼仍不過癮,正是因「貪細」而來。

2.jpg

 睡公主城堡「全球最細」。美聯社圖

 事實上,迪士尼順利建成開放來之不易,2003年,迪士尼樂園動工之際,香港遇上SARS打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企,整座城市蒙上陰影,樂園的建造,不僅拉動了就業市場,還為處在低谷的人們提起了士氣。

 迪士尼樂園建造中間,還與祖國內地的「泥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image.png  

   迪士尼興建時期。中國建築圖

 據了解,由於是填海而成,樂園對土地上可供種花草的花泥要求十分高,建設團隊決定從祖國東北地區運來黑土,經過騾馬、汽車、火車運輸至大連港口,再經海運,一路跋涉到香港。迪士尼所種植的植物來自世界各地,項目建設時就有約400萬棵植物順利「落戶」香港,用遼寧地區的花泥,種植世界各地之植物,可謂「取祖國沃壤  育萬國林木」。

 時至今日,迪士尼樂園已經成為香港旅遊的新名片,也為繁忙之餘的港人拓展幸福空間、提供休閒好去處,樂園綠化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事實證明祖國的泥土是厲害的、是高質量的。

3.jpg

迪士尼的表層覆蓋土採用內地遼寧地區的土堤花泥。迪士尼資料圖

 香港故宮迎「國寶」級文物

2.jpg

   新華社圖

 同樣將踏上香港這片土地的,還有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館藏珍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7月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這被視為回歸25周年的重要賀禮,市民亦非常期待這一文化盛事。

3.jpg

   新華社圖

 泱泱中華,國之瑰寶,此番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14件文物當中,有166件屬「國寶」級文物,佔展品的18%,這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覽。據悉若非中央支持,以國家的文物出口政策,故宮博物院實在很難長期借出國家級文物予香港,可見中央對香港的厚愛。

4.jpg

   新華社圖

 據了解,九百餘件珍貴文物中約七成為首次赴港展出,包括繪畫、法書、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瑯、玉器、漆器、玻璃、璽印、織繡、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建藏品等類別。其中,重量級亮點文物亦數不勝數,如商代青銅禮器傑作之青銅亞方罍、蘭亭八柱之《唐虞世南(傳)行書摹蘭亭序帖卷》、五代阮郜的傳世之作《閬苑女仙圖卷》、代表宋徽宗藝術審美畫作的《雪江歸棹圖卷》、北宋定窯瓷名品孩兒枕及巧奪天工的清乾隆款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清乾隆時期的皇家用品等。中華傳統文化深厚而悠久,相信這將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5.jpg

   新華社圖

 文化綠洲西九文化區

 文物穿越歷史長空,讓香港市民有契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對祖國的歸屬感;同時透過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融之地,讓中華五千年文明成果得以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並深深喜愛。

 國家「十四五」規劃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政綱中提到,要將香港塑造成「文化之都」,包括打造西九龍文化區成大灣區文化樞紐,帶動香港成為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國首選的展出地、全國首選的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2.jpg

  新華社圖

 西九文化區得天獨厚,西望大嶼山,南瞰維多利亞港,是香港的「新文化名片」,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車水馬龍的西九龍文化區,就像是一片城市文化綠洲,除了有將亮相的香港故宮館外,還有去年11月就已正式對外開放的M+博物館。

5.jpg

  M+博物館大屏幕倒數迎新年。中新社

 M+也是亞洲首間國際級當代視覺藝術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可以了解20世紀及21世紀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當代視覺文化,很多香港藝術家將東西方國家的文化帶入作品當中,其前衛先鋒的當代環球藝術十分令人「上頭」。M+的開幕盛況也很令人驚嘆,數據顯示,開放後日均約有1萬人次到訪,首月有超過25萬人次到訪,此後雖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暫停數月,但4月中重開後,人流迅速回升,人氣爆棚。M+博物館面向維港的LED幕牆奪目而耀眼,現已成為維港兩岸夜色新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4.jpg

  中新社

 如今,隨着承載中國歷史文化的香港故宮即將揭幕,它將和M+相互輝映,共同構築起香港西九文化區兩大世界級文化藝術地標,讓香港文化藝術煥發新的光彩。

 漫遊西九,除了可以打卡網紅M+博物館大樓之外,自由空間「留白Livehouse」旁的外牆處,有一幅長達35米的巨幅壁畫作品《Ensemble II》,該作品呈現了舞蹈、音樂、戲劇等不同界別的藝術角色,亦是攝影的好地方。

2.jpg

   市民於深水西九龍中心出行。中通社

 西九文化區集戲劇、藝術、教育和公共空間於一體的戲曲中心,從傳統戲曲、音樂演出,到多元藝術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不斷創作新作品,更是資深藝術發燒友的天堂。

 2024年,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將落成;2023年,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東九文化中心將啟用,它們將一起豐富香港的世界級文化藝術設施。

 活化古建築變身新地標

 許多經翻新活化的古建築,也搖身一變成為香港的獨特風景與城市名片。

 經活化的香港中環街市,煥發新的活力。停用了18年之後,中環街市經過全面修復,重新開市。中環街市是承載無數「老香港」回憶的地標建築,修復後的中環街市不再賣菜賣肉,而是變成集飲食、購物和展覽於一身的新街市,濃厚的煙火氣息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3.jpg

  中環街市。中新社

 2022年6月3日,香港沙頭角碼頭3日起向旅行團開放,市民有機會親身體驗沙頭角的「日出沙頭 月懸海角」的美景,遊覽沙頭角碼頭及附近土特產市集,並經碼頭乘船到外島出遊,更全面地欣賞香港新界東北部的文化特色和天然風貌。從沙頭角碼頭乘船駛出,航程中可見到停泊滿大型貨船的深圳鹽田港。隨着沙頭角的開放,《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也立下發展里程碑。

2.jpg

  中環街市內掛滿了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中新社

 香港有多元的城市人文藝術設施,濃厚的文化氛圍令人著迷。遍布街區的展廳和藝廊、維港之畔的地標博物館,散布在這座東西交匯、新舊互融的城市之中,讓世界看到香港獨一無二的美與蓬勃活力,也令人對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時光流轉,香港邁向未來,文化藝術也絲毫未落下腳步。香港的民生工程項目離不開祖國的悉心支持,大國建造,讓香江更閃耀,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春天正在趕來,將以全新氣象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責任編輯:羅維維 【回歸25年難忘瞬間】重回童話王國「迪士尼」 漫遊文化綠洲西九龍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