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非遺紀錄片《天工蘇作》將在北美上映

非遺紀錄片《天工蘇作》將在北美上映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6-23 14:38:32 來源:香港商報网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讓 「國潮」、「古風」成為風靡年輕人的新時尚,互聯網和Z世代合力打造最潮「非遺」,讓眾多沉睡的珍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的活力。由從事紀錄片行業三十餘年的著名紀錄片導演孫增田執導、《舌尖上的中國》著名配音演員李力宏旁白解說,華獅電影發行公司將最新出爐的非遺紀錄片《天工蘇作》定檔北美,6月24日將在紐約、三藩市、洛杉磯、溫哥華、多倫多同步首映。
 
非遺紀錄片《天工蘇作》定檔北美,6月24日將在紐約、三藩市、洛杉磯、溫哥華、多倫多同步首映
 
    90分鐘的《天工蘇作》裏,蘇式船點、宋錦、核雕、燈彩、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等9項蘇州傳統工藝先後登場,12位身懷絕技的蘇作傳承人變身銀幕「主角」,展現美輪美奐的非遺盛宴。首映以來,《天工蘇作》已在全國56座城市輪番上映。
 
    導演孫曾田表示:「這是蘇州非遺故事首次登上大銀幕,將我們國家的傳統藝術、審美觀念得以傳遞,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中國的匠人也可以留下影像、也擁有姓名。這是走進和了解非遺的一個最好的開始,也是能在影院領略中國傳統文化和非遺魅力的難得機會。」
 
    《天工蘇作》將目光聚焦蘇州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瑰寶,形成了精緻精彩的九個故事篇章:燈彩、核雕、宋錦、明式家具、船點、蘇繡、香山幫傳統建築技藝、緙絲、玉雕。透過12位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領域的非遺傳承人,講述中國匠人「擇一事、終一生」的動人故事,傳遞精雕細琢的中國匠心匠魂。影片在李立宏 (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渾厚溫潤的音色中娓娓道來,帶領觀眾博古通今,走進「蘇作」的昨日與今朝,感受中國文化精神內核與新時代匠人精神的傳承。
 
    12位傳統手藝人是時代的記錄者,更是時代的創造者。一門手藝流傳千載,其間的流變、傳承與革新,以及手藝里所包含的「講究 、哲思和溫度」,都在影片中歷歷展現。
 
    慢工出細活,傳承匠人精神
 
    在「燈彩」篇章里,汪筱文,蘇州燈彩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不肯向時間妥協,為守住自己心中的燈,倔強地挑戰複製極為費時費力、傳說中擁有數萬個光孔的萬眼羅燈。萬眼羅燈需切割出至少2萬個光孔,75歲的古稀老匠人,每天切割至少五百個,兩孔間隙不超過一毫米,日夜趕工,只為再次向年輕人展現「慢工出細活」的蘇燈匠人精神。
 
燈彩
 
    汪筱文娓娓訴說:「燈彩匠人,十年出師,學出來正是最好的時候,手穩、眼快。我今年75 歲,我自己知道再也做不了這樣精細的工作 。但我還是想搏一搏,起碼讓孩子們看看真正的蘇燈匠人是什麼樣子,極致的蘇燈是什麼樣子。」
 
    古今中西文化碰撞,蘇繡走上國際舞台
 
蘇繡
 
    姚惠芬,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她發明的「簡針繡」,2015年申請到國家專利,構圖手法近似於起源於14世紀文藝復興時的素描。中西文化火花碰撞,解構這種精簡背後的複雜,耗費了她十年的時間。繡娘的一生都獻給了針與線, 她把中國蘇繡在當代帶向世界舞台。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國主題館」 里,她的作品《骷髏幻戲圖》將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大謎團,透過蘇繡50多種針法演繹呈現,驚艷世界。
 
    傳承和創新,開闢中國「新匠人」之路
 
    「香山幫」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長河裏,留下了許多偉大建築:故宮宮殿群 、明代皇陵 、蘇州園林……時代變遷,香山幫代代相傳,屹立不倒至今。
 
    薛林根,香山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帶領瓦匠、木匠、石匠、漆匠、水泥匠一幫兄弟打天下,在他眼裏香山幫屹立千年,全靠「講究」二字。其觀點是:只要房子蓋得好,工期延長是可以商量的;年輕人缺少實戰經驗,設計圖紙的準確性遠不及匠人行走瓦礫之間的丈量。
 
    可薛林根的兒子,「香山幫」傳人薛東卻堅持,施工要按明確圖紙,要有準確工期。兩代人觀念衝突碰撞,傳統要捍衛,但時代追趕著你去變化。最終在蘇州幾百里外,薛東負責的大型項目竣工,全部採用標準化流程、運用大型機械建造,但又極大程度保留了香山幫古建特色。「萬物生長、草木枯榮,都有自己的周期。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永遠繁榮,除非它能夠自我修正,新的時代需要轉變一下腦筋。」
 
    薛東接受現代教育,但血液里仍留存著香山幫匠人精神,讓香山幫既有傳承 、又有創新,走上一條開闊而艱巨的「新匠人」道路。
 
    堅持藝術創新 「蘇州玉雕」開闢50億核心產值
 
    近十年,蘇州以和田玉籽料為主的玉雕產值超過五十個億,江浙滬一帶最大的和田玉籽料市場就在蘇州老城。「對於一個匠人來說,重複勞動是沒意思的,但是超越自己也是最難的。而每一次超越,都代表下一次超越更難。」蘇州玉雕國家級傳承人楊曦如是說。一塊石頭變成晶瑩剔透的玉雕,箇中滋味常人難以理解。楊曦堅守的不僅是技藝,也是對自己藝術創作的不斷超越,而這也是蘇玉價值迭代創新的核心。
 
蘇州玉雕
 
    另一位是蘇州玉雕省級傳承人蔣喜,他經年累月躺在太湖漁船上,在幾十噸、上百噸的魚蝦蟹貝間,尋覓一枚枚沉入太湖湖底的古玉。他撰寫了著作《太湖沉寶》,並將經年打撈、研究的太湖湖底千年石玉器捐給博物館。
 
    蔣喜表示:「一種延續千年的手藝,從不缺乏大師,但一個產業如果要延續下去,需要多種角色的配合。在蘇玉千年歷史裏,我不過是短暫浮現的一朵輕浪,但玉雕就是我畢生唯一。」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第一個入選該名錄的項目。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總數達42項,位居世界第一。蘇州共擁有人類非遺名錄6項,國家級名錄3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0人,蘇州和江南文人千年沿襲傳承的風骨和雲志,為「非遺」紀錄電影《天工蘇作》的誕生貢獻了深厚的土壤。
 
    華獅公司表示,紀錄電影《天工蘇作》文化出海,於6月24日海外院線上映,將會進一步引領「非遺」文化走向大眾,走入海外年輕人的社群文化,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觀眾透過大銀幕探訪千年遺存,感受中華歷史長河裏中國匠人手藝的精妙,中國匠心不變的堅守。

 

責任編輯:嚴燕紅 非遺紀錄片《天工蘇作》將在北美上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