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沈仲文:同心共譜深港「雙城故事」新篇章

沈仲文:同心共譜深港「雙城故事」新篇章

責任編輯:靜文 2022-07-01 15:55: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沈仲文

 香江奔涌,氣象萬千;獅子山下,同舟共濟。

 25年前的1997年7月1日,一個永載史冊的時刻到來:雄壯的國歌慨然奏響,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冉冉升起,闊別一個半世紀的香港重回祖國的懷抱。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國兩制」從偉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開創了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光輝先例。從此,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開啟了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新征程。

 今天,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香江沸騰,舉國歡慶。

 「我一直關注著香港,掛念著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香港繁榮穩定是香港同胞的心願,也是祖國人民的期盼」「國家好,香港會更好」……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香港繁榮穩定,一直心繫香港同胞利益福祉,切切深情,溫暖香港。

 「『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維護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只要毫不動搖堅持『一國兩制』,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出發,定向引航,擘畫推動「一國兩制」香港實踐行穩致遠。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雖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種種衝擊與挑戰,但在中央強力支持下,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歷經風雨後,浴火重生。今天的香港,資本自由流動、人才資源豐富、法治環境良好,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穩固,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繼續被眾多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東方之珠,依然璀璨奪目。

 (一)

 「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經濟特區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

 深港雙城,同心向前。

 深圳與香港,是一衣帶水的好鄰居,唇齒相依的好兄弟。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在學習借鑑香港中探路開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香港也在深化合作中拓展了產業空間與內地市場,為保持繁榮穩定注入了強勁動力。

 香港回歸祖國25年,是深港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25年,是雙城攜手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的25年。深港攜手,共謀發展,彼此成就,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雙城故事」,譜寫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精彩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深圳的發展歷程,深港之間的互動,就是最有力的印證。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擁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香港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依然是內地連接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是內地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夥伴、「走出去」的重要橋樑、重要外商投資來源地和重要海外融資渠道。

 當年,中央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以毗鄰香港這個地理優勢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為全國改革開放事業「殺出一條血路」。另一方面,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第一站就是深圳。隨着改革開放拉開帷幕,兩地以合作共贏的姿態開啟了製造業「前店後廠」「三來一補」的新模式,為香港經濟發展騰出新空間,藉助中國高速發展創造了香港的「亞洲奇蹟」,實現了第二次騰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在謀劃和推進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時充分發揮香港的作用,鼓勵支持香港找準定位、發揮所長,主動對接國家規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與發展空間。

 深圳是多重國家戰略交匯之地,正處在黃金髮展期,是香港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的絕佳平台。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再到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都涉及一個重要任務:堅持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以最大誠意繼續做好「深港合作」這篇大文章,傾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深港雙城探索發展新路向、尋找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的機遇所在。

 (二)

 「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

 灣區立南海,當驚世界殊。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備受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一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按下「快進鍵」,呈現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大灣區,大能量,大未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日前發布的《中國城市群一體化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今年有望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深港同為大灣區核心引擎,「香港-深圳」是大灣區最具活力的極點,再加上深港「一國之利、兩制之便」制度優勢和地緣人緣優勢,決定了深港合作在大灣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深港融合發展必將為大灣區帶來核心增長動力。

 深港合作最初從經濟領域落筆,從引進產業、外資和發展外貿起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的牽引下,深港合作漸入佳境,邁向全方位對接、深層次合作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科技、經貿、金融、旅遊、法律、環保、教育、文化、衛生、檢驗檢疫……深港合作的想象空間,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合作領域之廣、程度之深、成果之豐,達到了歷史新高度。

 「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就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深港合作、融合發展指引前進方向。

 強化「硬聯通」,暢通大動脈。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硬聯通」是前提。基礎設施「硬聯通」,使人暢其行、貨暢其流,是推動深港緊密合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礎。

 深圳機場三跑道建設全面步入「快車道」,助力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加速跑」;深港軌道銜接正在深入謀劃實施,「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皇崗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深圳灣口岸繪出「大手筆」,深港口岸交通華彩蝶變……從覆蓋多元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到海陸空「路路通」,「四通八達」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動。

 加碼「軟聯通」,增添新動能。如果說「硬聯通」是打通有形天塹,那麼「軟聯通」則是破除無形壁壘。「軟硬聯通」協同發力,才能讓「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充分釋放出深港合作的豐厚紅利。

 深港互動互學互鑒,共同向更高更優的標準和規則靠攏;兩地採取漸進推進策略,逐步實現機制、規則、法律、標準等方面「軟聯通」優化升級。在中央支持下,一項項政策創新和突破,促進了大灣區內規則和機制「聯通」,驅動資源要素「跑起來」,催生了「科技經費過河」「港澳藥械通」「跨境理財通」等合作成果,為深港合作提供了澎湃動力。從「深港合作會議機制」到「深圳合作專班工作機制」,深港合作持續創新機制、升級模式,雙方親如兄弟般關係更加鞏固,核心引擎功能不斷增強。

 促進「心聯通」,共享新生活。深港「雙城聯動」,不僅是地理上的無縫銜接、產業上的高度互補,也是心理上的認同依存。「心聯通」,是消除制約兩地協同發展的障礙和籓籬的重要前提,是兩地緊密合作、互利共贏的堅實基礎。

 通民心、惠民生,是深港合作的主基調。中央堅定不移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對國情的了解不斷加深,到內地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深圳在生活物資、抗擊疫情等方面始終「撐香港」,深港「心聯通」不斷加強。便利港人在深安居樂業的舉措密集落地,助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黃金髮展機遇;豐富多樣的文藝「嘉年華」接踵而至,深港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愈加豐盈。

 「跨過深圳河,天地更廣闊。」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選擇在深圳學習、就業、生活。2021年,超過千名香港青年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來到灣區城市工作,其中深圳占到總數的六成以上,深圳成為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首選地。

 正如著名學者鄭永年所言,地理自然空間有限,但制度創新空間無限。堅持優勢互補、深化資源共享、強化協同配合,推動深港雙城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港合作必將釋放出巨大的乘數效應、倍增效應。

 (三)

 「香港發展一定會譜寫新篇章。」今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時,動情地道出了對香港的殷殷寄望和飽滿信心。

 前程有日月,勳績在深港。

 獅子山下,更廣闊的空間在這裏打開。香港「向北走」,正式提出「北部都會區」構想和「雙城三圈」空間概念。

 這是香港發展史上的大事,展現了香港發展思路重大轉變後的「三個擁抱」——擁抱祖國、擁抱大灣區、擁抱深圳。這意味着,在國家大戰略和灣區大布局之下,深港合作將進入雙向發力、相向而行的新階段。

 南海之濱,更難得的機遇在這裏出現。當前,深圳進入了「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的黃金髮展期,為推進深港合作向縱深邁進提供了更大舞台。

 深港之間呈現出一種雙向的「鮎魚效應」,蘊含著巨大的交互能量。推動深港合作由點狀帶動到全面鋪開,可以讓雙方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深圳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深入落實「中央要求」,準確把握「灣區所向」,主動對接「香港所需」,始終竭盡「深圳所能」,貫徹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積極對接香港發展新策略,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間,助力香港激活發展新引擎。

 用好重大合作平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等重大合作平台,用好區域資源要素和優勢條件,打造「串珠成鏈」新優勢,推動雙城聯動提能級。

 推動全面無縫銜接。在發展策略上更好對接,在更多領域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通體制機制「堵點」,打通兩個城市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不斷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

 推進深度融合發展。深化服務貿易、金融、法律事務等領域的開放水平,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新格局;在社會民生領域積極開展深度合作,為香港同胞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更大發展舞台。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深港要強強聯合,做大做強「深港一極」,充分發揮極點效應,引領大灣區整體聯動。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優化深港合作模式。要將前海合作區、河套合作區作為制度創新的改革試驗場、協同創新的關鍵突破口,開展風險可控和引領示範的創新制度供給改革試驗,探索構建跨境聯動發展新機制。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放大深港協同效應。雙城聯動,打造能級更高、輻射更廣、帶動更強、影響更大的創新策源地。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參與構建央地協同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促進開放創新共振、科研能力共建、協同創新共進,優化創新生態,共擔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大灣區責任。

 充分釋放「耦合效應」,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深港合作作為落實和實現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重要一環,要充分釋放雙城「耦合效應」,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新路徑,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和全國發展大局注入新動能。

 灣區潮湧征帆競,深港同心向未來。搶抓機遇,朝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並肩前行,努力成為全球城市版圖中最璀璨奪目的「雙子星」,攜手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同心譜寫「雙城故事」新篇章!(圖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靜文 沈仲文:同心共譜深港「雙城故事」新篇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