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東莞「群文創作者之夜」舉行 500人共賞粵劇《白蛇傳·情》

東莞「群文創作者之夜」舉行 500人共賞粵劇《白蛇傳·情》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2-08-03 09:44:08 來源:深圳特區報

 8月2日晚,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東莞市文化館主辦的「東莞群文創作者之夜」在東莞市文化館星劇場舉行。

 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姚家慶,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調研員曾玉如,東莞市文化館館長、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黃曉麗等以及東莞群眾文藝創作者代表約500人參加活動,與市民共同觀看了由廣東粵劇院演出的粵劇《白蛇傳·情》。

 傳統藝術樣式的現代表達,東莞觀眾熱情追捧

 為了傳遞城市尊重人才的溫度,凝聚更多文藝創作人才融入東莞、愛上東莞、扎根東莞、表現東莞,東莞市文化館特別策劃了此次「東莞群文創作者之夜」,以藝術之名,邀請全市基層群文創作者和表演者,觀看由廣東粵劇院創排的精品粵劇《白蛇傳•情》。該演出同時也是2022年東莞全民藝術普及行動計劃之精品演出的首場演出。

 東莞市文化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廣大群文創作者在獲得浪漫唯美的藝術享受的同時,從中汲取創作靈感,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方式,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藝術作品,推動全市群文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不斷夯實「文化強市」的基石。」

 《白蛇傳•情》是一部蘊含東方美學的粵劇佳作,由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等主演,2014年10月首演至今已演出上百場。該劇取材於經典傳奇《白蛇傳》,選取「情」為切入點,提煉升華「情」的實質與「愛」的內涵,運用粵劇綜合表演藝術,結合現代理念舞台樣式,演繹具有內在人文情懷與現代審美品格追求的粵劇版《白蛇傳•情》。全劇蘊涵感動天地的戀情、友情、悲情、離情,彰顯世間唯情至真至美至永恆的精神主題,舞台呈現詩情、畫境、禪意,如一曲千年的戀歌緩緩吟唱,一出美麗的詩劇脈脈如水。

 前來觀看的東莞基層群文工作者劉女士表示,「太美了,戲曲演員真是功力深厚,唱、念、做、打無一不精,舞美、燈光、服裝、道具無一不美,真是一場極致的享受,確確實實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隨家人前來觀看演出的小學生貝貝表示,「這是我第一次看粵劇,讓我大開眼界,演員的表演都太精彩了,尤其是武打和水袖表演,太讓我印象深刻了,原來粵劇這麼美這麼好看,好想也去學着唱一段」。

 多措並舉扶持創作人才,群文創作精品迭出

 據了解,一直以來,東莞市文化館高度重視對群文創作人才的發掘、扶持、培養和推廣。首先通過創作賽事發掘群文創作人才,目前已形成了東莞市群眾文藝創作三大花會(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少兒藝術)、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度作品評選等常設性、制度化的創作賽事,發掘了一大批優秀的群文創作和表演人才;其次是建立重點作者培養機制,建立了各門類重點作者人才庫,定期組織全市重點群文創作人才召開座談會、創作規劃會,舉行各門類文藝創作沙龍、高級研修班,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來莞授課,並組織作者們外出採風交流,開闊創作視野,激發創作靈感。第三是建立作品的扶持與推廣機制。對於入選全省群眾文藝創作三大花會、全省年度作品評選等省級以上文藝創作賽事的作品,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有力地保障了重點作品的創作與生產;此外對於其中特別優秀的作品,還在東莞市千場文藝演出、南方+東莞雲上文化館、文化莞家等平台予以重點推廣。

 這些措施,極大地激發了群文創作者的創作熱情,他們將對東莞的熱愛和感謝之情融入到作品中,創作出一批扎根本土、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優秀文藝作品。在文化和旅遊部剛剛公示的第十九屆群星獎決賽作品名單中,東莞市音樂作品《嶺南雨巷》榜上有名,將代表廣東省衝刺群星獎,這也是東莞市連續五屆有作品入圍群星獎決賽;歷屆省群眾文藝三大花會、省年度作品評選、省美術書法攝影聯展,東莞市總成績均名列前茅;歌曲《中國就是中國》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兒童相聲《貓的煩惱》入圍全國少兒曲藝展演等等,全市群眾文藝創作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精品迭出的喜人局面。

 東莞群文創作者感言

 在觀看完演出後,東莞的群文作者們也紛紛表示,感謝東莞市文化館給予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他們將繼續深耕創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緊扣時代,同時不斷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養分,努力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秦川:東莞對於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視和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東莞市文化館在扶持和培養群眾文藝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工作,我作為群文創作者也是受益很多。接下來,我在堅持自己創作的同時,也期待能夠與市文化館合作,扶持青年戲劇創作人才,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戲劇創作中來,一起推動東莞群眾戲劇的繁榮發展。

 李建華:今天看了國內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將傳統戲曲藉助現代電影技術進行再創作,那如詩如畫的場景、唱腔、表演以及武打特效、特技表現,這種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戲曲風格,水墨國風,虛實相間,美輪美奐,不僅是一種形式突破,更體現了一種中國文化自信。

 王琦:今天觀看這樣一場「戲劇+時尚」的演出,受益匪淺,對我很有啟發,就是在今後的創作中,如何將傳統文化、本土文化有機融合進來時尚文化,凸顯時代特色,是我們文藝工作者必須思考並踐行的創作之路。(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秋偉 通訊員 周梅 文/圖)

責任編輯:趙桐曲 東莞「群文創作者之夜」舉行 500人共賞粵劇《白蛇傳·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