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研發佔GDP比例居山東第一:濱州「科創流量」變「產業增量」

研發佔GDP比例居山東第一:濱州「科創流量」變「產業增量」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8-10 20:25: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8月10日,來自全國各地近300名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相聚濱州,召開第十屆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發表了題為《產教「大融合」賦能實業「大創新」》的致辭。在致辭中,宋永祥表示,濱州順應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探索出了一條中等城市轉型發展的務實路徑,就是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這是濱州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必由之路,更是必勝法寶。

    宋永祥與大家分享了三個詞,就是味道、風采、未來,與大家一起品味濱州「智者智城」的味道,一起領略濱州「職教名城」的風采,一起暢想濱州「雙型」城市的未來。

    第一個詞,味道,就是「智者智城」的味道

    「智者智城」是濱州的城市品牌,歷史淵源來自於2500年前的世界著名軍事家孫子。他撰寫的《孫子兵法》被後人譽為「戰爭的藝術」「勝利的哲學」。先人的智慧賦予濱州這座城市獨特的味道,既有最醇厚的人文味道,又有最無窮的產業味道;既有最活躍的科創味道,又有最清新的生態味道。

    最醇厚的味道——人文的味道。濱州是黃河文化、齊文化發祥地之一,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兵聖孫武、政治家范仲淹、咸豐帝師杜受田、金石學家吳式芬等歷史名人都在這裏出生成長、創立思想,還有人民大會堂設計師張鎛等當代大國工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中國科學院院士崔向群,中國科學院院士魏炳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澤金,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等當代科學巨匠,他們都是濱州人。

    最無窮的味道——產業的味道。濱州產業基礎雄厚,擁有在全球有影響力、在全國有標誌性的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去年實現營收1.1萬億元,37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佔有率在全球或全國排名第1位。去年全市規上工業營收達到9090億元,列山東省第3位;規上工業利潤達到609億元,列山東省第1位。規上工業企業營收50億元以上的有43家、100億元以上的有17家,頭部企業魏橋集團位居世界500強第199位,居山東省民營企業第1位,去年營收達到4130億元。山東民營企業100強中,濱州有9家企業上榜,總資產達4423億元,列山東省第1位。

    最活躍的味道——科創的味道。濱州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達到3.36%,列山東省第1位。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科創平台加速構建,「引育留用」科創人才加速彙集,三年來引進高端專家440餘人,本科以上大學生4萬餘人,「政產學研金服用」科創生態全麵塑成。

    最清新的味道——生態的味道。濱州依河傍海、環境優美,天藍、水清、土凈、人和,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正在積極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養示範城市、體育公園城市,濱州已成為宜居、宜業、宜遊、宜學、宜養的品質之城,必會讓大家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第二個詞,風采,就是「職教名城」的風采

    這個「風采」,不僅指職業教育發展的「氣度和神采」,更是指城市轉型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不屈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濱州作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職業教育方興未艾、大放異彩,可以用「四個很」來概括,就是很吃香、很強勢、很活躍、很響亮。

    在濱州,技能人才很吃香。人才結構決定產業結構,產教融合關乎濱州未來。濱州每年舉辦濱州人才節、職業技能大賽、「渤海工匠」評選,每年至少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獎勵技能人才,凡是獲評「傑出貢獻人才」的,均享受每月5000元的津貼。尊崇職業教育、敬重技能人才,連續3年畢業生就業率超95%,本地就業率、專業對口率、企業滿意度均超85%。

    在濱州,職業院校很強勢。濱州擁有職業院校26所、實訓基地1040個,每百萬人擁有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數居山東省首位。當前,濱州正在加快推進濱州理工大學建成招生、濱州學院更名為山東航空學院、濱州職業學院創建升格為濱州職業技術大學,加快建設渤海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已經成為「雙型」城市建設的強力支撐。

    在濱州,校企合作很活躍。濱州職業教育的理念就是「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專業即產業」,所以,濱州堅持「雙元育人」「雙師教學」,把專業建在產業上、把校園辦在企業里、把人才留在事業中。現在有1000多家企業與各類院校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全市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超75%,每年向企業輸送技術技能人才超過2萬人,全市產業工人超過了70萬人。

    在濱州,職教品牌很響亮。「院系+研發中心+產業園」的「魏橋模式」、「N1N」校企聯融的「京博模式」、「康養+研創+製造+職教」的「愉悅模式」等產教融合模式已經成熟定型。各類學校辦學層次和教學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濱州職業學院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高職教改研究項目重點立項數居山東省第1位,中職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成績連續4年居山東省第1位。全國民航10%的飛行員、山東航空70%的飛行員都來自濱州,濱州是國內六大民航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濱州機長」「濱州技師」「金師」工匠已經成為濱州的形象大使,也必將推動濱州成為職教的高地、藍領的福地、智造的勝地!

    第三個詞,未來,就是「雙型」城市的未來

    一路風雨一路歌,職業教育已經深深扎根濱州大地,與經濟一體、與生活一道、與文化一脈。濱州將藉助「對話會」的東風,做好職教賦智、平台賦勢、融合賦能、政策賦力「四篇文章」,把「雙型」城市做成樣板、做成示範、做成品牌。

    職教賦智。將持續強化「產業發展繫於職業教育」的共識共為,加大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力度,把職教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產教大融合賦能實業大創新。

    平台賦勢。將認真學習全國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把「五院十校N基地」建設好,把「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 建設好,把「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 建設好,全力爭創國家級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

    融合賦能。將持續強化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各方「握指成拳」,加快實施企業與職業教育深度合作「全覆蓋」工程,加快完善「產學研訓創」體系,打通技能人才供需兩端,推動職業教育與城市融合發展再上新台階。

    政策賦力。將固化「雙型」城市建設成果,優化「引育留用」政策,深化人才「三進三創」工程,做好領軍人才匯聚、青年英才啟航、技能人才培育等工作,讓職校和職校生滿意,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讓產業和產業鏈壯大!(記者 孫珂 通訊員 任宵 張丹丹 圖/濱州日報)

責任編輯:嚴燕紅 研發佔GDP比例居山東第一:濱州「科創流量」變「產業增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