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70載,驀然回首古稀事。為慶祝香港商報創刊70周年,本報特設「七十拾萃」專欄,回顧商報歷史,重溫過去70載報道過的人與事,與讀者一起溫故知新,同迎未來。
70年前,香港商報創刊,標誌着香港愛國愛港輿論力量開啟新篇章。
創報前人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為初生報章打下堅實基礎。接棒的後人承先啟後,大膽革新,順應時勢,再創輝煌。
70年的歷程波濤起伏,報人同步走過荊棘,攜手踏平崎嶇。
可貴的是一代又一代商報人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堅持愛國愛港,
貼近讀者,融入時代,走進社會,砥礪前行。
1952年10月11日出版之香港商報創刊號。
香港商報在1952年10月11日創刊,當日出紙一大張,報價是一毫一份,頭版為經濟和國際消息,二、三版為副刊及娛樂消息,第四版為港聞與體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讀者對象是小市民和商販。
李子誦為商報創刊號撰寫發刊詞。
報壇泰斗李子誦在創刊號頭版撰寫發刊詞:「商報之為香港人報紙,工商界喉舌,已不問而知。簡言之,我們之宗旨,即在於『一切為香港人着想,一切為工商界服務』是也。……因而讀者所需要者,我們一定好好地替大家着想,而工商界所欲知、所欲言者,我們更願忠誠服務,不敢稍懈。」奠定了香港商報財經主導、聚焦商界,關注民生福祉的辦報方針。
李子誦在發刊詞最後重申,商報的創辦宗旨,在於做到「真誠無欺」四個字。「我們願以確實的消息,真誠的言論,為廣大的讀者着想,為廣大的工商界服務。」
香港商報首個社址位於港島干諾道中146號地下及145號3樓。
香港商報的報頭,是集書法家葉恭綽的字帖組成,初時是四個字等大直排,後來把「香港」兩字縮小橫排於「商報」之上,就是現在的報頭。創報翌年,報內增設服務類資訊,因版面內容豐富耐看,銷量快速攀升,多年來暢銷全港。
承接經濟導報使命
佛家有前世今生之說,香港商報的前世就是《標準百貨金融行情》。它是一份八開四版的日刊,1948年7月在香港創刊、1952年9月停刊。行情是由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財經媒體經濟導報開辦。經濟導報是著名經濟學家、周恩來總理的經濟顧問許滌新,於1947年在港創辦,是由香港一批經濟記者私人入股,加上工商業人士集資創辦的刊物。老一代導報人,對民族苦難有切身體會,希望能為國家擺脫貧弱做些實事,所以頂着各種壓力和困難,堅持把該刊辦好。
商報創刊之際,香港中華總商會為剛剛誕生的香港商報題詞:「修辭立誠,通商惠工。」
溝通兩地 經濟搭橋
1949年國家解放後,經濟導報的主要人員多返回內地,許滌新當上全國工商業管理局第一任局長。留下來的陳陌軍擔任總編輯,陳展謨任經理。新中國雖然建立起來,但對外經濟聯繫不足,特別是華南地區、與香港毗鄰的廣州,人與物的交流頻密,但對香港市場和商品情況卻十分陌生,《標準百貨金融行情》遂應運而生,頭版是香港市場上金融和商業動態的報道,其餘三版則是金融貨幣和各類商品的每日行情。後來,這份行情成為了華南(廣州)海關對外進口商品徵收進口稅的依據。特別是抗美援朝、聯合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期間,華南口岸是中國對外的主要物流通道,這份行情所起的作用就更加不言而喻。行情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後,在1952年9月停刊了。
商報「行市表」詳列各類物價行情。
香港商報承接行情而面世,初期設有「行市表」,涵蓋五金、工業原料、染料等物價行情,深受各界歡迎。「溝通兩地、經濟搭橋」的DNA在今天的香港商報仍起着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