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洪洞大槐樹:天下華人是一家

洪洞大槐樹:天下華人是一家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2-11-23 13:42: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在華人世界,這首民謠有着極高的知名度,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微信图片_20221123110345.jpg

    洪洞縣,位於山西省南部的臨汾市境內,曾是古楊國、古趙國封地。這裏山環水抱、沃野遼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便是繁華富庶之地。

    明朝初年,因長年戰亂,中原地區人口急劇減少,而山西晉南之地由於受戰爭影響較小,人口甚為稠密。這其中,洪洞縣又是整個晉南地區人口最多的縣。

    為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明朝政府遂在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設局駐員,前前後後組織了8次大規模移民活動,移民們遍及全國18個省逾500個縣,涉及姓氏逾1230個。其聲勢之大、範圍之廣、移民之多、時間之長,堪稱曠古絕今。

《大槐树移民》情景剧.jpg

《大槐樹移民》情景劇(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斗轉星移、時光流逝,隨着人口的繁衍與遷徙,如今,洪洞大槐樹移民後裔已達兩億人之多,遍及世界各地。枝繁葉茂的洪洞大槐樹無時無刻不在向後人傳遞着「天下華人是一家人」的召喚,因此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移民後裔前去大槐樹下尋根祭祖,以解濃濃的思「鄉」之情。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也已成為華夏兒女的「夢中家園」及祭祖聖地。

    2008年,洪洞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代代古槐 滋生不息

    一株粗壯的大槐樹下,「官兵們」押解着「百姓」踽踽前行,「百姓」則一步一回頭,眼神中充滿了惶恐和不安,大槐樹上的鸛鳥不斷發出聲聲哀鳴……

    10月4日,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以下簡稱大槐樹景區)廣濟寺前,反映明初移民的《大槐樹移民》實景劇正在上演。看到「祖先」在「官兵」的催促、呵斥下,依依不捨地離開故土,許多移民後裔禁不住潸然淚下。

    而劇中那棵「大槐樹」,成為「祖先」們腦海中對故鄉最後的記憶,也成為許多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精神寄託。

一代大槐树(水泥仿雕).jpg

一代大槐樹(水泥仿雕)(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據《洪洞縣誌》記載,明代時,洪洞廣濟寺山門左側有一株漢槐,枝繁葉茂、粗壯無比。漢槐下有官道,附近亦有驛站。當年的移民,就是從這株漢槐下走向全國各地的。遺憾的是,這株移民後裔口中的「第一代大槐樹」,於清順治八年被附近的汾河水衝毀。1914年,人們在「一代大槐樹」原址上建立了碑亭,以作為紀念。

    如今,在大槐樹景區,人們看到的是二代大槐樹和三代大槐樹。其中,二代大槐樹滋生於明萬曆年間,與一代大槐樹共生了逾60年,後因樹根懸裸,逐漸乾枯,但二代大槐樹仍被視為移民象徵。為保護這株古槐,洪洞縣政府專門撥款加固了圍欄。

    三代大槐樹,粗壯過圍,枝繁葉茂,煥發着勃勃生機。它是清光緒年間滋生於第二代大槐樹,樹齡已逾百年。

三代大槐树.jpg

三代大槐樹(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可以這麽說,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也沒有哪一株槐樹能像洪洞大槐樹一樣,讓全球兩億多大槐樹移民後裔牽腸掛肚,魂牽夢繞,並被崇拜為根、祖、家的圖騰,崇拜為故土家山、精神家園。

    洪洞大槐樹一代代滋生成長,生命力如此頑強,不正如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頑強不屈、努力奮鬥的精神嗎?雖然經歷了一出出背井離鄉的人間悲劇,但大槐樹的子孫踏平生活道路上的坎坷,經歷遷徙煉獄的煎熬,以老槐騰遊時空的氣魄和根植泥土的不屈韌性,在他鄉異地開始篳路藍縷地創業,不辭勞瘁地耕耘,將凝重的汗珠,結實地撒落在陌生的原野,以強韌的筋骨撐起另一方藍天,拓展出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生存空間。

    尋根故事 感人至深

    洪洞縣有個萬安村,河北省邯鄲市也有個萬安村。那麼,這兩個村子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2019年4月5日,農曆己亥年清明節,「第二十九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尋根祭祖大典」在大槐樹景區祭祖廣場舉行。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大槐樹移民後裔及社會各界人士近萬人齊聚一堂,共祭先祖,共話親情。

献殿.jpg

獻殿(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期間,來自邯鄲萬安村的逾30位村民專程趕到了洪洞縣萬安村。據前者家譜記載,洪洞萬安村即其先祖的遷民出處。

    大典上,當兩個萬安村的村民在舞台上緊緊相擁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不少人甚至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關山再遠,家最難忘。回鄉祭祖,心之所在。其實,明代大槐樹移民之後,就陸續有移民後裔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回到洪洞老家,前去大槐樹下祭拜先祖。而這些年,大槐樹景區作為尋根祭祖文化的核心景區,則不斷致力於研究移民文化,收集各類民間族譜,整合各類移民信息,持續開展移民後裔諮詢接待服務,並開發了網上祭祖平台。

祭祖广场..jpg

祭祖廣場(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在大槐樹景區,移民後裔可以了解更多的移民故事、歷史變遷、祭祖習俗、姓氏文化、特色文創、家鄉美食等。如特色文創方面,大家可以通過竹簡家訓、家譜、始祖像等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美食方面,了解家鄉的特產:槐花餅、山西醋糕等。

    大槐樹景區已成為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地標。

    據悉,從2014年至2022年,大槐樹景區已接待尋根祭祖遊客近千萬人。

    海外遊子 夢縈「老家」

    「樹大根深,枝榮葉茂大槐樹;宗洪祖旺,源遠流長洪洞宗」。大槐樹景區核心景點祭祖堂西門,懸掛着一副楹聯,頌揚了洪洞大槐樹移民群體的枝繁葉茂。這副楹聯,為香港作家蔡經湘所撰寫。

    香港詩人程天嬌也曾在遊覽大槐樹景區時寫道:「尋根,歸故國,莫分山海,同話滄桑……」

古大槐树原址上所建碑亭.jpg

古大槐樹原址上所建碑亭(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據相關資料查考及各姓氏源流追溯分析,作為香港重要移民來源之一的客家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裔。中國社科院丘權政先生在《客家與香港崇正總會·客家的界定及其分布》一書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近年來,洪洞大槐樹景區以獨特的祭祖文化習俗和根祖文化內涵,吸引着太多的海外遊子不遠萬里前來尋根祭祖。

    1992年夏,60位台灣老人來到大槐樹祭祖園,齊刷刷地跪在大槐樹下,流着眼淚說:「祖先啊,我回來了……」

    1994年春,一位在泰國生活了逾半個世紀的華裔老人,帶着全家老小來到洪洞大槐樹下,全家合影后,老人讓孩子們從槐樹上折下一小樹枝,夾在隨身攜帶的相冊裏。

    1999年9月,馬來西亞中國客家文化尋根團,經6次尋根活動後,沿着客家人第二次大遷移的路線尋根,29日抵達大槐樹下。團長新山客家公會會長蕭光麟先生說:「這才是我們尋了十多年找到的最大的根,也是我們漢民族的根。」並代表新山客家公會向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敬贈錦旗一面,上書「同是一家」。在他們的日程表上記載:「9月29日16:00抵元末明初北方移民南遷集結地洪洞大槐樹,祭拜百家姓祖祠,客家先民也來自此地,近代海內外尋根活動已成北洪洞、南石壁潮流。」

根雕大门 - 复件(1).jpg

根雕大門(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此外,今年3月5日至5月5日,由大槐樹景區製作的「內心的旅程,發現中國人的靈魂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文化展」中英文虛擬展廳在美國猶他州家博會主會場展出。觀眾通過手機鏈接,即可身臨其境感受大槐樹景區特色景觀、歷史淵源、根祖文化、祭祀習俗、特色表演、家譜文化等。

    ……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如今的洪洞大槐樹不僅承載了全球億萬移民後裔的鄉愁記憶,還詮釋了炎黃子孫深深的家國情懷。

洪洞大槐树文化节盛况.jpg

洪洞大槐樹文化節盛況(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景区俯瞰.jpg

景區俯瞰(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軼聞趣事

    五百年前是一家

    從明初至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時間為500年左右,大槐樹移民後裔已遍及神州大地甚至海外,人們相見互問老家及姓氏,若回答為同姓,問者就會說「啊!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小腳指甲兩瓣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據傳當年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為記號。不少後人看到自己的小腳指甲蓋上有一道豎紋且為兩瓣,就認為自己從大槐樹下來。

    背手

    移民們在官兵的押解下,背起手來,捆綁在一條繩子上,艱難上路,時間一長,竟養成背手走路的習慣。

    解手

    移民途中為防百姓逃跑,官兵採取了綁手押解的辦法。若被押人員內急,便向官兵喊一聲「解手」。現在「解手」一詞在民間仍被廣泛應用,成了人們上廁所的代名詞。(林宇 牛黎 楊亮)

頂圖:「根」字影壁(圖片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責任編輯:林梓琦 洪洞大槐樹:天下華人是一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