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事講場】從預算案看香港經濟新增長點

【港事講場】從預算案看香港經濟新增長點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3-01 09:52:0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戴韡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日前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期香港2023年經濟增長3.5%至5.5%,預期比較謹慎,卻中肯,而且合適。2022年香港經濟收縮3.5%,今年如果增長僅為3.5%,則國民收入規模仍不及2021年,加上港府這個財政年度將採取寬鬆財政政策,保4.5%或5.5%本應無大問題。港府說話留有餘地,折射本地經濟處於疫後復蘇初期、新增長模式尚待形成、息口上升、外圍經濟不明朗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

 新一份預算案的特點

 不少評論指這份財政預算案強調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對於港府或相關評論的初心值得肯定。而從資源配置角度來觀察,港府在新財政年度計劃運用1234億港元推行79項措施,其中八成用在市民及中小企業身上,包括向市民發放合共5000港元的消費券、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提高子女免稅額、補貼電費、延長交通費補貼等,意在減輕市民生活壓力,從而促進消費。

 預算案也稱會預留5億元幫助香港中小企業加快數碼轉型,預留30億元加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撥出60億元資助大學和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促進橫跨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合作;設立「微電子研發院」、撥款5000萬元推動第三代互聯網(Web3)生態圈發展等。

 囿於香港市場機制、港府的職能、願景和規劃,財政開支的用途和比重顯示政府對資源的配置仍側重通過增加本地需求來促進經濟發展。在港府2023年的規劃中,研發不會改變香港的經濟結構,對改善就業和增加社會需求的力道也有限。從2017至2021年,香港研發開支的GDP佔比在0.88%至0.99%之間,估計2022年佔比可能較高一些,2023年則不一定能超過1%。而在內地,該佔比在2021年為2.22%,深圳則達5.46%,這就是差距。

 致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香港現行的市場經濟模式已經運行多年;鑒於產業空心化,需求對資產價格或資金流動的依賴程度高,實體經濟需要虛擬經濟帶動。2018至2022年GDP增幅分別是2.85%、-1.25%、-6.55%、6.34%和-3.5%,期間經濟表現波動性大,經濟增速和產生的社會福祉更呈現下降趨勢。

 香港私人消費的GDP佔比約三分之二,而樓價對私人消費有很大影響,樓價一旦停止上升,要維持或促進內需往往需要內地客的自由行購物來彌補本地消費的缺口。這雖然能維持香港某一段時間的整體消費水平,但「超市化」不能使香港經濟取得突破性發展。

 外來資金或內地客到香港買樓也有助資產價格回穩或提升,有助提升私人消費水平,但外圍市場有景氣循環,美西方市場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在過去25年,外圍市場對香港經濟的衝擊越來越頻繁,削弱了本地社會對前景的信心。香港經濟要繼續發展,就需要擺脫原發展模式的困局,需要多元化;而推動並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使香港經濟增長有所突破。

 推動科技創新

 除金融業外,香港也需要發展科技創新和高增值的先進製造業,其中科技創新更是發展高增值製造業的重要環節。創新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也需要承擔較高的營運風險,但一般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和規避風險,它們不是為促進社會福祉和創新發展而成立的,因而市場難以改變經濟現行的運作模式,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再配置。在此關頭,政府財政可以起到積極作用,讓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願意參與創新研發,讓風險資本和其他資金投資到創新領域。

 李家超近日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對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上任後的首次訪問,反映港府對建設大灣區和聯手進行創新的重視。香港搞創新有許多優勢,例如較容易獲取及時的科研信息、資金密集和優秀的大學科研人才,但如果說香港單獨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推廣應用和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卻比較難。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手搞創新,香港可以有效利用本地優勢,匯集更多資源來進行研發,同時也能面向更大的國內外市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效,為本地創新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責任編輯:靜文 【港事講場】從預算案看香港經濟新增長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