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漫話中醫】肌肉知多少

【漫話中醫】肌肉知多少

責任編輯:副刊 2023-03-13 19:10:19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文:吳文豹)中醫骨傷科診治的對象主要是「骨」與「筋」兩大類,因西醫骨科學的興起,近年來中醫在治療骨傷及骨病上有所減少,治骨傷專長沒有很好地發揮,而治療傷筋發展比較大。中醫所說的「筋」,實是指人體運動系統的軟組織,它的範圍包括人體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囊、脂肪、神經、血管等組織。在整個軟組織的內容中,肌肉所佔有的比重與作用比較大。故要想治療肌肉等損傷,首先要了解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肌肉是骨骼系統運動的動力系統。由於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並超過一個或多個關節,所以當肌肉收縮時,就牽動了骨骼,產生肢體運動。其作用猶如槓桿裝置,其基本運動形式有三。

   一平衡槓桿運動、二省力槓桿運動、三速度槓桿運動。

   人體大約有639塊大小不一、形態不同、長短不一樣的隨意肌(骨骼肌屬隨意肌)。它們的重量,約佔整個人體體重的40%。其中四肢肌肉又佔全身肌肉的總體重量的80%。

   肌肉主要由肌細胞構成。肌細胞細長,呈纖維狀,所以也稱肌纖維。肌纖維的直徑為10至100微米。人體肌纖維總數量約有60億條。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1毫米左右。大的肌肉約有兩千克,小的肌肉只有幾克。

336135927.jpg

肌肉構造示意圖。

   每塊肌肉由許多「肌束」集合而成,每一肌束又由無數肌纖維組成。肌肉表面被結締組織包裹,這叫「肌外膜」。結締組織伸入肌內包裹肌束叫「肌束膜」。最後伸入束內包裹每根肌纖維,叫「肌內膜」。血管和神經(感覺和運動纖維)沿肌外膜進入肌肉,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纖維,以調節肌肉緊張,使肌肉收縮,並調節肌肉的營養、代謝和發育。

   由於肌肉的基本運動形式是「收縮」,由有關肌群組合協調完成。四肢的肌肉通常跨越關節附着在骨骼上,收縮時以骨骼為槓桿,產生關節運動,完成動作往往由某些肌肉為主。另外,一些肌肉為輔助,但是如果協調不好,用力不當,就容易發生肌肉損傷。而不同姿勢、動作時的外傷,也是造成肌肉損傷的一種途徑。

   有學者報道,據測算,1平方毫米的肌肉,約有1350根微血管。全身大約有300億根微血管。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平方毫米肌肉橫切面約有30至270根微血管在開放着。如果一個人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微血管開放數量會增加到1000多根。微血管大量開放,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豐富的營養、充分的氧,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加強,如果肌肉損傷、肌肉出現緊張、痙攣,會使肌肉血流量減少,甚至缺血缺氧,肌肉出現酸痛、僵硬。長期會形成肌肉組織變性。西醫稱作「肌纖維質炎」。

   了解上述的這些肌肉生理病理,對我們制訂中醫「活血去瘀」、「舒筋通絡」、「消炎祛痛」等一系列治療原則有很大幫助,做到明白原理,療效明顯,治療方法針對性強而明確。使治「筋」療法更上一層樓。

5.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責任編輯:副刊 【漫話中醫】肌肉知多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