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建評】引外勞紓緩本地市場壓力

【建評】引外勞紓緩本地市場壓力

責任編輯:蔣璐 2023-04-07 08:32: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隨着本港經濟活動走出疫情陰霾逐漸復常,加上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本港失業率持續下跌,2022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失業率為3.3%,就業不足率為1.3%。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相信勞工市場情況在短期內應會進一步改善,更對外透露當局考慮參考社會福利署「院舍輸入照顧員特別計劃」的做法,准許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地勞工,名額或逾一萬個,最快下半年推出。

    建造業議會公布的《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亦預測建造業未來數年會出現嚴重的「人力缺口」,建造業由上至下、由前線工人到專業人員都面對嚴峻的人手不足問題。而運輸業界人手不足問題早年已出現,本港經歷了三年多疫情,運輸業呈現萎縮現象,但復常後社會對運輸業人員的需求短時間內劇增,業界無法於短時間內恢復疫前運力。本港若因結構性問題無法即時從本地勞動市場補充人手,探討輸入外勞絕對是一個合理的選項,以保障本港經濟復常及利益最大化。

    同時,有意見指現行「補充勞工計劃」程序複雜、審批緩慢、所需時間長,審批個案時亦缺乏客觀參考因素,企業一方面難以制訂合適的人力補充策略,而申請輸入外勞時更容易被否決。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通過「補充勞工計劃」來港的申請通過率偏低,例如2021年建築業的申請數量為846宗,最後獲得批准的只有6宗,對補充勞工缺口作用不大,對紓緩勞工短缺更是杯水車薪。

    優化輸入培訓勞工程序

    社會需要思考如何簡化輸入外勞所需的程序與資料、縮短審批時間,在短時間內紓緩業界人力緊張的情況,以免情況持續增加業界的經營成本,阻礙各行業的復常,影響本港整體的競爭力,甚至會因從業員不足導致員工過勞或年齡老化,增加意外發生的機會。期望計劃能以「特事特辦」的方式簡化輸入外勞所需的程序與資料、縮短審批時間,從而在短時間內紓緩業界人力緊張的情況。

    當然,輸入外勞前提是必須優先考慮本地勞工就業情況,避免出現輸入外勞與本地勞工「爭飯食」的情況。因此,建議政府應善用本地人才資源,透過「先聘用,後培訓」或「培訓津貼」等不同方式加強本地培訓,積極保障本地勞工。民建聯最近提出的「紓緩勞工短缺政策倡議書」中,建議政府參照「勞工短缺清單」推出「短缺工種就業計劃」,並參考僱員再培訓局「特別·愛增值」計劃的做法向學員提供每月3000元,為期不多於六個月的在職培訓津貼,而僱主承諾書亦訂明以高於該項公眾計劃的工資中位數聘請本地勞工。每月400元輸入勞工徵款將會用作補貼上述的開支,專款專用。(圖:中通社)

責任編輯:蔣璐  【建評】引外勞紓緩本地市場壓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