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集團全資附屬的中電源動集團(中電源動) 與中海油廣東水運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中國海油)攜手合作,隸屬中國海油的海洋石油301號,上周四(5日)為一艘大型貨櫃船在葵青貨櫃碼頭進行貨物裝卸期間,為它加注大約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是本港至今最大規模的單次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也是本港首次同步進行船對船液化天然氣加注及貨物裝卸作業,標誌着香港發展成為優質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的里程碑,進一步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嘉賓大合照。
中電源動和中國海油今午(10日) 在啟德中電總部舉行典禮,分享有關加注作業的成果。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蔣東強、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及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偉華等人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
蔣東強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
蔣東強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國際航運中心,現時也是全球十大加注中心之一,每年訪港遠洋船舶超過5000艘,使用低碳及淨零碳綠色船用燃料是國際航運業的大趨勢。他認為中電源動與中國海油今次合作,既可推動香港成為世界級優質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樞紐,同時和內地航運企業重要能源供應商中國海油的協作,有助推動國家航運業的綠色轉型,完善產業生態鏈。
陳美寶說,中電源動和中國海油的積極協作 絕對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陳美寶則說,今次作業成功有賴液化天然氣供應商中國海油和加注商中電源動的積極協作,而加注的天然氣是對減低碳排放有利的綠色燃料,絕對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她期望這次同步作業能給予本地加注業界動力,繼續為未來訪港的液化天然氣和其他綠色船用燃料驅動船提供適切服務,替國際班輪公司選擇來港進行加注和處理貨物提供更多便利和信心。
吳永豪形容,中電源動與中國海油完成香港首次液化天然氣加注,以及同步貨物裝卸,是最大突破。
中電源動集團總裁吳永豪受訪時表示,今次作業實現了同步加注卸貨的技術,是很大的突破,為船公司節省超過20小時作業時間。他預料每次航程可累計縮短五至七天周轉時間,大幅提升船舶運營效率。吳永豪認為,儘管貿易戰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新能源趨勢在未來15至20年不受波動影響,目前仍然處於業務起步階段,但已聯絡多家船運公司及郵輪洽詢,因此對前景十分樂觀。
負責加注的中國海油海洋石油301號,船身全長184.7米,闊28.1米,為內地第一艘自主研製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兼且具備液化天然氣運輸和加注功能,主要為國際航線船舶作燃料補給。海洋石油301號也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可裝載3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每小時加注能力達到1650立方米。(記者 葉家亨/ 攝影 崔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