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深圳博物館展清代外銷扇精品

2015-01-19
来源:香港商報

歐洲中世紀油畫聚會場景中,貴婦均手持精美的中國扇。

  【香港商報網訊】由深圳博物館主辦的「制扇至美--五壤齋藏清代外銷扇精品展」1月22日至3月22日在深圳博物館老館展出。本次展覽展出16世紀到18世紀由廣州制作出口的各類精品扇具百餘件。外銷扇因它的外銷特徵而使它相容了東西文化的內涵,成為了中西文化互動和交流的載體。據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介紹,此次展覽,精選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清代外銷扇精品百餘把,象牙、玳瑁、掐絲琺瑯、刺繡、堆綾等各式珍貴材料、獨特工藝匯聚一堂,頗為難得,屬國內最大規模的外銷扇具展,這些精美的展品展現了中西交融背景下廣東工藝美術多樣的藝術風貌,它們在述說藝術的同時,也帶領我們走近廣州對外貿易的輝煌時期。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貴婦手中扇 全是廣州造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副館長黃海妍介紹,折扇并非中國的發明,而是在北宋時期由高麗、日本傳入。從15世紀開始,折扇作為書畫的媒材,成為中國上層階級的日常用物。自明宣德四年(1429年)開始,宮廷形成了「凡端午節文武百官俱賜扇」的慣例。所賜的摺扇由四川進貢,稱為「川扇」。16世紀晚期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今吳中折扇,凡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目為俗例。惟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貴,惟骨為時所尚。」

  清康熙年間,隨著海禁的解除,廣州成為中國與海外進行貿易的窗口。清代是中國折扇大發展的時期,在當年廣州商賈雲集的十三行,涉及漆器、銀器、瓷器、紡織、繪畫、雕刻等各個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行業的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業的行列,因此,廣州外銷扇是一種集合多種精細工藝於一體的精美工藝品。象牙鏤雕、玳瑁描銀、檀香透雕、黑漆描金、烏木骨絹、銀累絲鍍、骨柄鶴羽……幾乎所有的用來制作手工藝品的質材都能用來制作扇子。盈尺之間,不僅凝聚了匠師們的聰明才智,更承載這深厚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電影中的18、19世紀,常常見到身著華麗晚禮服的宮廷貴婦都競相以手執一柄小巧精緻、極具東方情趣的扇子為時尚。這些各種材料制作的精緻扇子清一色來自廣州。這些專供外銷的扇子與中國傳統扇有著明顯區別,它們色彩豔麗,紋飾華美,材質多樣。」黃海妍介紹。

  中西交融 推陳出新

  在五壤齋收藏的近兩百把清代外銷扇中,成扇涵蓋象牙、玳瑁、硨磲、竹木、金屬等各類名貴材質。裝飾題材可分山水庭院瑞獸,官邸家居生活場景,群仙祝壽通景畫,還有嶺南風光西洋人物構圖……有傳統的中國古典故事,神話傳說,也有來自西方的習俗和生活片段。據黃海妍介紹,其中一些以西方為題材的設計,多半是按西洋人的要求定制的。

  廣東的工匠由於外銷的緣故,為海外客商定做工藝品。為迎合西洋人的喜好,外銷扇在在雕刻、鑲嵌、編繪、繪畫、刺繡上充分發揮其特長,推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廣州工匠在成扇制作時,受到西方近代文化藝術的影響,也有適合、滿足外商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作品上的紋飾除了采用傳統的人物、花草、動物、吉祥圖案題材外,還吸收了大卷葉、西蕃蓮紋、寫實花卉等外國圖案的長處,布局往往顯得熱鬧、繁花似錦而不留空白。有些圖案還吸收了西方美術中的明暗對比法,看上去更有立體感。外銷扇無論在題材,圖案和紋飾等方面,都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匯。

  英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的秘書巴洛在《旅行在中國》中寫道:「看來似乎最優美,最完美無暇的頂峰,就是(廣州的)象牙雕刻。」甚至著名的英國伯明翰雕刻匠師也「試圖仿照優雅、美麗的牙雕折扇扇骨,雖然他們的技巧也是非常靈巧和精緻,但始終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根本無法和中國的產品競爭。」在巴洛的記載中,當時外銷扇的品種很多,有象牙玳瑁、刺繡、彩繪等,大量出口歐洲,很受歡迎。18世紀30年代以前早期,專銷西方市場的扇子一般由彩繪鏤空象牙制成。」

  漆扇最早外銷的時間大約在1790-1830年間,與同時期漆器裝飾的家具、盒子外銷密切相關。此時的漆扇上已有用於雕刻家族或公司紋章的盾牌,表明扇子用於外銷。

  與象牙折扇一樣,幾乎所有的漆扇都是在廣州制造的。除象牙扇與描金髹漆扇外,外銷扇中最為常見的形制為官扇,俗稱百頭扇,是19世紀中后期盛行的外銷扇風格。此類折扇最大的特色便是,色彩濃郁豔麗,以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為邊飾,以中國的風景、宮廷景色以及大量的人物為裝飾,在工藝上,有些人物的衣服為絲質,裁剪成衣后粘貼上去,人物的頭和手用小塊象牙片繪畫后粘貼。廣繡技法也大量用於外裝飾在外銷成扇扇面上。

  郭學雷介紹,外銷扇因它的外銷特徵而使它相容了東西文化的內涵,成為了中西文化互動和交流的載體。五壤齋收藏的外銷扇,展現了中西交融背景下廣東工藝美術多樣的藝術風貌,能較全面地展示外銷扇的發展歷程和獨特魅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