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姚亮 古琴雅韻春風來

2015-08-17
来源:香港商報

   「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這是唐朝詩人劉長卿對古琴所作的描述,「七弦」特指古琴,「冷冷」是古琴的音色。已有3000年歷史的古琴,因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知音而廣為人知,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更見古琴在文人雅士中所處之高地位。古琴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更被尊為「國樂之父」。不過當下,真正了解古琴的人并不多,古琴傳承尤令業內人士擔憂。本報近日走訪深圳春風古琴社創辦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深圳音樂家協會及文聯委員姚亮女士,與她暢聊古琴的世界,感受悠悠古韻里的安祥靜雅與灑脫自在。香港商報記者若笑柳燕

 
  練古琴就像是修行
 
  古琴是樂器,具有樂器共有的音準、節奏等要素。但它又不僅僅是件普通的樂器,作為一種文人雅樂,需要現代人用心用情去理解它、欣賞它。2006年,古琴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姚亮眼里,只有具備一定文化修養,了解幾千年來中國古代文人在古琴音樂中累積下來的生命體驗、文化沉澱和哲學思想,才能真正彈出古琴應有的味道。
 
  談起自己的古琴藝術之路,姚亮女士頗為感慨。姚亮出生於蘇州,從小對音樂極具敏感度的她在父親支持下拜師學習琵琶,并被吸收進國樂團。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著名古琴家龔一先生想在蘇州招個學生,通過口試考核,姚亮非常幸運的成為龔老師的學生。「那時候大概十六、七歲,高中即將畢業。這一學,就愛上了古琴」,姚亮說自己,「可以說直到現在還跟著龔老師在學習」。
 
  不過中間也有一段插曲。當年一次演出中,一位老先生看到姚亮演奏,驚訝於「我們蘇州還有個小姑娘會彈古琴的」,當即表示「我要收她」!這位老先生,就是蘇州古琴界的代表性人物吳兆基。因此機緣,姚亮亦跟吳老先生學了一段時間琴,老先生的教法完全是口傳心授,「簡譜都沒有,完全要靠默記,但這也有好處,古人傳下的東西就是讓你不得不開竅,你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學習,哪怕一天只學幾段」。
 
  兩位名師的教授指點,讓姚亮的古琴彈奏技巧得到真傳。越深入琴藝,越讓姚亮深感這門古典藝術的豐厚歷史底蘊及博大精深,「古琴歷史少說也有3000多年,《詩經》里有記載,有典籍有樂譜,唐宋元明清留下的樂譜到現在還在用,一首琴曲一個故事」。姚老師說彈古琴如修行,「古人講彈琴心無外想,練古琴就像是修行,不一定要打坐,在琴上修行,也算一舉兩得。」
 
姚亮在彈奏古琴
 
  為古琴傳承撒種子
 
  1988年,姚亮到深圳,「我就抱了兩個琴,一個琵琶、一個古琴就來了」。姚亮告訴記者,建立琴社的最初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弘揚古琴文化,她希望在深圳這個「文化沙漠」開辟一方綠洲,把喜歡古琴的朋友聚集到一起交流學習。不過姚亮在深圳找尋知音的道路并不一帆風順,經過多次挫敗,直到2009年,姚亮向深圳政府申請註冊的古琴社,終獲深圳市文聯的支持,當年年底正式成立「春風琴社」。
 
  說起當初將琴社命名為「春風」,姚亮說就是希望琴社能像古琴名曲「春風」一樣,在深圳這座如春天般朝氣蓬勃的城市,用古琴古韻奏出春天的樂章。春風琴社自成立以來,致力於組織社員參加各種交流活動與公益演出、講座,如琴社曾舉辦「春風沐鵬城」古琴名家演奏會、《大運之夜中華雅韻姚亮古琴欣賞演奏會》等,傳播古琴文化受到社會關注。
 
  如今,春風琴社已有40多位社員,姚亮教過的學生也多達幾百人。她說,自古琴申遺成功以來,古琴藝術如「雨后春筍」般受到極大關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要了解、接觸古琴,「春風琴社擔負了這個責任,就是要把古琴正能量的東西傳播出去」。
 
  在姚亮眼里,學習古琴并不難,但要把古琴彈出高度,把蘊含在古琴里的故事、文化內涵真正演繹出來,就需要用心去理解,用真情感去投入。「《梅花三弄》、《流水》太多人會彈了。但是你怎麼彈?怎麼去理解這個音樂?就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了。我喜歡把音樂通過自己的理解,用情感將內心世界表達出去。」談及古琴藝術的傳承,姚老師有憂慮。如今,接觸古琴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真正掌握古琴精髓的寥寥無幾。尤其是隨著中國幾位古琴元老龔一、李祥霆等老師年事漸高,后輩繼承確實令人憂心。不過也有令姚亮老師欣慰的地方,如汕大的一個書院,每年暑假都會開班,姚老師受邀前往為零基礎同學傳授古琴基本知識,「我喜歡彈奏《小草》,我願意為古琴藝術傳承播撒種子」。
 
  與佛結緣譜《祥音》
 
  與佛結緣對姚亮來說也是從「樂」進入的,「或許是佛法與音樂的一種緣分」。從一開始內心的抗拒到一種需要,姚亮老師告訴記者,「真正認識了佛教后,發現它原來是教育。而佛樂是可以讓你震撼、讓你安靜的音樂,而這恰好與古琴樂曲相契合。」
 
  在姚亮老師的《春風》古琴專輯里,第一首曲子是其演奏的《普庵咒》節本。此曲在今年6月全國理事會上演奏時,得到琴家琴友們的一致好評。據姚亮老師介紹,現存的3000多首古琴曲里,被打出樂譜的只有300多首,而常被業界人士彈奏的只有30多首。如今古琴樂新作亦極為少見,其中有因前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古琴樂讓人難以超越的原因,也有來自於當下社會所致的人心浮躁讓樂者難以創作出更優秀的古琴曲。而與佛教結緣,恰恰給姚亮的音樂藝術追求帶來了「根本的改變」。姚亮說,「《普庵咒》的改編受肯定,更堅定了我的彈奏和創作。《普庵咒》在梵文里的解釋應該是快速的、輕盈的。而我重新去表達它,更多的是這種『禪』意給我的感悟,是心靈一層一層被剝開,被打動的感覺」。姚老師說,佛教的學習不僅影響著她的生活與工作,更對其彈奏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因此,有了將佛樂融入進古琴的嘗試,也有了由其編配的第一首融入佛元素的樂曲《祥音》。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