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制造業何時能從地板上站起來

2016-03-03
来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譚浩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6 年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PMI )為49.0% ,低于上月0.4 個百分點,創下自2011年11月以來的新低,更連續7個月處于臨界點以下水平。

  很顯然,這是制造業不振、制造業仍處于下行狀態的重要標志。更加令人擔心的是,PMI分項指標看起來比綜合指標形勢更為嚴峻,下行的壓力也更大,蘊含的矛盾更突出。首先從供給側來看,無論是生產指數還是原材料庫存指數以及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都不太令人放心。就生產指數而言,在整個指數都處于臨界點以下,多數分項指標也在臨界點以下的情況下,生產指數卻一直保持在臨界點以上。特別是2月份,在回落了1.2 個百分點以后,結果仍達到50.2%,處于臨界點上方,可見,產能過剩帶來的生產壓力和動力有多強。其直接后果就是,即便市場需求不足,生產也停不下來。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是相當緊迫的。

  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來看,兩者分別為48.0% 和49.8%,都在臨界點以下。也就是說,供給側對原材料的需求以及對供應商配送時間的要求,都處于嚴重不足和松弛狀態,沒有形成與市場的有效銜接,市場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需求沒有能夠對供應形成支撐,供給也沒有能夠對需求產生推動。越來越多的矛盾,都指向了供給側。如何通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必須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從需求端來看,作為衡量市場需求狀況、企業經營狀況以及供需矛盾協調的主要指標之一的新訂單指數,2月份為48.6% ,比上月又下降了0.9 個百分點,這也已經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水平。這就意味著,市場需求仍處于低迷狀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沒有能夠對新訂單指數形成有效提振。

  而衡量需求端,也衡量供給側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從業人員指數,2月份繼續處于收縮區間,為47.6% ,比上月下降了0.2 個百分點。進一步說明,由于需求端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且呈繼續惡化跡象,最終導致供給側無法對就業形成吸收能力。這也意味著,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的措施,仍處于發力的前夕,沒有形成有效作用與效率。

  2月29日,央行再次啟動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從另一個角度對穩增長實施了政策刺激,是否能夠產生有效的刺激和提振作用,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而此次降準更有可能產生效果的,可能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會因為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寬,而對房價產生很大的提振作用,并有可能引發新的房價泡沫。相反,實體經濟能否也像房地產市場一樣受到刺激,制造業會不會因為降準政策的出臺而形成互動效應,值得關注。降準對股市的影響,可能也主要依賴于房地產、鋼鐵、水泥等前段時間一直處于低迷的行業。

  目前的制造業仍躺在地板上,何時能夠從地板上站起來,將直接影響到經濟企穩、經濟復蘇的進程。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制造業能否從地板上迅速站起來最為重要的手段。要想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突破,顯然過度依賴貨幣政策是不行的,還應當輔之以更多的財政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從各個角度、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形成改革合力。特別是財政政策,必須全力以赴,如財政轉移支付、稅收分成、財政補貼等,都必須發力,必須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最大力度的支持。不然,會很難取得突破。

  一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位了,制造業自然而然就會從地板上站起來。待制造業從地板上站起來了,再充分利用政策,讓制造業在結構調整與轉型、品質提升、技術創新、品牌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等方面繼續提升,中國的經濟基礎就越來越扎實、越來越堅固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