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粵港創科合作創雙贏

2016-03-3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廣州創新及科技協會執行會長、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黃錦輝

  《十三五規劃》於3月17日正式出台,當中有關內地與港澳合作政策更獨立成章。《港澳專章》反映國家并沒有受到近期香港經濟逆勢發展的影響,依然一如既往地對香港的未來發展鼎力支持,當中重申國家支持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并鼓勵香港在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作用,共創雙贏。

  針對《十三五規劃》所制訂的發展方向,中央政府將預撥資源支持各省相關的重點計劃。正因如此,在《十三五規劃》開年之際,各省市政府都緊鑼密鼓進行策劃,盡早向中央提交計劃書,務求能多分一杯羹。在粵港創新及科技合作範疇方面,廣東省各市如深圳、廣州、惠州、江門等有關部門都十分進取,在兩會過后爭相來港,積極尋求合作機遇。每一成功引進廣東的香港項目,一方面可為當地政府帶來額外資源,另一方面亦滿足《十三五規劃》中央決心強化粵港合作的大目標。行動中其中一個目標是邀請香港大專院校的創科人才及其研發成果,落戶省內的高新科技園。作者近日亦接待了多個不同市政府組織的科技訪問團。

  粵優惠單向難奏效

  各市政府為爭取香港人才落戶,紛紛提供可觀的優惠套餐,例如落戶起動資金、免費辦公室、免稅、免租別墅,以及子女教育津貼等。表面上這些優惠對於個人申請者來說的確十分吸引,然而由於各市政府所提供的優惠套餐大同小异,一般不熟悉廣東省市的港人恐怕不容易作出適當選擇。情况類似個人面對不同保險套餐,往往在挑選時叫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筆者認為這種硬推銷的招商方法事倍功半,難以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各市政府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只顧從香港挖角,引進專才到自己市內的創科基地,以幫助他們從省政府中爭取《十三五規劃》之下的新資源。可在推銷過程中,他們卻沒有顧及港方的利益。這種單向式的做法與《港澳專章》所倡導的「雙向開放」理念顯然背道而馳,難以達到粵港互惠雙贏的成效。

  有機融合創雙贏

  要改變上述的現象,筆者認為廣東省各市政府應先鼓勵本土的企業來港尋找適合的香港創科人才,然后雙方通過共同研發進行磨合。經過雙方互相了解,尤其是讓港方洞悉在粵方發展的好處,然后才游說港專才移師當地。筆者認為通過「尋找夥伴」、「合作研發」及「移師落戶」三部曲的「有機融合」,成功的機會才較大。再者,更重要的是在「尋找」及「研發」期間,雙方合作主要在香港進行,直至合作創出成果之后,港人才團隊連同相關科技才移師落戶廣東省市。這做法能真正牽動雙贏,成功的項目將惠及粵港雙方,兩地政府必會樂見其成。在雙贏的基礎之下,香港政府會更有動機與粵省市政府積極配合,協助境外企業來港尋找合作項目。

  加大資助促融合

  香港對外「招商引資」是商業任務,主要是由貿易發展局(HKTDC)及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負責。不過由於創新及科技產業并非一般商務,它具有獨特的需求,這些機構在現時的組織之下未必能夠有效地為粵港創科業界穿針引線。因此,香港政府有需要重新策劃,委託創新及科技局把這項任務針對性地重新安排。筆者建議以下從香港出發的「粵港創科有機發展策略」:

  一、港府主動邀請廣東省各市科技公司來港開設應用研究中心,并協助中心從創新及市場經濟角度,在港尋找策略夥伴,然后把香港的科研成果應用於內地市場的問題上,雙方攜手研發創新方案。例如從香港大專院校聘請科技人才,在港孵化成功后,打入內地市場。

  二、創新及科技局可考慮自行或資助業界開設專責的「粵港創科商務顧問(business consultant)公司」,聘請熟悉兩地商務的香港科技專家為主管,主動出擊,加快兩地「有機融合」的步伐。

  三、商業活動無財不行,為促進兩地合作,粵港政府可考慮增加「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的金額,并且延伸其現有以項目資助為主的撥款方法,適當地資助投資公司運作及行政費用。

  總括而言,香港面對《十三五規劃》有機亦有危。內地各省市政府對於中央政府運作了如指掌,擁有天時、地利及人和的客觀優勢。然而《港澳專章》是中央在未來五年國家發展對香港及澳門傾斜的政策。香港官、產、學、研各界必須秉持「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理念,抓緊與廣東省合作的機會,發揮香港創新及科技的長處,打造出國家面向世界的「粵港創新走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